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路理論教程
- 網路理論 - 首頁
- 網路理論 - 概述
- 例題
- 網路理論 - 有源元件
- 網路理論 - 無源元件
- 網路理論 - 基爾霍夫定律
- 電路量分配原理
- 網路理論 - 節點分析
- 網路理論 - 網孔分析
- 網路理論 - 等效電路
- 等效電路例題
- 三角形到星形轉換
- 星形到三角形轉換
- 網路理論 - 網路拓撲
- 網路拓撲矩陣
- 疊加定理
- 戴維南定理
- 網路理論 - 諾頓定理
-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
- 直流電路的響應
- 交流電路的響應
- 網路理論 - 串聯諧振
- 並聯諧振
- 網路理論 - 耦合電路
- 二埠網路
- 二埠引數轉換
- 網路理論 - 濾波器
- 網路理論有用資源
- 網路理論 - 快速指南
- 網路理論 - 有用資源
- 網路理論 - 討論
網路理論 - 二埠網路
一般來說,如果用等效模型表示任何電路網路,則很容易分析該網路,該模型給出了輸入和輸出變數之間的關係。為此,我們可以使用二埠網路表示。顧名思義,二埠網路包含兩個埠。其中一個埠用作輸入埠,另一個埠用作輸出埠。第一個和第二個埠分別稱為埠1和埠2。
單埠網路是一個雙端電路網路,其中電流從一個端子進入,從另一個端子離開。電阻器、電感器和電容器是單埠網路的例子,因為每個網路都有兩個端子。單埠網路表示如下圖所示。

這裡,端子對1和1'代表一個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一個埠,因為它是一個單埠網路。
類似地,二埠網路是一對雙端電路網路,其中電流從每個埠的一個端子進入,從另一個端子離開。二埠網路表示如下圖所示。

這裡,一對端子1和1'代表一個埠,稱為埠1;另一對端子2和2'代表另一個埠,稱為埠2。
如圖所示,二埠網路中有四個變數V1、V2、I1和I2。其中,我們可以選擇兩個變數作為自變數,另外兩個變數作為因變數。因此,我們將得到六對可能的方程。這些方程用自變量表示因變數。自變數的係數稱為引數。因此,每一對方程將給出一組四個引數。
二埠網路引數
二埠網路的引數稱為二埠網路引數,或簡稱為二埠引數。以下是二埠網路引數的型別。
- Z引數
- Y引數
- T引數
- T'引數
- h引數
- g引數
現在,讓我們逐一討論這些二埠網路引數。
Z引數
透過將變數V1和V2視為因變數,將I1和I2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自變數I1和I2的係數稱為Z引數。
$$V_1 = Z_{11} I_1 + Z_{12} I_2$$
$$V_2 = Z_{21} I_1 + Z_{22} I_2$$
Z引數為
$$Z_{11} = \frac{V_1}{I_1}, \: 當 \: I_2 = 0$$
$$Z_{12} = \frac{V_1}{I_2}, \: 當 \: I_1 = 0$$
$$Z_{21} = \frac{V_2}{I_1}, \: 當 \: I_2 = 0$$
$$Z_{22} = \frac{V_2}{I_2}, \: 當 \: I_1 = 0$$
Z引數稱為阻抗引數,因為它們只是電壓和電流的比值。Z引數的單位是歐姆(Ω)。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開路來計算兩個Z引數Z11和Z21。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開路來計算另外兩個Z引數Z12和Z22。因此,Z引數也稱為開路阻抗引數。
Y引數
透過將變數I1和I2視為因變數,將V1和V2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自變數V1和V2的係數稱為Y引數。
$$I_1 = Y_{11} V_1 + Y_{12} V_2$$
$$I_2 = Y_{21} V_1 + Y_{22} V_2$$
Y引數為
$$Y_{11} = \frac{I_1}{V_1}, \: 當 \: V_2 = 0$$
$$Y_{12} = \frac{I_1}{V_2}, \: 當 \: V_1 = 0$$
$$Y_{21} = \frac{I_2}{V_1}, \: 當 \: V_2 = 0$$
$$Y_{22} = \frac{I_2}{V_2}, \: 當 \: V_1 = 0$$
Y引數稱為導納引數,因為它們只是電流和電壓的比值。Y引數的單位是姆歐。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短路來計算兩個Y引數Y11和Y21。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短路來計算另外兩個Y引數Y12和Y22。因此,Y引數也稱為短路導納引數。
