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代印度史教程
- 古代印度史 - 首頁
- 印度史研究
- 古代印度史的寫作
- 帝國主義史學
- 民族主義史學方法
-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派
- 古代印度史的史料來源
- 考古資料
- 地理背景
- 古代文獻中的地理
- 石器時代文化
- 中石器時代文化
- 新石器時代
- 印度的銅石並用時代
- 印度的銅石並用文化
- 哈拉帕文明
- 哈拉帕城市規劃
- 哈拉帕手工藝與工業
- 哈拉帕文化
- 哈拉帕宗教
- 哈拉帕年代學
- 吠陀文明
- 吠陀社會
- 吠陀政治
- 吠陀宗教與哲學
- 雅利安入侵
- 後吠陀時代
- 吠陀時代後的社會制度
- 印度哲學的成就
- 耆那教的演變
- 佛教的演變
- 亞歷山大在印度的征戰
- 孔雀王朝
- 卡林迦戰爭及其影響
- 孔雀王朝時期的社會與經濟
- 孔雀王朝的統治
- 南印度早期歷史
- 小王朝時代
- 沙陀瓦哈納時期的文學
- 沙陀瓦哈納時期的社會
- 沙陀瓦哈納時期的經濟
- 沙陀瓦哈納時期的科技
- 曹拉王朝
- 潘底亞王朝
- 切拉王朝
- 外來侵略者時期
- 笈多王朝時期
- 笈多王朝的衰落
- 笈多王朝時期的統治
- 笈多王朝時期的文學
- 笈多王朝時期的經濟
- 笈多王朝時期的科學與技術
- 笈多王朝之後的印度
- 戒日王時期
- 戒日王時期南印度
- 西幹達王朝
- 卡馬魯帕的歷史
- 戒日王之後的印度
- 古爾賈拉-帕蒂哈拉王朝
- 孟加拉的帕拉王朝
- 德干的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 戒日王時期之後的文學
- 戒日王時期之後的社會
- 戒日王時期之後的經濟
- 戒日王時期之後的宗教
- 參考文獻與免責宣告
古代印度史 - 哈拉帕文明
藝術
各種各樣的物品,如印章、石雕、陶器等,都是藝術活動的極好例子。
來自摩亨佐·達羅的一尊瑜伽士像和來自哈拉帕的兩尊小雕像,是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

一尊高約11.5釐米的青銅舞女雕像,是在摩亨佐·達羅發現的。
戴馬巴德青銅動物的工藝,很可能屬於哈拉帕時期。
在哈拉帕發現的紅色砂岩半身像,是由可拆卸的四肢和頭部組成的。
灰色石頭半身像可能描繪了一個舞蹈人物。這兩者都非常逼真,以至於沒有人會相信它們屬於哈拉帕時期。
哈拉帕人制作了大量的陶製小雕像,這些小雕像是手工製作的。小雕像包括人類、動物、鳥類和猴子。
以下是哈拉帕文明的藝術範例:
青銅雕像(舞女);
陶製公牛;
陶製女性雕像;
瑜伽士的頭;以及
彩繪罐上的狗、羊和牛。
最具藝術性的描繪是駝峰牛的形象。在挖掘中發現了駝峰牛和無駝峰牛的雕像。
只在陶器上發現了繪畫。不幸的是,即使有壁畫,也沒有儲存下來。
文字

哈拉帕語至今仍不清楚。但一些學者將其與達羅毗荼語聯絡起來,另一些學者則將其與印歐語和梵語聯絡起來。
在印章和其他材料(如銅板、斧頭和陶器)上,有近400個哈拉帕文字樣本。印章上的大多數銘文都很小,是一組幾個字母。
哈拉帕文字有400到500個符號,人們普遍認為它不是字母形式的文字。
農業
農業通常在河岸附近進行,其中大部分在夏季和季風季節被洪水淹沒。洪水每年都會沉積新的沖積淤泥,這種淤泥生產力很高,因此不需要進行主要的犁耕,當然也不需要肥料和灌溉。
在卡利班根發掘的耕地顯示出縱橫交錯的犁溝痕跡,表明同時種植了兩種作物。這種方法至今仍在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西部使用。
在哈拉帕城市發現的糧倉表明,穀物產量很大。他們還儲備了足夠的糧食以應對未來的任何緊急情況。
主要的穀物是小麥和大麥。水稻也為人所知,是一種受歡迎的穀物。在古吉拉特邦和哈里亞納邦地區發現了水稻的遺蹟。
種植了六種小米,包括拉吉、科頓、桑瓦和喬瓦爾,以及豌豆和豆類。
在摩亨佐·達羅和其他遺址發現的棉布碎片表明,棉花也在種植。
在梅赫加爾發現了棉花,至少比文明的成熟階段早2000年。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棉花證據。
其他主要作物包括棗椰、各種豆類、芝麻和芥末。
使用帶銅或木製犁鏵的木製犁來耕地。
在摩亨佐·達羅和巴納瓦利發現了陶製犁模型。
收割作物可能是用銅鐮刀以及裝在木頭上的石刀進行的。
印章上描繪了綿羊、山羊、駝峰牛、水牛、大象等動物。這表明哈拉帕人馴化的動物種類非常多。
在挖掘中發現了綿羊、山羊、牛、水牛、大象、駱駝、豬、狗和貓等多種動物的骨骼遺骸。
野生動物被獵殺作為食物。在發掘中發現的斑鹿、黑鹿、豬鹿、野豬等動物的骨骼證明了這一點。此外,還獵殺了多種鳥類以及魚類作為食物。
已在羅塔爾、蘇爾科塔達、卡利班根和許多其他遺址發現了馬的骨骼。
在瑙沙羅和羅塔爾發現了陶製馬的雕像。但這種動物沒有在印章上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