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印度歷史教程
- 現代印度歷史 - 首頁
- 莫臥兒帝國的衰落
- 巴哈杜爾沙一世
- 賈漢達爾沙
- 法魯赫希亞爾
- 穆罕默德沙
- 納迪爾沙的入侵
- 艾哈邁德沙·阿卜達利
- 莫臥兒帝國衰落的起因
- 18世紀的南印度諸邦
- 18世紀的北印度諸邦
- 馬拉地人的勢力
- 18世紀的經濟狀況
- 18世紀的社會狀況
- 婦女地位
- 藝術與繪畫
- 社會生活
- 歐洲貿易的開始
- 葡萄牙人
- 荷蘭人
- 英國人
- 東印度公司 (1600-1744)
- 公司的內部組織
- 英法在南印度的鬥爭
- 英國征服印度
- 邁索爾的征服
- 韋爾斯利勳爵 (1798-1805)
- 黑斯廷斯勳爵
- 英國權力的鞏固
- 達爾豪西勳爵 (1848-1856)
- 英國的行政政策
- 英國的經濟政策
- 交通和通訊
- 土地收入政策
- 行政結構
- 司法機構
- 社會和文化政策
- 社會和文化覺醒
- 1857年起義
- 1857年起義的主要原因
- 1857年起義的擴散
- 1857年起義的中心
- 1857年起義的結果
- 對1857年起義的批評
- 1858年之後的行政變革
- 省級行政
- 地方機構
- 軍隊改革
- 公共服務
- 與土邦的關係
- 行政政策
- 極其落後的社會服務
- 印度及其鄰國
- 與尼泊爾的關係
- 與緬甸的關係
- 與阿富汗的關係
- 與西藏的關係
- 與錫金的關係
- 與不丹的關係
- 英國統治的經濟影響
- 民族主義運動 (1858-1905)
- 國大黨的先驅
- 印度國民大會
- 國大黨與改革
- 宗教與社會改革
- 宗教改革家
- 婦女解放
- 反對種姓制度的鬥爭
- 民族主義運動 (1905-1918)
- 孟加拉邦分治
- 印度國民大會 (1905-1914)
- 穆斯林與宗派主義的增長
- 自治聯盟
- 爭取自治的鬥爭
- 甘地領導地位的確立
- 賈利安瓦拉巴格慘案
- 哈里發運動與非合作運動
- 第二次非合作運動
- 第二次不服從運動
-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 社會主義思想的興起
- 民族主義運動與二戰
- 戰後鬥爭
- 艾德禮宣言
- 參考文獻與免責宣告
東印度公司 (1600-1744)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起步非常卑微。蘇拉特是其貿易中心,直到1687年。
東印度公司的興起與發展
到162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在蘇拉特、布羅奇、艾哈邁達巴德、阿格拉和馬蘇利帕坦姆建立了工廠。
從一開始,英國貿易公司就試圖將貿易和外交與戰爭以及控制其工廠所在地相結合。
1625年,東印度公司在蘇拉特的管理人員試圖加強其工廠的防禦,但英國工廠的負責人立即被莫臥兒帝國的地方當局逮捕並戴上了鐐銬。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英國競爭對手對莫臥兒帝國的船隻進行了海盜式的襲擊,莫臥兒當局作為報復,在蘇拉特逮捕了公司的總裁及其委員會成員,並在支付了18,000英鎊後才釋放了他們。
南印度的條件對英國人更有利,因為他們在那裡不必面對強大的印度政府。
英國人在1611年在馬蘇利帕坦姆建立了他們在南部的第一個工廠。但他們很快將活動中心轉移到馬德拉斯,當地國王於1639年授予他們馬德拉斯的租賃權。
英國人在馬德拉斯(如下圖所示)的工廠周圍修建了一座小型堡壘,稱為聖喬治堡。

到17世紀末,英國公司聲稱對馬德拉斯擁有完全的主權,並準備為維護這一主權而戰。有趣的是,從一開始,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英國公司也決心讓印度人為征服自己的國家買單。
在印度東部,英國公司於1633年在奧里薩邦建立了其第一個工廠。
英國公司獲准在孟加拉的胡格利進行貿易。它很快在孟加拉和比哈爾的帕特納、巴拉索爾、達卡和其他地方開設了工廠。
英國人在馬德拉斯和孟買建立獨立的、設防的定居點方面取得的輕鬆成功,以及奧朗則布忙於反馬拉地運動,導致英國人放棄了卑微的請願者的角色。
英國公司現在夢想著在印度建立政治權力,這將使他們能夠迫使莫臥兒人允許他們自由貿易,迫使印度人廉價出售商品併購買昂貴的商品。
1686年,在英國人洗劫了胡格利並向皇帝宣戰後,英國人和莫臥兒皇帝之間爆發了敵對行動。但英國人嚴重誤判了形勢,低估了莫臥兒帝國的實力。
奧朗則布統治下的莫臥兒帝國即使在現在也足以與東印度公司的小部隊抗衡。這場戰爭對英國人來說是災難性的。
英國人被趕出了他們在孟加拉的工廠,被迫在恆河入海口的一個瘟疫肆虐的島嶼上尋求庇護。
他們在蘇拉特、馬蘇利帕坦姆和維沙卡帕特南的工廠被佔領,他們在孟買的堡壘也被圍困。
英國人發現自己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與莫臥兒帝國抗衡,於是再次成為卑微的請願者,並表示“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可以得到寬恕”。
他們再次依靠奉承和卑微的懇求從莫臥兒皇帝那裡獲得貿易特許權。莫臥兒當局欣然赦免了英國人的愚蠢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看似無害的外國商人有一天會對這個國家構成嚴重的威脅。
英國人雖然在陸地上很弱,但由於其海上優勢,能夠完全破壞印度與伊朗、西亞、北非和東非以及東亞的貿易和航運。
因此,奧朗則布允許他們恢復貿易,並支付150,000盧比作為補償。
1691年,該公司獲得豁免,每年支付3,000盧比,免除孟加拉的關稅。
1698年,該公司獲得了三個村莊——蘇塔納蒂、卡利卡塔和戈文德布林的 zamindari(土地所有權),英國人在那裡在其工廠周圍修建了威廉堡。這些村莊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後來被稱為加爾各答(現在的科爾卡塔)。
在18世紀上半葉,孟加拉由強勢的Nawabs(統治者)統治,即穆爾希德·庫利·汗和阿里瓦爾迪·汗。
孟加拉的Nawabs嚴格控制著英國商人,阻止他們濫用特權。他們也不允許他們在加爾各答加強防禦工事或獨立統治這座城市。
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的英國殖民地成為繁榮城市的中心。大量印度商人銀行家被吸引到這些城市。

人們被吸引到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部分原因是這些城市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部分原因是莫臥兒帝國解體導致城市外局勢動盪不安和不安全。
到18世紀中葉,馬德拉斯的人口已增至30萬,加爾各答20萬,孟買7萬。還應注意,這三個城市都設有設防的英國殖民地;他們還可以直接通往大海,在那裡英國的海軍力量遠遠超過印度。
如果與任何印度當局發生衝突,英國人總是可以從這些城市逃到海上。當他們有機會利用該國的政治動盪時,他們可以使用這些戰略城市作為征服印度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