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代印度歷史教程
- 古代印度歷史 - 首頁
- 印度歷史的研究
- 古代印度歷史的寫作
- 帝國主義史學
- 民族主義史學方法
-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派
- 古代印度歷史的來源
- 考古資料
- 地理背景
- 古代文獻中的地理
- 石器時代文化
- 中石器時代文化
- 新石器時代
- 印度的銅石並用時代
- 印度的銅石並用文化
- 哈拉帕文明
- 哈拉帕城市規劃
- 哈拉帕手工藝與工業
- 哈拉帕文化
- 哈拉帕宗教
- 哈拉帕年代學
- 吠陀文明
- 吠陀社會
- 吠陀政治
- 吠陀宗教與哲學
- 雅利安入侵
- 後吠陀時代
- 吠陀時代後的社會制度
- 印度哲學的成就
- 耆那教的演變
- 佛教的演變
- 亞歷山大在印度的戰役
- 孔雀王朝
- 卡林迦戰爭及其影響
- 孔雀王朝時期的社會與經濟
- 孔雀王朝的統治
- 南印度早期歷史
- 小王朝時代
- 薩特瓦哈納時期的文學
- 薩特瓦哈納時期的社會
- 薩特瓦哈納時期的經濟
- 薩特瓦哈納時期的科技
- 曹拉王朝
- 潘底亞王朝
- 切拉王朝
- 外來侵略者時期
- 笈多時期
- 笈多的衰落
- 笈多時期的統治
- 笈多時期的文學
- 笈多時期的經濟
- 笈多時期的科學與技術
- 笈多時期後的印度
- 戒日王時期
- 戒日王時期南印度
- 西元王朝
- 卡馬魯帕的歷史
- 戒日王之後的印度
- 古爾賈拉-帕蒂哈拉王朝
- 孟加拉的帕拉王朝
- 德干的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 戒日王時期後的文學
- 戒日王時期後的社會
- 戒日王時期後的經濟
- 戒日王時期後的宗教
- 參考文獻與免責宣告
薩特瓦哈納時期的文學
在孔雀王朝滅亡後的500年,以及笈多帝國興起之前,存在著政治動盪。這段時期標誌著德拉維達語和文學在南印度的發展。
梵語和各種形式的巴利語發展起來,並用這些語言寫了一些獨特的文學作品。
兩部偉大的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被編纂成冊。此外,這段時期還創作了一些《達摩沙斯特拉》。
聖典
《聖典》在過去兩千年裡一直對印度教生活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現在仍在發揮作用。
《聖典》闡釋了宗教義務、習俗、法律和社會風俗。
《聖典》是《達摩經》的擴充套件版本,《達摩經》涵蓋了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時期。
《聖典》的編纂時間幾乎長達八百年甚至更久。
《摩奴法典》是最古老的一部。它創作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重要的《聖典》包括:
《那羅達法典》,
《毗溼奴法典》,
《夜迦伐爾迦法典》,
《婆羅門法典》,以及
《迦提耶延法典》。
這些《聖典》(如上所述)是當代社會法律和社會習俗的重要來源,因此被宣稱為神聖起源。
《大語法》由帕坦伽利撰寫,是公元前2世紀語法領域最傑出的作品。
在帕坦伽利之後,梵語語法學習的中心轉移到了德干。
在德干,卡坦特拉學派在公元1世紀發展起來。薩爾瓦瓦爾曼創作了卡坦特拉語法。他是哈拉(薩特瓦哈納國王)宮廷中的一位偉大的學者。
卡坦特拉的語法簡明易懂,有助於人們在約六個月內學習梵語。
薩特瓦哈納國王哈拉用巴利語創作了一部偉大的詩歌作品,名為“《七百頌》”。
阿斯瓦戈沙是這一時期一位重要的文學人物。他是一位偉大的佛教哲學家。他寫過許多詩歌、戲劇等。其中重要的有:
《善德難陀》,
《佛傳》,
《金剛頂》,等等。
“《佛傳》”以 महाकाव्य(大敘事詩)的形式寫成。它是佛陀一生的完整記錄。它已被翻譯成世界上許多語言。
阿斯瓦戈沙戲劇的遺蹟在吐魯番(中亞)被發現。
“《夢華錄》”由婆舍創作。它是這一時期著名的梵語戲劇。
舞蹈和戲劇的藝術已經在帕尼尼時代被編纂,並被孔雀和帕坦伽利提及。
《納塔莎斯特拉》由婆羅多在同一時期創作。
“《彌林達王問》”是用巴利語寫成的。它以米林達和他的老師(偉大的佛教哲學家那伽塞納)之間的對話形式解釋了佛教教義。米林達通常被認為是印度-希臘國王米南德。
संगम 文學
泰米爾語是南印度語中最古老的一種。泰米爾語文學的早期階段與三個 संगम 相關聯。
संगam 是由潘底亞王國建立的學者協會。每個 संगam 都由許多傑出的詩人和學者組成。
所有文學作品都被提交給這些 संगam,在那裡學者們從不同的作品中挑選出最好的作品,並蓋上他們的認可印章。
संगam 文學編纂於公元300年至600年之間。
《八選集》被認為是最早的一部,屬於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
《堤魯固拉爾》由蒂魯瓦盧瓦爾撰寫,是最好的短篇說教詩歌之一。它的教誨被認為是泰米爾人永恆的靈感和指南。
《詩歌集》和《摩尼密伽羅》是兩部泰米爾史詩。它們是構建南印度早期歷史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