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起義的批評



  • 儘管1857年起義在廣闊的領土上蔓延,並在人民中廣泛流行,但它未能涵蓋整個國家或印度社會的所有群體和階級。

  • 印度諸邦的大多數統治者和大地主,本質上自私且害怕英國的勢力,拒絕加入起義。

  • 相反,瓜廖爾的辛迪亞、因多爾的霍爾卡、海德拉巴的尼扎姆、焦特布林的拉賈和其他拉其普特統治者、博帕爾的納瓦布、帕蒂亞拉、納巴、金德和克什米爾的統治者、尼泊爾的拉納以及許多其他首領,以及大量的大地主都積極幫助英國鎮壓起義。事實上,加入起義的首領不超過百分之一。

  • 總督坎寧後來評論說,這些統治者和首領“充當了防波堤,阻止了本來會席捲我們的巨大波浪”。

  • 馬德拉斯、孟買、孟加拉和旁遮普西部地區保持平靜,儘管這些省份的民眾情緒偏向叛軍。

  • 除了不滿和失去財產的地主外,中上層階級大多對叛軍持批評態度;大多數有產階級要麼對他們漠不關心,要麼積極敵視他們。

  • 放債人是村民襲擊的主要目標。因此,他們自然敵視起義。

  • 商人也逐漸變得不友好。叛軍為了資助戰爭,不得不向他們徵收重稅,或者沒收他們的糧食儲備來供養軍隊。

  • 商人經常隱藏他們的財富和貨物,拒絕向叛軍提供免費物資。

  • 孟買、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的大商人支援英國人,因為他們的主要利潤來自對外貿易和與英國商人的經濟聯絡。

  • 孟加拉的地主也對英國人保持忠誠。畢竟,他們是英國人創造的。

  • 現代受過教育的印度人也沒有支援起義。他們對叛軍訴諸迷信以及反對進步的社會措施感到反感。

  • 受過教育的印度人希望結束國家的落後狀態。他們錯誤地認為,英國統治將幫助他們完成這些現代化任務,而叛軍則會使國家倒退。

  • 1857年的革命家在這方面證明了更有遠見;他們對外國統治的弊端以及擺脫外國統治的必要性有更好的、本能的理解。

  • 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像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那樣意識到,這個國家之所以淪為外國人統治的犧牲品,正是因為它堅持腐朽和過時的習俗、傳統和制度。

  • 無論如何,不能說受過教育的印度人是反國家的或忠於外國政權的。正如1858年以後的事件所表明的那樣,他們很快就會領導一場強大的現代民族運動反對英國統治。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