T引數
透過將變數V1和I1視為因變數,將V2和I2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V2和-I2的係數稱為T引數。
$$V_1 = A V_2 - B I_2$$
$$I_1 = C V_2 - D I_2$$
T引數為
$$A = \frac{V_1}{V_2}, \: 當 \: I_2 = 0$$
$$B = -\frac{V_1}{I_2}, \: 當 \: V_2 = 0$$
$$C = \frac{I_1}{V_2}, \: 當 \: I_2 = 0$$
$$D = -\frac{I_1}{I_2}, \: 當 \: V_2 = 0$$
T引數稱為傳輸引數或ABCD引數。引數A和D沒有單位,因為它們是無量綱的。引數B和C的單位分別是歐姆和姆歐。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開路來計算兩個引數A和C。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短路來計算另外兩個引數B和D。
T'引數
透過將變數V2和I2視為因變數,將V1和I1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V1和-I1的係數稱為T'引數。
$$V_2 = A' V_1 - B' I_1$$
$$I_2 = C' V_1 - D' I_1$$
T'引數為
$$A' = \frac{V_2}{V_1}, \: 當\: I_1 = 0$$
$$B' = -\frac{V_2}{I_1}, \: 當\: V_1 = 0$$
$$C' = \frac{I_2}{V_1}, \: 當\: I_1 = 0$$
$$D' = -\frac{I_2}{I_1}, \: 當 \: V_1 = 0$$
T'引數稱為反向傳輸引數或A'B'C'D'引數。引數A'和D'沒有單位,因為它們是無量綱的。引數B'和C'的單位分別是歐姆和姆歐。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開路來計算兩個引數A'和C'。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短路來計算另外兩個引數B'和D'。
h引數
透過將變數V1和I2視為因變數,將I1和V2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自變數I1和V2的係數稱為h引數。
$$V_1 = h_{11} I_1 + h_{12} V_2$$
$$I_2 = h_{21} I_1 + h_{22} V_2$$
h引數為
$$h_{11} = \frac{V_1}{I_1},\: 當\: V_2 = 0$$
$$h_{12} = \frac{V_1}{V_2},\: 當\: I_1 = 0$$
$$h_{21} = \frac{I_2}{I_1},\: 當\: V_2 = 0$$
$$h_{22} = \frac{I_2}{V_2},\: 當\: I_1 = 0$$
h引數稱為混合引數。引數h12和h21沒有單位,因為它們是無量綱的。引數h11和h22的單位分別是歐姆和姆歐。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短路來計算兩個引數h11和h21。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開路來計算另外兩個引數h12和h22。
h引數或混合引數在電晶體建模電路(網路)中很有用。
g引數
透過將變數I1和V2視為因變數,將V1和I2視為自變數,我們將得到以下兩對方程。自變數V1和I2的係數稱為g引數。
$$I_1 = g_{11} V_1 + g_{12} I_2$$
$$V_2 = g_{21} V_1 + g_{22} I_2$$
g引數為
$$g_{11} = \frac{I_1}{V_1},\: 當\: I_2 = 0$$
$$g_{12} = \frac{I_1}{I_2},\: 當\: V_1 = 0$$
$$g_{21} = \frac{V_2}{V_1},\: 當\: I_2 = 0$$
$$g_{22} = \frac{V_2}{I_2},\: 當 \: V_1 = 0$$
g引數稱為反向混合引數。引數g12和g21沒有單位,因為它們是無量綱的。引數g11和g22的單位分別是姆歐和歐姆。
我們可以透過對埠2進行開路來計算兩個引數g11和g21。類似地,我們可以透過對埠1進行短路來計算另外兩個引數g12和g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