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碼學教程
- 密碼學 - 首頁
- 密碼學 - 起源
- 密碼學 - 歷史
- 密碼學 - 原理
- 密碼學 - 應用
- 密碼學 - 優點與缺點
- 密碼學 - 現代
- 密碼學 - 傳統密碼
- 密碼學 - 加密的需求
- 密碼學 - 雙重強度加密
- 密碼系統
- 密碼系統
- 密碼系統 - 元件
- 密碼系統的攻擊
- 密碼系統 - 彩虹表攻擊
- 密碼系統 - 字典攻擊
- 密碼系統 - 暴力攻擊
- 密碼系統 - 密碼分析技術
- 密碼學的型別
- 密碼系統 - 型別
- 公鑰加密
- 現代對稱金鑰加密
- 密碼學雜湊函式
- 金鑰管理
- 密碼系統 - 金鑰生成
- 密碼系統 - 金鑰儲存
- 密碼系統 - 金鑰分發
- 密碼系統 - 金鑰撤銷
- 分組密碼
- 密碼系統 - 流密碼
- 密碼學 - 分組密碼
- 密碼學 - Feistel 分組密碼
- 分組密碼的工作模式
- 分組密碼的工作模式
- 電子密碼本 (ECB) 模式
- 密碼分組連結 (CBC) 模式
- 密碼反饋 (CFB) 模式
- 輸出反饋 (OFB) 模式
- 計數器 (CTR) 模式
- 經典密碼
- 密碼學 - 反向密碼
- 密碼學 - 凱撒密碼
- 密碼學 - ROT13 演算法
- 密碼學 - 換位密碼
- 密碼學 - 加密換位密碼
- 密碼學 - 解密換位密碼
- 密碼學 - 乘法密碼
- 密碼學 - 仿射密碼
- 密碼學 - 簡單替換密碼
- 密碼學 - 簡單替換密碼的加密
- 密碼學 - 簡單替換密碼的解密
- 密碼學 - 維吉尼亞密碼
- 密碼學 - 維吉尼亞密碼的實現
- 現代密碼
- Base64 編碼與解碼
- 密碼學 - XOR 加密
- 替換技術
- 密碼學 - 單表替換密碼
- 密碼學 - 單表替換密碼的破解
- 密碼學 - 多表替換密碼
- 密碼學 - Playfair 密碼
- 密碼學 - Hill 密碼
- 多表替換密碼
- 密碼學 - 一次一密密碼
- 一次一密密碼的實現
- 密碼學 - 換位技術
- 密碼學 - 柵欄密碼
- 密碼學 - 列移位密碼
- 密碼學 - 隱寫術
- 對稱演算法
- 密碼學 - 資料加密
- 密碼學 - 加密演算法
- 密碼學 - 資料加密標準
- 密碼學 - 三重 DES
- 密碼學 - 雙重 DES
- 高階加密標準
- 密碼學 - AES 結構
- 密碼學 - AES 變換函式
- 密碼學 - 位元組替換變換
- 密碼學 - 行移位變換
- 密碼學 - MixColumns 變換
- 密碼學 - 輪金鑰加變換
- 密碼學 - AES 金鑰擴充套件演算法
- 密碼學 - Blowfish 演算法
- 密碼學 - SHA 演算法
- 密碼學 - RC4 演算法
- 密碼學 - Camellia 加密演算法
- 密碼學 - ChaCha20 加密演算法
- 密碼學 - CAST5 加密演算法
- 密碼學 - SEED 加密演算法
- 密碼學 - SM4 加密演算法
- IDEA - 國際資料加密演算法
- 公鑰(非對稱)密碼學演算法
- 密碼學 - RSA 演算法
- 密碼學 - RSA 加密
- 密碼學 - RSA 解密
- 密碼學 - 建立 RSA 金鑰
- 密碼學 - 破解 RSA 密碼
- 密碼學 - ECDSA 演算法
- 密碼學 - DSA 演算法
- 密碼學 - Diffie-Hellman 演算法
- 密碼學中的資料完整性
- 密碼學中的資料完整性
- 訊息認證
- 密碼學數字簽名
- 公鑰基礎設施
- 雜湊
- MD5(訊息摘要演算法 5)
- SHA-1(安全雜湊演算法 1)
- SHA-256(安全雜湊演算法 256 位)
- SHA-512(安全雜湊演算法 512 位)
- SHA-3(安全雜湊演算法 3)
- 雜湊密碼
- Bcrypt 雜湊模組
- 現代密碼學
- 量子密碼學
- 後量子密碼學
- 密碼學協議
- 密碼學 - SSL/TLS 協議
- 密碼學 - SSH 協議
- 密碼學 - IPsec 協議
- 密碼學 - PGP 協議
- 影像與檔案加密
- 密碼學 - 影像
- 密碼學 - 檔案
- 隱寫術 - 影像
- 檔案加密和解密
- 密碼學 - 檔案加密
- 密碼學 - 檔案解密
- 物聯網中的密碼學
- 物聯網安全挑戰、威脅和攻擊
- 物聯網安全的加密技術
- 物聯網裝置的通訊協議
- 常用的密碼學技術
- 自定義構建密碼學演算法(混合密碼學)
- 雲密碼學
- 量子密碼學
- 密碼學中的影像隱寫術
- DNA 密碼學
- 密碼學中的一次性密碼 (OTP) 演算法
- 區別
- 密碼學 - MD5 與 SHA1
- 密碼學 - RSA 與 DSA
- 密碼學 - RSA 與 Diffie-Hellman
- 密碼學與密碼學
- 密碼學 - 密碼學 vs 密碼分析
- 密碼學 - 經典與量子
- 密碼學與隱寫術
- 密碼學與加密
- 密碼學與網路安全
- 密碼學 - 流密碼與分組密碼
- 密碼學 - AES 與 DES 密碼
- 密碼學 - 對稱與非對稱
- 密碼學有用資源
- 密碼學 - 快速指南
- 密碼學 - 討論
密碼學 - MixColumns 變換
