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干地區的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 帕拉王朝統治著印度東部,帕拉馬拉王朝統治著印度北部,而拉什特拉庫塔王朝則統治著德干地區。

  • “拉什特拉庫塔”一詞的字面意思是負責領土劃分(稱為拉什特拉)的官員。

  • 拉什特拉庫塔人是巴達米早期查盧基亞王朝統治下的拉什特拉(省份)的官員。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的統治者

  • 丹蒂瓦爾曼或丹蒂杜爾迦是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的創始人。他將都城定在馬尼亞克赫特或馬爾赫德,靠近現代的索拉普爾。

  • 丹蒂瓦爾曼的繼任者是他的叔叔克里希納一世,大約在公元758年。

  • 克里希納一世將他的王國擴充套件到從馬哈拉施特拉邦到卡納塔克邦。

  • 德魯瓦大約在公元779年成為國王。這是拉什特拉庫塔歷史新紀元的開始。

  • 德魯瓦是第一個干預印度北部最高統治權的三方爭霸的德干拉什特拉庫塔統治者。他擊敗了印度北部的兩個勢力,即帕拉馬拉國王瓦察拉賈和孟加拉的帕拉國王達爾馬帕拉。

  • 德魯瓦在印度北部取得成功後,在他的帝國徽章上增加了恆河和亞穆納河的標誌。

  • 德魯瓦的繼任者是戈文達三世(公元793-813年)。

  • 戈文達三世也入侵了印度北部,併成功地與帕拉國王達爾馬帕拉和卡瑙吉統治者查克拉尤達作戰。

  • 戈文達三世粉碎了南印度的恆河、切拉、潘地亞和帕拉瓦統治者的聯盟。

  • 戈文達三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阿摩伽瓦爾沙一世(公元814-878年)。

  • 阿摩伽瓦爾沙一世統治了60年。他因其對宗教和文學的傾向而聞名。

  • 阿摩伽瓦爾沙支援耆那教。他是一位文學的贊助人,並受到文人學士的擁戴。

  • 阿摩伽瓦爾沙撰寫了《卡維拉賈瑪爾迦》。這是最早的關於詩歌理論的卡納達語著作。

  • 阿摩伽瓦爾沙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他建造了都城馬尼亞克赫特。

  • 阿摩伽瓦爾沙的繼任者是因陀羅三世(公元915-927年)和克里希納三世(939-965年)。他們兩人都是偉大的拉什特拉庫塔統治者。

  • 因陀羅三世擊敗了帕拉馬拉國王馬希帕拉一世,並洗劫了他的都城卡瑙吉。

Al Masudi
  • 阿拉伯旅行家阿爾-馬蘇迪稱拉什特拉庫塔國王為印度最偉大的國王。

  • 克里希納三世是拉什特拉庫塔王朝最後一位著名的國王。他與馬爾瓦的帕拉馬拉王朝和文吉的東查盧基亞王朝進行了鬥爭。

  • 克里希納三世還與坦賈武爾的喬拉王朝統治者進行了鬥爭。他到達了拉美斯瓦拉姆,並在那裡豎立了一根勝利柱和一座寺廟。

  •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是印度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期。

  •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統治了三百多年。他們庇護溼婆教毗溼奴教。此外,他們還保護耆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的統治者允許穆斯林商人定居在他們的王國,建造清真寺,並宣講他們的宗教。

  •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的統治者平等地支援梵語、巴利語和卡納達語以及阿帕布蘭莎語。

  • 艾洛拉的石窟寺廟是拉什特拉庫塔王朝宗教寬容的象徵。它們是印度藝術的瑰寶之一。

  • 凱拉薩神廟是由拉什特拉庫塔國王克里希納一世建造的。這是一件傑出的藝術作品。

三方爭霸

  • 在公元8世紀初的早期階段,印度有三大勢力,即−

    • 北部的古爾賈拉-帕拉馬拉王朝,

    • 東部的帕拉王朝,以及

    • 德干地區的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Tripartite Struggle
  • 帕拉王朝、古爾賈拉-帕拉馬拉王朝和拉什特拉庫塔王朝之間爭奪最高統治權的三方爭霸是幾個世紀以來的一件大事。

  • 這場鬥爭的主要原因是渴望擁有卡瑙吉城,當時它是主權的象徵。此外,這場鬥爭的其他原因是為了控制中間肥沃的地區。

  • 這三方勢力之間權力的轉移取決於各個地區的內部實力以及統治者無法長期將其控制權擴充套件到各自地區之外的能力。

  • 所有這三個王朝(如上所列)都擁有或多或少相同的軍事裝備、行政機構和戰略理念。

  • 阿拉伯旅行家也證實,這三股勢力實力相當。

  • 由於力量平衡,各地區都保持著良好的政治穩定,這促進了文化和教育的發展。

  • 第一次衝突發生在帕拉馬拉國王瓦察拉賈、帕拉國王達爾馬帕拉和拉什特拉庫塔國王德魯瓦之間。

  •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在第一階段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德魯瓦的不幸去世對拉什特拉庫塔王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折。

  • 帕拉國王德瓦帕拉(公元821-860年)在第二階段最為突出,因為他的同時代的帕拉馬拉和拉什特拉庫塔國王都是軟弱的統治者。

  • 帕拉馬拉國王博迦(公元836-885年)和馬亨德拉帕拉(公元885-910年)在第三階段(9世紀期間)證明了更強大的力量。

  • 帕拉馬拉、帕拉和拉什特拉庫塔這三個王國幾乎在公元10世紀末同時衰落。

  • 這三個王朝的終結標誌著長達300多年的輝煌時代的結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