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 - 系外行星探測



天體生物學是研究宇宙中生命起源、進化、分佈和未來的一門學科。它致力於發現和探測系外行星

天體生物學探討以下幾點:

  • 生命如何起源和進化?(生物學 + 地質學 + 化學 + 大氣科學)

  • 地球以外是否存在有利於生命存在的星球?(天文學)

  • 地球生命的未來將會如何?

天文學探討以下幾點:

  • 如何探測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系統?

  • 其中一種方法是直接成像,但這項任務非常困難,因為與恆星相比,行星的光源極其微弱,而且它們發出的微弱光線往往會淹沒在母恆星的光芒中。

  • 當行星更靠近其母恆星且溫度較高時,對比度更好,因此它會發出強烈的紅外輻射。我們可以在紅外區域進行成像。

系外行星探測技術

系外行星探測最有效的技術如下。這些技術在後續章節中也將詳細解釋。

徑向速度法

它也稱為多普勒方法。在這個方法中:

  • 恆星-行星系統圍繞它們的質心旋轉,恆星會擺動。

  • 擺動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檢測:

    • 週期性的紅/藍移。天體測量 - 高精度地測量天空中的物體。

凌日法

凌日法(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用於確定大小。與雙星系統不同,恆星亮度的下降通常非常小。

直接成像

使用望遠鏡對行星成像。

讓我們來看一個關於徑向速度法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此案例研究是關於圓形軌道和平面軌道垂直於天空平面的情況。兩者圍繞質心的時間相同。它將等於兩次紅移或藍移之間的時間差。

考慮下圖。

Case Study

在A和C點 - 測量全速度。在C點,速度為零。

  • Vrmax = V* 是恆星的真實速度。

  • P是恆星和行星的週期。

  • θ是軌道的相位。

  • 恆星質量 - M*,軌道半徑 a*,行星質量 mp

根據質心方程:

$$m_p a_p = M_\ast a_\ast$$

根據速度方程:

$$V_\ast = \frac{2\pi a_\ast}{P}$$

$$\Rightarrow a_\ast = \frac{PV_\ast}{2\pi}$$

根據開普勒定律

$$P^2 = \frac{4\pi^2a_p^3}{GM_\ast}$$

$$\Rightarrow a_p = \left ( \frac{P^2GM_\ast}{4\pi^2} \right)^{1/3}$$

根據上述方程,我們得到:

$$\Rightarrow m_p = \left( \frac{P}{2\pi G} \right)^{1/3}M_\ast^{2/3}V_\ast$$

我們得到:mp, ap 和 a*

上述方程偏向於探測靠近恆星的大質量行星。

要點

  • 天體生物學是研究宇宙中生命起源、進化、分佈和未來的一門學科。

  • 探測系外行星的技術包括: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直接成像等。

  • 擺動可以透過週期性的紅/藍移和天體測量來檢測。

  • 徑向速度法偏向於探測靠近恆星的大質量行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