खिलाफत與非合作運動



  • 具有政治意識的穆斯林批評英國及其盟友對奧斯曼(或土耳其)帝國的待遇,他們瓜分了奧斯曼帝國,並從土耳其本土奪取了色雷斯。

  • 這違反了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早先的承諾,他曾宣佈:“我們也不是為了剝奪土耳其在亞洲和色雷斯那些主要由土耳其人居住的富饒而著名的土地而戰鬥的。”

  • 穆斯林還認為,土耳其蘇丹的地位(許多人還認為他是哈里發,即穆斯林的宗教領袖)不應被削弱。

  • 很快,在阿里兄弟、毛拉納·阿扎德、哈基姆·阿吉馬爾·汗和哈斯勒特·莫哈尼的領導下,成立了一個哈里發委員會,並組織了全國性的抗議活動。

  • 1919年11月在德里舉行的全印度哈里發會議決定,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將停止與政府的一切合作。

  • 穆斯林聯盟現在在民族主義者的領導下,全力支援印度國民大會及其在政治問題上的抗議活動。

  • 包括蒂拉克和甘地在內的國大黨領導人,將哈里發運動視為鞏固印巴團結和將穆斯林民眾納入民族運動的絕佳機會。

  • 國大黨領導人意識到,不同階層的人民——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和基督教徒,資本家和工人,農民和工匠,婦女和青年,以及不同地區的部落和人民——將透過為他們自己不同的要求而鬥爭,並看到外國政權反對他們的經歷,而加入民族運動。

  • 1920年6月,一個各黨派會議在阿拉哈巴德舉行,並批准了一項抵制學校、學院和法院的計劃。

  • 哈里發委員會於1920年8月31日發起了非合作運動。

Khilaft Movement
  • 國大黨於1920年9月在加爾各答舉行了特別會議。就在幾周前,它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蒂拉克於8月1日去世,享年64歲。

  • 國大黨支援甘地的計劃,即在旁遮普和哈里發問題得到解決並建立自決之前,不與政府合作。

  • 甘地在納格浦爾宣稱:“英國人民必須警惕,如果他們不想伸張正義,那麼每個印度人都有義務摧毀這個帝國。”

  • 納格浦爾會議還對國大的章程進行了修改。省級國大委員會按照語言區域進行了改組。

  • 所有年滿21歲或以上的男女,繳納4安納的年費即可加入國大黨。然而,在1921年,入黨年齡限制降低到18歲。

  • 1921年和1922年見證了印度人民前所未有的運動。成千上萬的學生離開了政府學校和學院,加入了國民學校和學院。

  • 數百名律師,包括奇塔蘭詹·達斯(俗稱德什班杜)、莫提拉爾·尼赫魯和拉金德拉·普拉薩德,放棄了他們的律師職業。

  • 蒂拉克自決基金啟動,為非合作運動提供資金,並在六個月內籌集了超過千萬盧比。

  • 婦女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自願捐獻了她們的首飾。

  • 全國各地都組織了焚燒外國布料的大型篝火。

  • 卡迪很快成為自由的象徵。

  • 1921年7月,全印度哈里發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宣佈任何穆斯林不得在英屬印度軍隊服役。

  • 9月,阿里兄弟因“煽動叛亂”被捕。甘地立即呼籲在數百次集會上重複這項決議。

  • 全印國大委員會的50名成員發表了類似的宣告,即任何印度人都不得為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貶低印度的政府服務。

  • 到1921年底,除甘地外,所有重要的民族主義領導人都被監禁,還有3000多人。

  • 1921年11月,英國王位繼承人威爾士親王訪問印度期間,受到了巨大的示威遊行。政府曾要求他來印度,以鼓勵人民和土邦的忠誠。

  • 在孟買,政府試圖鎮壓示威活動,打死53人,打傷400多人。

  • 1921年12月在艾哈邁達巴德舉行的國大年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肯定了“國大黨決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力地繼續非暴力不合作的計劃……直到旁遮普和哈里發問題得到解決,並建立自決。”