AES(高階加密標準)演算法使用 MixColumns 變換進行資料加密和解密。此數學過程應用於 AES 資料矩陣的每一列。
它是如何工作的?
為了使 AES 中的 MixColumns 變換正常工作,狀態矩陣的每一列都需要進行數學運算。此運算的基本組成部分是 GF(28) 中的多項式算術,GF(28) 是一種稱為伽羅瓦域 (GF) 的原始代數域。
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詳細說明 -
- 狀態矩陣表示 - 正在處理的資料儲存在一個稱為狀態矩陣的 4x4 網格中。
- 固定矩陣 - MixColumns 變換使用固定矩陣。此矩陣在整個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保持不變。
- 逐列乘法 - 狀態矩陣的每一列都被視為 GF(2^8) 中的多項式。然後將該多項式乘以固定矩陣的對應列。
- 多項式乘法 - 在 GF(2^8) 中乘以多項式時,需要遵循一些規則。首先,必須使用稱為不可約多項式的固定多項式進行模運算。在 AES 的情況下,此多項式為 x8 + x4 + x3 + x + 1,用十六進位制表示為 0x11B。
- XOR 運算 - 在乘法階段之後,將結果進行 XOR(異或)以生成每一列的最終結果。
- 結果狀態矩陣 - 透過對每一列執行乘法和 XOR 運算,生成轉換後的狀態矩陣,該矩陣顯示 MixColumns 變換。
此方法產生的資料擴散和混淆增強了加密過程的安全性。透過確保輸入資料中單個位元組的修改會影響輸出中的多個位元組,攻擊者更難訪問和解密加密資料。
使用 Python 實現
為了對狀態矩陣執行 MixColumns 變換,Python 程式碼實現了兩個輔助函式:mix_columns 和 gf_multiply。在 AES 加密過程中的 MixColumns 階段,透過將每一列中的位元組與固定矩陣相乘,從而轉換狀態矩陣的列。
示例
def mix_columns(state): fixed_matrix = [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3, 0x01, 0x01, 0x02] ] new_state = [] for col in range(4): new_column = [] for row in range(4): val = 0 for i in range(4): val ^= gf_multiply(fixed_matrix[row][i], state[i][col]) new_column.append(val) new_state.append(new_column) return new_state def gf_multiply(a, b): p = 0 for _ in range(8): if b & 1: p ^= a hi_bit_set = a & 0x80 a <<= 1 if hi_bit_set: a ^= 0x1B # irreducible polynomial b >>= 1 return p if p < 0x80 else p ^ 0x11B # Example usage: state_matrix = [ [0x32, 0x88, 0x31, 0xe0], [0x43, 0x5a, 0x31, 0x37], [0xf6, 0x30, 0x98, 0x07], [0xa8, 0x8d, 0xa2, 0x34] ] new_state = mix_columns(state_matrix) # Displaying output in matrix form for row in new_state: print(row)
以下是上述示例的輸出 -
輸入/輸出
[484, 6, 101, 424] [67, 506, 318, 232] [11, 322, 214, 421] [170, 424, 414, 120]
使用 Java 實現
Java 實現的 mixColumns 函式接收一個 4x4 狀態矩陣作為輸入,並在應用 MixColumns 變換後輸出修改後的狀態矩陣。gfMultiply 函式用於在 GF(2^8) 中對每個矩陣元素執行多項式乘法。因此,使用 Java 的程式碼如下 -
示例
public class MixColumns { public static int[][] mixColumns(int[][] state) { int[][] fixedMatrix = {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3, 0x01, 0x01, 0x02} }; int[][] newState = new int[4][4]; for (int col = 0; col < 4; col++) { for (int row = 0; row < 4; row++) { int val = 0; for (int i = 0; i < 4; i++) { val ^= gfMultiply(fixedMatrix[row][i], state[i][col]); } newState[row][col] = val; } } return newState; } public