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學教程
- 宇宙學 - 首頁
- 膨脹的宇宙
- 造父變星
- 紅移和退行速度
- 紅移與運動學多普勒頻移
- 宇宙學度規與膨脹
- 羅伯遜-沃爾克度規
- 哈勃引數與比例因子
- 弗裡德曼方程與宇宙模型
- 流體方程
- 物質主導的宇宙
- 輻射主導的宇宙
- 暗能量
- 螺旋星系旋轉曲線
- 星系的徑向速度彌散測量
- 哈勃引數和密度引數
- 宇宙年齡
- 角直徑距離
- 光度距離
- Ia型超新星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CMB - 解耦時的溫度
- CMB輻射的各向異性與COBE衛星
- CMB各向異性的建模
- 最後散射面上的視界長度
- 太陽系外行星探測
- 徑向速度法
- 凌星法
- 系外行星性質
- 宇宙學有用資源
- 宇宙學 - 快速指南
- 宇宙學 - 有用資源
- 宇宙學 - 討論
宇宙學 - 角直徑距離
本章我們將瞭解角直徑距離是什麼,以及它如何幫助宇宙學研究。
對於目前的宇宙:
$\Omega_{m,0} \: = \: 0.3$
$\Omega_{\wedge,0} \: = \: 0.69$
$\Omega_{rad,0} \: = \: 0.01$
$\Omega_{k,0} \: = \: 0$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種型別的距離:
固有距離 (lp) - 光子從光源傳播到我們的距離,即瞬時距離。
共動距離 (lc) - 在不膨脹的空間中物體之間的距離,即在共動參考系中的距離。
距離作為紅移的函式
考慮一個星系,它在時間t1輻射出一個光子,該光子在t0被觀測者探測到。我們可以將星系的固有距離寫成:
$$l_p = \int_{t_1}^{t_0} cdt$$
設星系的紅移為z,
$$\Rightarrow \frac{\mathrm{d} z}{\mathrm{d} t} = -\frac{1}{a^2}\frac{\mathrm{d} a}{\mathrm{d} t}$$
$$\Rightarrow \frac{\mathrm{d} z}{\mathrm{d} t} = -\frac{\frac{\mathrm{d} a}{\mathrm{d} t}}{a}\frac{1}{a}$$
$$\therefore \frac{\mathrm{d} z}{\mathrm{d} t} = -\frac{H(z)}{a}$$
現在,星系在任何時間t的共動距離將是:
$$l_c = \frac{l_p}{a(t)}$$
$$l_c = \int_{t_1}^{t_0} \frac{cdt}{a(t)}$$
根據z表示為:
$$l_c = \int_{t_0}^{t_1} \frac{cdz}{H(z)}$$
有兩種方法可以找到距離,如下所示:
通量-光度關係
$$F = \frac{L}{4\pi d^2}$$
其中d是光源處的距離。
光源的角直徑距離
如果我們知道光源的大小,它的角寬度將告訴我們它與觀測者的距離。
$$\theta = \frac{D}{l}$$
其中l是光源的角直徑距離。
θ是光源的角大小。
D是光源的大小。
考慮一個大小為D,角大小為dθ的星系。
我們知道:
$$d\theta = \frac{D}{d_A}$$
$$\therefore D^2 = a(t)^2(r^2 d\theta^2) \quad \because dr^2 = 0; \: d\phi ^2 \approx 0$$
$$\Rightarrow D = a(t)rd\theta$$
將r改為rc,即星系的共動距離,我們有:
$$d\theta = \frac{D}{r_ca(t)}$$
這裡,如果我們選擇t = t0,我們將最終測量到星系的當前距離。但是D是在光子發射時測量的。因此,使用t = t0,我們將得到星系更大的距離,因此低估了它的尺寸。因此,我們應該使用時間t1。
$$\therefore d\theta = \frac{D}{r_ca(t_1)}$$
與之前的結果進行比較,我們得到:
$$d_\wedge = a(t_1)r_c$$
$$r_c = l_c = \frac{d_\wedge}{a(t_1)} = d_\wedge(1+z_1) \quad \because 1+z_1 = \frac{1}{a(t_1)}$$
因此,
$$d_\wedge = \frac{c}{1+z_1} \int_{0}^{z_1} \frac{dz}{H(z)}$$
dA是物體的角直徑距離。

要點回顧
如果我們知道光源的大小,它的角寬度將告訴我們它與觀測者的距離。
固有距離是光子從光源傳播到我們的距離。
共動距離是在不膨脹的空間中物體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