  • 該決議敦促所有印度人,特別是學生們,“平靜地,不進行任何示威活動,就透過加入志願者組織來讓自己被捕。”

  • 所有這些 सत्याग्रही都必須發誓“在言行上保持非暴力,促進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拜火教徒、基督教徒和猶太人之間的團結,並實行土產和只穿卡迪。”

  • 在馬拉巴爾(北喀拉拉邦),莫普拉人(或穆斯林農民)發起了一場強大的反地主運動。

  • 總督於1919年2月致函國務卿,稱“城鎮下層階級受到了非合作運動的嚴重影響。”

  • 1922年2月1日,甘地宣佈,除非在七天內釋放政治犯,並將新聞界從政府控制中解放出來,否則他將開始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包括拒付稅款。

撤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 1922年2月5日,在北方邦戈拉赫普爾地區的一個名叫喬裡喬拉的村莊,一個有3000名農民參加的國大黨遊行隊伍遭到警察的開槍射擊。憤怒的人群襲擊並焚燒了警察局,導致22名警察死亡。

Chauri Chaura incident
  • 甘地對喬裡喬拉事件非常重視。這讓他相信,民族主義工作者尚未完全理解或學習非暴力的實踐,他相信,如果沒有非暴力,公民不服從就不會成功。

  • 除了甘地不願參與暴力之外,他還可能認為,英國人能夠輕易地鎮壓暴力運動,因為人民尚未積累足夠的抵抗政府壓力的力量和耐力。

  • 因此,甘地決定暫停民族主義運動。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於2月12日在古吉拉特的巴爾多利舉行會議,並透過決議停止所有可能導致違法的活動。

  • 巴爾多利決議震驚了全國,並在民族主義者中產生了不同的反應,一些人對甘地深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這一撤退決定感到不滿。

  • 第一次非合作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際上結束了。

  • 政府於3月10日逮捕了甘地,指控他煽動叛亂。甘地被判處六年監禁。

哈里發運動的結束

  • 很快,哈里發問題也失去了意義。在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的領導下,土耳其人民起義,並在1922年11月剝奪了蘇丹的政治權力。

  • 凱末爾·帕夏採取了許多措施來使土耳其現代化,並使其成為一個世俗國家。他廢除了哈里發制度(或哈里發的職位),並透過將伊斯蘭教從憲法中去除,將國家與宗教分離。

  • 凱末爾·帕夏將教育國有化,賦予婦女廣泛的權利,引入了基於歐洲模式的法律法規,並採取措施發展農業和引進現代工業。所有這些措施都瓦解了哈里發運動。

  • 1922年12月,奇特蘭詹·達斯(Chittaranjan Das)和莫蒂拉爾·尼赫魯(Motilal Nehru)組建了國大黨- खिलाफ़त(Khilafat)斯瓦拉吉黨(Swaraj Party);達斯擔任主席,莫蒂拉爾·尼赫魯擔任秘書之一。

  • 社會派別利用這一形勢傳播他們的觀點,1923年之後,印度反覆陷入宗派騷亂。

  • 穆斯林聯盟和1917年12月成立的印度教大議會(Hindu Mahasabha)再次活躍起來。結果是,日益增長的“所有人首先都是印度人”的這種感覺受到了挫折。

  • 斯瓦拉吉黨的主要領導人莫蒂拉爾·尼赫魯和達斯都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卻被宗派主義分裂了。

  • 一個被稱為“回應派”(responsivists)的團體,包括馬丹·莫漢·馬爾維亞(Madan Mohan Malviya)、拉拉·拉傑帕特·賴(Lala Lajpat Rai)和N·C·凱爾卡爾(N. C. Kelkar),向政府表示合作,以便所謂的印度教利益能夠得到保障。

  • 1924年9月,甘地(Gandhiji)在德里毛拉納·穆罕默德·阿里(Maulana Mohammed Ali)家中進行了21天的禁食,以對宗派騷亂中顯露出的不人道行為進行懺悔。但他的努力收效甚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