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結構演算法模擬測試



本節為您提供各種與資料結構演算法相關的模擬測試。您可以將這些模擬測試下載到本地計算機,並在方便時離線解答。每個模擬測試都附帶答案,以便您驗證最終分數並進行自我評估。

問答

資料結構演算法模擬測試一

題1 - 線性搜尋演算法的最壞情況時間複雜度是多少?

A - Ο(1)

B - Ο(n)

C - Ο(log n)

D - Ο(n2)

答案:B

解釋

線性搜尋順序掃描以查詢目標值。最佳情況是Ο(1),平均和最壞情況是Ο(n)。最壞情況是資料不在列表中,並且必須掃描所有n個元素。

題2 - 二分查詢演算法的最壞情況執行時間複雜度是多少?

A - Ο(n2)

B - Ο(nlog n)

C - Ο(n3)

D - Ο(n)

答案:B

解釋

在最壞情況下,二分查詢將向左或向右定向,使其比較所有n個值。

題3 - 以下哪個使用FIFO方法?

A - 佇列

B - 棧

C - 散列表

D - 二叉搜尋樹

答案:A

解釋

佇列維護兩個指標——front和rear。在佇列資料結構中,最先插入的專案將始終最先移除,因此是FIFO!

答案:B

解釋

最多,完全圖可以有nn - 2生成樹。(原文答案有誤,應為n^(n-2))

題5 - 以下哪個不是分治法?

A - 插入排序

B - 歸併排序

C - 希爾排序

D - 堆排序

答案:B

解釋

在這些選項中,只有歸併排序將列表分成子列表,排序然後合併它們。

答案:B

解釋

波蘭表示法

題7 - 二叉搜尋樹的中序遍歷將產生:

A - 未排序列表

B - 輸入的反向

C - 已排序列表

D -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釋

二叉搜尋樹中序遍歷產生排序列表。

答案:A

解釋

在最小堆中,父節點的值始終小於或等於其子節點的值。

題9 - 一個呼叫自身的程式稱為

A - 非法呼叫

B - 逆波蘭

C - 遞迴

D -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釋

在遞迴中,一個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呼叫自身。

題10 - 為了使二分查詢演算法能夠工作,必須對陣列(列表)進行

A - 排序

B - 未排序

C - 堆中

D - 從堆疊中彈出

答案:A

解釋

由於二分查詢將列表分割並選擇子列表以基於值的比較擴充套件搜尋,因此必須對陣列(列表)進行排序。

題11 - push() 和 pop() 函式存在於

A - 佇列

B - 列表

C - 堆疊

D - 樹

答案:C

解釋

堆疊使用push()將專案插入堆疊,使用pop()從堆疊中移除頂部專案。

題12 - 佇列資料結構基於

A - LIFO

B - FIFO

C - FILO

D -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釋

在佇列中,最先插入的資料項將最先可用,最後插入的資料項將最後可用。FIFO代表先進先出,是正確的答案。

題13 - 高度為k的二叉樹中節點的最大數量(根的高度為0)是

A - 2k − 1

B - 2k+1 − 1

C - 2k-1 + 1

D - 2k − 1

答案:B

解釋

如果根節點的高度為0,則二叉樹最多可以有2k+1 − 1個節點。

例如:高度為1的二叉樹最多可以有21+1 − 1 = 3個節點。

   r    --------- 0
  / \
 L   R  --------- 1

題14 - 以下哪個是線性資料結構:

A - 佇列

B - 棧

C - 陣列

D - 以上所有

答案:B

解釋

所有提到的資料結構都是線性的。

題15 - 使用什麼資料結構進行圖的深度優先遍歷?

A - 佇列

B - 堆疊

C - 列表

D -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釋

堆疊用於深度優先遍歷,而佇列用於廣度優先遍歷。

題16 - 使用什麼資料結構進行圖的廣度優先遍歷?

A - 佇列

B - 堆疊

C - 列表

D -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釋

佇列用於廣度優先遍歷,而堆疊用於深度優先遍歷。

題17 - 使用什麼資料結構可以檢查語法是否具有平衡括號?

A - 佇列

B - 樹

C - 列表

D - 堆疊

答案:B

解釋

堆疊使用LIFO方法,這對於檢查匹配括號非常有效。

題18 - 字尾表示式只是字首表示式的逆序。

A - 正確

B - 錯誤

答案:B

解釋

表示式符號並非彼此互逆(或類似),而是表示式中使用的運算子排列不同。

答案:C

解釋

遞迴過程使用棧來執行最後一次執行的過程呼叫的結果。

答案:C

解釋

棧和佇列資料結構都可以用迴圈連結串列表示。

Q 21 - 連結串列是一種動態結構

A - 正確

B - 錯誤

答案:A

解釋

連結串列是動態結構,它可以根據程式需要收縮和擴充套件。

Q 22 - 解決漢諾塔難題所需的最小移動次數是

A - 2n2

B - 2n-1

C - 2n - 1

D - 2n - 1

答案:C

解釋

解決漢諾塔難題所需的最小移動次數是 2n - 1。其中 n 是圓盤的數量。如果圓盤數量為 3,則所需的最小移動次數為 23 - 1 = 7

Q 23 - 以下哪個是動態規劃方法的示例?

A - 斐波那契數列

B - 漢諾塔

C - Dijkstra最短路徑

D - 以上所有

答案:B

解釋

所有提到的都使用了動態規劃方法。在解決手頭的子問題之前,動態演算法會嘗試檢查先前已解決的子問題的結果。子問題的解決方案將被組合以獲得最佳解決方案。

Q 24 - 下列公式將產生

Fn = Fn-1 + Fn-2

A - 阿姆斯特朗數

B - 斐波那契數列

C - 尤拉數

D - 素數

答案:B

解釋

斐波那契數列透過將前兩個數相加來生成後續的數。

Q 25 - 實現優先佇列所需的最小佇列數?

A - 5

B - 4

C - 3

D - 2

答案:B

解釋

實現優先佇列所需的最小佇列數為兩個。一個用於儲存實際資料,另一個用於儲存優先順序。

答案表

題號 答案
1 D
2 D
3 A
4 B
5 B
6 D
7 C
8 A
9 C
10 A
11 C
12 B
13 B
14 D
15 B
16 A
17 D
18 B
19 C
20 C
21 A
22 C
23 D
24 B
25 D
data_structures_algorithms_questions_answers.ht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