
- 專案管理概念
- 專案管理主頁
- 基於活動的成本計算
- 敏捷專案管理
- 基礎管理技能
- 基礎質量工具
- 標杆管理流程
- 因果圖
- 變更管理流程
- 溝通障礙
- 溝通渠道
- 溝通方法
- 溝通模型
- 溝通管理
- 衝突管理
- 危機管理
- 關鍵鏈計劃法
- 關鍵路徑法
- 決策過程
- 實驗設計
- 有效的溝通技巧
- 有效的演示技巧
- 企業資源計劃 (ERP)
- 事件鏈方法
- 極限專案管理
- 甘特圖工具
- 準時制生產 (JIT)
- 知識管理
- 提前期、滯後期和浮動時間
- 管理最佳實踐
- 管理風格
- 目標管理 (MBO)
- 蒙特卡洛分析
- 激勵理論
- 談判技巧
- 組織結構
- PERT估算技術
- PRINCE2專案方法
- 帕累託圖工具
- 強大的領導力技能
- 基於流程的管理
- 採購檔案
- 採購管理
- 專案活動圖
- 專案章程
- 專案合同型別
- 專案成本控制
- 專案啟動會議
- 專案經驗教訓
- 專案管理方法
- 專案管理辦公室 (PMO)
- 專案管理流程
- 專案管理工具
- 專案管理三角形
- 專案經理目標
- 專案組合管理
- 專案質量計劃
- 專案記錄管理
- 專案風險類別
- 專案風險管理
- 專案範圍定義
- 專案選擇方法
- 專案成功標準
- 專案時間管理
- 專案人力資源管理
- 專案管理軟體
- 質量控制 (QC) 和質量保證 (QA) 流程
- RACI矩陣工具
- 表彰和獎勵
- 需求收集
- 資源平衡
- 人員配備管理計劃
- 利益相關者管理
- 工作說明書 (SOW)
- 壓力管理技巧
- 結構化頭腦風暴
- 繼任計劃
- 供應鏈管理
- 團隊建設專案
- 團隊激勵
- 平衡計分卡
- 光環效應
- 自制或外購決策
- 七法則
- 虛擬團隊
- 全面生產維護 (TPM)
- 全面質量管理 (TQM)
- 傳統專案管理
- 工作分解結構 (WBS)
全面生產維護 (TPM)
引言
全面生產維護 (TPM) 是一種維護活動的概念。在結構上,全面生產維護與全面質量管理 (TQM) 的許多方面相似,例如員工賦權、管理層的承諾、長期目標設定等。
此外,員工對自身工作和責任態度的改變也是兩者之間另一個相似之處。
維護是任何組織的關鍵方面之一。談到維護,它可能代表著商業組織內的許多領域和方面。
為了使組織能夠正常運作,每個執行中的流程、活動和資源都應該得到適當的維護,以保證其質量、有效性和其他生產力因素。
TPM 是一個將組織的維護方面置於聚光燈下的流程。雖然傳統的管理方法將維護視為非盈利活動,但 TPM 對此進行了制衡。
隨著對 TPM 的重視,維護停機時間已成為製造或生產過程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維護事件按照有組織的計劃進行適當的安排和執行。
維護事件不再在生產需求低或生產線物料流量低時倉促進行。
透過實踐 TPM,組織可以避免生產中斷和計劃外維護。
歷史
TPM 的起源是 TQM。TQM 是在二戰後日本關注質量問題後發展起來的。
作為 TQM 的一部分,對工廠維護進行了審查。雖然 TQM 是組織最佳的質量方法之一,但一些 TQM 概念並不適合或無法在維護領域有效運作。
因此,需要開發一個單獨的實踐分支來解決與維護相關的獨特條件和問題。這就是 TPM 作為 TQM 的分支被引入的原因。
雖然 TPM 的起源背後有一個故事,但起源本身卻受到許多方面的爭議。
一些人認為 TPM 的概念大約四十年前由美國製造商提出,另一些人則認為 TPM 由日本汽車電氣裝置製造商提出。無論起源如何,TPM 現在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實施
在開始為組織實施 TPM 概念之前,應使組織員工相信高層管理對 TPM 的承諾。
這是在組織中建立良好的 TPM 實踐的第一步,如下所示。

為了強調高層管理的承諾,組織可以任命一名 TPM 協調員。然後,協調員有責任向員工講解 TPM 概念。
為此,TPM 協調員可以制定內部設計的教育計劃,也可以從組織外部聘請。通常,在組織中建立 TPM 概念需要很長時間。
一旦協調員確信員工已準備好,“學習與行動”團隊便會開始運作。這些行動團隊通常包括直接面對維護問題的人員。
機器操作員、輪班主管、機械師和高層管理人員的代表也可以包括在這些團隊中。通常,協調員應該領導每個團隊,直到選出團隊負責人。
然後,“學習與行動”團隊將被賦予各自領域的責任。團隊應該分析問題領域,並提出一些建議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在研究眼前的問題時,會同時進行標杆管理流程。在標杆管理中,組織確定行業中某些機械和流程定義的特定生產力閾值。
一旦確定了糾正問題的合適措施,就該將它們付諸實踐了。作為安全措施,這些措施只應用於生產線中的一個區域或一臺機器。
這作為試點專案,TPM 團隊可以衡量結果,而不會危及整個公司的生產力。如果結果成功,則將相同的措施應用於下一組機器或區域。透過遵循增量過程,TPM 將任何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結果
世界上大多數一流製造公司都將 TPM 作為其組織中的綜合實踐。福特、哈雷戴維森和 Dana Corp. 只是其中幾個值得一提的例子。
所有這些頂級企業在實施 TPM 後都報告了高生產力提高率。作為基準,幾乎所有采用 TPM 的公司都在許多領域報告了接近 50% 的生產力提高。
結論
如今,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市場,TPM 可能會決定一家公司的成敗。TPM 已經是一個經過多年驗證的專案,尤其是在製造業的組織可以毫無風險地採用這種方法。
在推出 TPM 時,應對員工和高層管理人員進行 TPM 教育。組織應該為 TPM 制定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