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 - 內部審計



本章將闡述審計中內部審計的概念。一個專家團隊審查組織的程式和運營,並在出現不符合規定、缺乏控制和效率低下等情況時向管理層彙報,尤其是在擁有數千名員工且業務運營遍佈多個地點的大型組織中。內部審計團隊不僅需要具備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組織行為學和管理職能領域的知識。

法定要求

根據2013年公司法第138條:

  • 規定類別或類別的公司應任命一名內部審計師,該審計師應為註冊會計師或成本會計師,或董事會決定的其他專業人士,以對公司的職能和活動進行內部審計。

  • 中央政府可透過規則規定內部審計的進行方式和間隔時間,以及向董事會報告的時間。

內部審計範圍

以下是根據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範圍:

  • 保護資產。

  • 經濟有效地利用資源。

  • 資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 實現既定的運營或計劃目標和目標。

內部審計目標

以下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

  • 評論現行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 就改進組織內部控制系統提出建議。

  • 檢查並確保高層管理人員制定的政策和程式是否得到遵守。

  • 組織的資產是否得到妥善核算和保護。

  • 確保組織遵守標準會計準則。

  • 及早發現和預防錯誤和欺詐。

  • 確保財務會計的正確性、準確性和真實性。

  • 應管理層的特別要求進行調查。

  • 檢查組織的負債是否有效和合法。

內部稽核和內部審計

雖然內部稽核和內部審計都是內部控制整個系統的一部分,但內部稽核和內部審計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內部稽核與內部審計對比

依據 內部稽核 內部審計
含義 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安排工作人員的職責:由一人完成的工作會被另一人自動且獨立地檢查。 內部審計是由為此目的專門任命的員工對公司的各種業務和記錄進行審查。
目標 預防和儘量減少錯誤、欺詐或違規的可能性。 發現已經發生的錯誤和欺詐。
時間 內部稽核在交易過程中進行。 內部審計在不同交易的會計流程完成後開始。
範圍 內部稽核的範圍非常有限。 內部審計的範圍非常廣泛。
人員 職責安排由現有員工完成,內部稽核不需要新的員工。 內部審計需要單獨的人員。
性質 內部稽核自動檢查工作進度。 內部審計人員向管理層報告,並就各種低效率提出改進建議。
參與度 許多員工參與內部稽核系統。 對於內部審計的實施,一個規模較小的團隊也能執行審計。
工具 內部稽核就像一種工具,對工作進行檢查。 內部審計是檢查工作的工具。

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

以下是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區別:

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對比

依據 外部審計 內部審計
任命 外部審計師的任命是法律強制的;由股東或政府任命。 內部審計師的任命是可選的,由管理層任命。
地位 外部審計師是獨立的個人。 內部審計師是公司的帶薪員工。
範圍 外部審計師的工作範圍由法律規定。 內部審計的工作範圍、權利、職責和責任由管理層規定。
目標 保證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呈報,並符合適用的財務報告框架。 內部審計的目標是滿足管理層的需求,並防止錯誤、欺詐和違規行為。
報酬 報酬由公司股東確定。 報酬由公司管理層確定。
期限 外部審計在編制最終賬目後開始。 內部審計全年進行。
報告 報告提交給公司的股東。 內部審計報告提交給管理層。
股東大會 外部審計師有權參加股東大會。 內部審計師無權參加股東大會。
審計程式 外部審計師主要進行文字核對。 內部審計師主要進行詳細的賬簿和記錄檢查和審查。
資格 外部審計師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必要專業資格。 內部審計師不需要具備專業資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