static int gfMultiply(int a, int b) { int p = 0; for (int i = 0; i < 8; i++) { if ((b & 1) != 0) { p ^= a; } int hiBitSet = a & 0x80; a <<= 1; if (hiBitSet != 0) { a ^= 0x1B; // irreducible polynomial } b >>= 1; } return 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tateMatrix = { {0x32, 0x88, 0x31, 0xe0}, {0x43, 0x5a, 0x31, 0x37}, {0xf6, 0x30, 0x98, 0x07}, {0xa8, 0x8d, 0xa2, 0x34} }; int[][] newState = mixColumns(stateMatrix); // Displaying output in matrix form for (int[] row : newState) { for (int val : row) { System.out.print(String.format("%02X ", val)); } System.out.println(); } } }
以下是上述示例的輸出 -
輸入/輸出
FF 158 0B 1B1 11D E1 142 B3 65 13E D6 85 1A8 E8 1A5 163
使用 C++ 實現
在這些實現中,我們將使用 C++,並且我們將有一個名為 mixColumns 的函式,該函式接收一個 4x4 狀態矩陣作為輸入,並在使用 MixColumns 變換後返回轉換後的狀態矩陣。因此,程式碼如下 -
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t gfMultiply(int a, int b); std::vector<std::vector<int>> mixColumns(std::vector<std::vector<int>> state) { std::vector<std::vector<int>> fixedMatrix = {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1}, {0x01, 0x01, 0x02, 0x03}, {0x03, 0x01, 0x01, 0x02} }; std::vector<std::vector<int>> newState(4, std::vector<int>(4, 0)); for (int col = 0; col < 4; col++) { for (int row = 0; row < 4; row++) { int val = 0; for (int i = 0; i < 4; i++) { val ^= gfMultiply(fixedMatrix[row][i], state[i][col]); } newState[row][col] = val; } } return newState; } int gfMultiply(int a, int b) { int p = 0; for (int i = 0; i < 8; i++) { if (b & 1) { p ^= a; } int hiBitSet = a & 0x80; a <<= 1; if (hiBitSet) { a ^= 0x1B; // irreducible polynomial } b >>= 1; } return p; } int main() { std::vector<std::vector<int>> stateMatrix = { {0x32, 0x88, 0x31, 0xe0}, {0x43, 0x5a, 0x31, 0x37}, {0xf6, 0x30, 0x98, 0x07}, {0xa8, 0x8d, 0xa2, 0x34} }; auto newState = mixColumns(stateMatrix); // Displaying output in matrix form for (auto row : newState) { for (int val : row) { std::cout << std::hex << val << " "; } std::cout << std::endl; } return 0; }
以下是上述示例的輸出 -
輸入/輸出
ff 158 b 1b1 11d e1 142 b3 65 13e d6 85 1a8 e8 1a5 163
總結
MixColumns 變換是 AES 加密演算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增強了資料加密和解密過程的安全性。此變換在 GF(2^8) 伽羅瓦域中使用多項式算術對狀態矩陣的列進行操作。Python、Java 和 C++ 中提供的實現展示瞭如何以程式設計方式實現 MixColumns 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