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思想流派



管理作為一種實踐,在人們認識到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集體合作的概念後才逐漸發展起來。但作為系統知識領域的管理研究始於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開啟了一個對管理進行認真思考和理論化的新時代。

首先,並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單一管理理論。哈羅德·孔茨說:“各種管理理論的雜亂無章甚至看起來像是一片叢林”。然而,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不同的理論,我們將把它們看作代表不同的思想流派。

古典管理學思想

科學管理與F.W.泰勒

根據早期的定義,科學管理是指“透過系統觀察、實驗或推理獲得的事實或真理所建立的標準來經營業務或事務的那種管理”。這一學派的倡導者試圖主要透過管理車間員工的工作來提高勞動效率。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通常被認為是“科學管理之父”,他認為組織應該研究任務並制定精確的程式。他豐富的經驗使他有機會親身瞭解工人的問題和態度,並探索改進工作場所管理質量的巨大可能性。

泰勒基於親身經驗,他的理論側重於透過塑造員工的思想和科學管理來提高員工效率的方法。

泰勒的合作者亨利·甘特開發了甘特圖,這是一種條形圖,用於衡量計劃完成的工作以及生產的每個階段。自1910年發明以來,這種直觀的圖表一直是廣泛使用的控制和規劃工具。下面是一個甘特圖示例。

Multi-Colour Gantt Chart

弗蘭克·吉爾佈雷斯和他的妻子莉蓮·莫勒·吉爾佈雷斯進一步改進泰勒的時間研究,透過拍攝每位工人的單個動作來設計“動作研究”。他們仔細分析動作並消除不必要的動作。這些動作研究是在對每個任務進行計時之後進行的,因此這些研究被稱為“時間和動作研究”。

吉爾佈雷斯夫婦將時間和動作研究應用於砌磚,設計了一種讓工人砌磚的方法,消除了浪費的動作,並將他們的生產力從每天1000塊磚提高到每天2700塊磚。

科學管理的基本原則

  • 制定完成每項工作的新的標準方法。

  • 選擇培訓和培養工人,而不是讓他們自行培訓並選擇自己的任務。

  • 發展工人和管理層之間的合作。

  • 根據最適合完成工作的群體劃分工作。

亨利·法約爾的普遍過程理論

亨利·法約爾的理論是最古老、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它認為所有組織(無論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大的還是小的)的管理都需要相同的理性過程或職能。

這一學派基於兩個假設:

  • 儘管組織的目標可能不同(例如,商業、政府、教育或宗教),但對於所有機構來說,核心管理過程仍然相同。

  • 因此,成功的管理人員可以在不同目的的組織之間互換。普遍的管理過程可以簡化為一組單獨的職能和相關的原則。

法約爾確定了十四個普遍的管理原則,旨在向管理人員展示如何履行其職能職責。

序號 普遍的管理原則 管理者的職能職責
1 勞動分工 這透過專業化提高勞動效率,減少勞動時間並提高技能發展。
2 權力 這是釋出命令的權利,這種權利總是伴隨著與其特權相稱的責任。
3 紀律 它依賴於對管理組織的規章、政策和協議的尊重。法約爾規定,紀律需要各級優秀的管理者。
4 統一指揮 這意味著下屬應該只接受一個上級的命令,從而避免混淆和衝突。
5 統一領導 這意味著老闆對其下屬的指示應該統一。老闆的指示不應有任何衝突。
6 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根據這一原則,組織內的個人和群體的需求不應優先於整個組織的需求。
7 報酬 工資應該對員工和上級都是公平且令人滿意的。
8 集中化 決策的級別應取決於具體情況,沒有哪個集中化或分散化級別適合所有情況。
9 等級鏈 組織層次結構中所有級別之間的關係以及明確的權力線應該始終清晰明瞭,並且通常應該始終遵守,除非特殊情況下需要某些偏差。
10 秩序 每件事都應該有它的位置,每件事都應該在它的位置上。這實質上是安排事物和人員的組織原則。
11 公平 應該公平對待員工,以贏得員工的忠誠和奉獻。
12 人員穩定 認為不必要的員工流動既是不良管理的原因,也是結果;法約爾指出了它的危險和成本。
13 主動性 應該鼓勵下屬構思和執行想法。
14 團隊精神 應該培養和保持團隊合作,團結一致感。

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派

對泰勒和法約爾分別倡導的科學管理方法和行政管理方法的批評催生了行為管理方法。對他們的主要批評之一是他們在管理交往中對企業的人性方面漠不關心和忽視。

許多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如亞伯拉罕·馬斯洛、雨果·蒙斯特伯格、倫西斯·利克特、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瑪麗·帕克·福萊特和切斯特·巴納德,是這一學派的主要貢獻者,一些作家將其進一步細分為人際關係方法和人本行為方法。

埃爾頓·梅奧和霍桑實驗

埃爾頓·梅奧和雨果·蒙斯特伯格被認為是這一學派的先驅。對這一學派最重要的貢獻是由埃爾頓·梅奧及其同事在1927年至1932年間透過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

以下是梅奧及其同事從霍桑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 人的/社會因素在工作場所發揮作用,生產力的提高既是群體動力學的結果,也是管理需求和物質因素的結果。

  • 社會因素可能是與經濟動機一樣強大的工人生產力決定因素。

  • 瞭解人類行為(特別是群體行為)的管理透過激勵、諮詢、領導和溝通等 interpersonal skills 服務於企業——被稱為霍桑效應

  • 員工或工人是社會人,因此將他們融入社會系統非常重要,從而在組織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技術系統。

批評

以下是霍桑實驗的批評:

  • 對社會或人性方面的不合理強調,而忽略了組織需求。

  • 這種方法透過使員工滿意和快樂來促進對員工的剝削,操縱他們的情緒,這實際上服務於提高生產力的管理目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