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hotas 教程
- Mahotas - 首頁
- Mahotas - 簡介
- Mahotas - 計算機視覺
- Mahotas - 歷史
- Mahotas - 特性
- Mahotas - 安裝
- Mahotas 處理影像
- Mahotas - 處理影像
- Mahotas - 載入影像
- Mahotas - 載入灰度影像
- Mahotas - 顯示影像
- Mahotas - 顯示影像形狀
- Mahotas - 儲存影像
- Mahotas - 影像的質心
- Mahotas - 影像卷積
- Mahotas - 建立 RGB 影像
- Mahotas - 影像的尤拉數
- Mahotas - 影像中零的比例
- Mahotas - 獲取影像矩
- Mahotas - 影像中的區域性最大值
- Mahotas - 影像橢圓軸
- Mahotas - 影像拉伸 RGB
- Mahotas 顏色空間轉換
- Mahotas - 顏色空間轉換
- Mahotas - RGB 到灰度轉換
- Mahotas - RGB 到 LAB 轉換
- Mahotas - RGB 到 Sepia 轉換
- Mahotas - RGB 到 XYZ 轉換
- Mahotas - XYZ 到 LAB 轉換
- Mahotas - XYZ 到 RGB 轉換
- Mahotas - 增加伽馬校正
- Mahotas - 拉伸伽馬校正
- Mahotas 標記影像函式
- Mahotas - 標記影像函式
- Mahotas - 標記影像
- Mahotas - 過濾區域
- Mahotas - 邊界畫素
- Mahotas - 形態學操作
- Mahotas - 形態學運算元
- Mahotas - 查詢影像均值
- Mahotas - 裁剪影像
- Mahotas - 影像的偏心率
- Mahotas - 影像疊加
- Mahotas - 影像的圓度
- Mahotas - 影像縮放
- Mahotas - 影像直方圖
- Mahotas - 膨脹影像
- Mahotas - 腐蝕影像
- Mahotas - 分水嶺演算法
- Mahotas - 影像開運算
- Mahotas - 影像閉運算
- Mahotas - 填充影像孔洞
- Mahotas - 條件膨脹影像
- Mahotas - 條件腐蝕影像
- Mahotas - 影像條件分水嶺
- Mahotas - 影像中的區域性最小值
- Mahotas - 影像區域最大值
- Mahotas - 影像區域最小值
- Mahotas - 高階概念
- Mahotas - 影像閾值化
- Mahotas - 設定閾值
- Mahotas - 軟閾值
- Mahotas - Bernsen 區域性閾值化
- Mahotas - 小波變換
- 建立影像小波中心
- Mahotas - 距離變換
- Mahotas - 多邊形工具
- Mahotas - 區域性二值模式
- 閾值鄰域統計
- Mahotas - Haralick 特徵
- 標記區域的權重
- Mahotas - Zernike 特徵
- Mahotas - Zernike 矩
- Mahotas - 排序濾波器
- Mahotas - 2D 拉普拉斯濾波器
- Mahotas - 多數濾波器
- Mahotas - 均值濾波器
- Mahotas - 中值濾波器
- Mahotas - Otsu 方法
- Mahotas - 高斯濾波
- Mahotas - 擊中或錯過變換
- Mahotas - 標記最大陣列
- Mahotas - 影像的平均值
- Mahotas - SURF 密集點
- Mahotas - SURF 積分
- Mahotas - Haar 變換
- 突出顯示影像最大值
- 計算線性二值模式
- 獲取標籤的邊界
- 反轉 Haar 變換
- Riddler-Calvard 方法
- 標記區域的大小
- Mahotas - 模板匹配
- 加速魯棒特徵
- 移除帶邊界的標籤
- Mahotas - Daubechies 小波
- Mahotas - Sobel 邊緣檢測
Mahotas - 影像縮放
當我們提到調整影像大小的時候,指的是在保持縱橫比的同時改變影像的尺寸(寬度和高度)。縱橫比指的是影像寬度與高度的比率。調整大小可以使影像變大或變小。
當您調整影像大小時,您正在更改影像中的畫素數量,並可能更改內容的視覺表示。
在 Mahotas 中調整影像大小
要在 Mahotas 中調整影像大小,我們可以使用庫提供的 imresize() 函式。
此函式使用插值演算法調整影像大小,並將調整大小後的影像作為新的 NumPy 陣列返回。
插值演算法是在調整影像大小或變換影像時用於填充已知畫素值之間間隙的方法。它透過考慮相鄰畫素的值來估計缺失的畫素值。
插值有助於在畫素之間建立平滑過渡,從而產生連續的影像。
imresiz() 函式
Mahotas 中的 imresize() 函式接受兩個引數 - 要調整大小的影像和目標大小作為元組 (new_height, new_width)。它在保持縱橫比的同時調整影像大小,並將調整大小後的影像作為新的 NumPy 陣列返回。
語法
以下是 mahotas 中 imresize() 函式的基本語法 -
mahotas.imresize(image, nsize, order=3)
其中,
image − 它是您要調整大小的輸入影像。
nsize − 它指定輸出影像的所需大小。它應該是一個元組 (height, width),表示目標尺寸。
