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失敗的驅動因素



如果一家國內公司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其成功的機率取決於四個因素:

  • 國內市場的需求狀況
  • 國內的要素條件
  • 國內的相關和支援性產業
  • 國內競爭對手之間的戰略、結構和競爭

需求狀況

需求狀況指的是國內客戶的性質。人們通常認為,當國內客戶傾向於購買劣質產品時,公司會受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事實發現,當國內客戶期望值高時,公司才會受益。

為什麼像保時捷、梅賽德斯-賓士和寶馬這樣的德國汽車製造商能夠製造出卓越的豪華和高效能汽車?德國購車者重視高階工程技術。汽車可能只是一種交通工具,但在德國,“駕駛樂趣”(fahrvergnügen)是一個流行的概念。

要素條件

要素條件與公司生產商品和服務所需的原材料和其他資源的性質有關,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市場和基礎設施。當公司能夠很好地獲得要素條件時,它們就會表現出色;而當它們無法獲得良好的要素條件時,就會面臨挑戰。

例如,美國公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熟練的勞動力、先進的交通系統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這些都促成了它們的成功。中國製造商的部分成功得益於廉價勞動力。

相關和支援性產業

支援性產業指的是公司國內供應商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程度和幫助程度。像薩爾瓦多·菲拉格慕、普拉達、古馳和範思哲這樣的義大利製鞋商受益於國內優質皮革的供應。如果這些製鞋商需要依賴進口皮革,它們就會失去優勢。

公司戰略、結構和競爭

公司戰略、結構和競爭的概念指的是在國內競爭中生存的難度。在國內市場上經受住激烈競爭考驗的公司,更有可能已經發展出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戰略和結構。現代和起亞在進軍海外市場之前,必須在韓國市場上相互競爭。

相反,如果國內競爭非常微弱,公司可以在國內市場獲得高利潤。然而,缺乏競爭意味著公司將難以發揮其在創造力和創新方面的潛力。這降低了公司在海外競爭的能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