order (可選) − 它確定在調整大小期間使用的插值順序。它的預設值為 3,對應於雙三次插值。
您還可以選擇其他插值順序,例如 0(最近鄰)、1(雙線性)或 2(二次)。
示例
在以下示例中,我們嘗試使用 imresize() 函式將影像調整為特定的寬度和高度 -
import mahotas as mh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age = mh.imread('sun.png', as_grey = True) print('Size before resizing :'+' '+str(image.size)) print('shape before resizing :'+' '+str(image.shape)) resize=mh.imresize(image,[100,100]) print('Size after resizing :'+' '+str(resize.size)) print('shape after resizing :'+' '+str(resize.shape)) # Create a figure with subplots fig, axes = plt.subplots(1, 2, figsize=(7,5 )) # Display the original image axes[0].imshow(image) axes[0].set_title('Original Image') axes[0].axis('off') # Display the resized image axes[1].imshow(resize, cmap='gray') axes[1].set_title('Resized Image') axes[1].axis('off') # Adjust the layout and display the plot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輸出
執行上述程式碼後,我們得到以下輸出 -
Size before resizing : 1079040 shape before resizing : (1280, 843) Size after resizing : 10000 shape after resizing : (100, 100)
獲得的影像如下所示 -

使用雙線性插值
雙線性插值是一種常用用於影像縮放的插值演算法。它透過考慮四個最近鄰畫素的加權平均值來估計新的畫素值。
這四個畫素圍繞目標畫素形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值有助於確定新的畫素值。
要在 mahotas 中使用雙線性插值調整影像大小,我們需要在 imresize() 函式中將插值順序指定為 1。
示例
在這裡,我們嘗試使用雙線性插值調整影像大小 -
import mahotas as mh image = mh.imread("nature.jpeg", as_grey = True) # Specifying the desired width and height new_width = 800 new_height = 600 # Resizing the image using 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resized_image = mh.imresize(image, [new_height, new_width], 1) print(resized_image)
輸出
獲得的輸出如下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 [ 98.49 98.49 95.49 ... 7.11 4.85 0. ] [ 90.05 90.05 94.12 ... 5.33 5.07 0. ] [ 0. 0. 0. ... 0. 0. 0. ]]
使用二次插值
二次插值也是一種常用用於影像縮放的插值演算法。它透過考慮附近畫素的加權平均值來估計新的畫素值。
二次插值在處理曲線或非線性資料時特別有用。
簡單來說,它涉及透過三個相鄰畫素值擬合拋物線,以近似它們之間所需位置的值。
要在 mahotas 中使用二次插值調整影像大小,我們需要在 imresize() 函式中將插值順序指定為 2。
示例
現在,我們嘗試在 mahotas 中使用二次插值調整影像大小 -
import mahotas as mh image = mh.imread("nature.jpeg", as_grey = True) # Resizing the image using 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resized_image = mh.imresize(image, [700, 550], 2) print(resized_image)
輸出
以下是上述程式碼的輸出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193.71 193.71 193.71 ... 208.17 208.17 0. ] ... [ 92.2 93.49 94.12 ... 6.22 6.22 0. ] [ 92.27 98.05 92.42 ... 6.33 4.85 0. ] [ 0. 0. 0. ...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