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 - 選舉制度



介紹

  • 在印度,有三個級別的政府,即:

    • 中央級,
    • 州級,以及
    • 地方級。
  • 在中央一級,進行選舉以選舉國會議員,這被稱為議會選舉。

  • 對於議會選舉,全國被劃分為**543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一名代表作為國會議員(MP)。

Election System
  • 在州一級,選舉被稱為議會選舉;然而,與中央不同,每個州被劃分為不同數量的議會選區。

  • 議會選舉中當選的代表稱為立法議會議員(MLA)。

  • 同樣,在地方一級,舉行選舉以選舉村莊(農村)地區的村長和城市(城市)地區的議員。

  • 每個村莊或城鎮被劃分為幾個“**選區**”(類似於選區),每個選區分別選舉一名村莊或城市地方機構的成員。

保留選區

  • 每個印度公民都有權投票選舉代表,以及被選為代表。

  • 為了在公開的選舉競爭中(針對那些有影響力和資源的人)為屬於弱勢群體的候選人提供公平的機會,“**保留**”選區的制度被採用。

  • 保留制度確保了對所有人的平等機會,併為選民提供了從弱勢群體中進行真正選舉選擇的可能性。

  • 一些選區保留給屬於計劃種姓 (SC) 和計劃部落 (ST) 的人,其比例與這些地區的人口比例一致。

  • 在保留選區中,只有屬於保留類別的個人才有資格參加選舉。

  • 截至 2012 年 9 月 1 日,議會中有 84 個席位保留給 SC 類別,47 個席位保留給 ST 類別。

  • 同樣,農村和城市地方機構的 33% 的席位保留給女性候選人。

投票制度

  • 普選權原則民主的基石,它賦予每個公民擁有一個投票權的權利,並且每一票都應具有同等價值。

  • 每位 18 歲或以上公民都有權投票,無論其種姓、宗教、性別、教育資格、財務狀況等如何。

  • 為了確保任何理由都不剝奪任何人的這項基本權利,會編制所有選民(有資格投票)的名單。該名單正式稱為**選民登記冊**或**選民名單**。

  • 在選舉前很久,選民名單就會提供給每個選區的選民,以便他們進行檢查和更正。

  • 在選舉日,人們根據選民名單上提到的姓名投票。

  • 這種方法確保沒有人被剝奪其投票權,因此每個人都應有平等的機會選擇自己的代表。

  • 政府有責任在選舉前更新選民名單;所有有資格投票的新選民的姓名都會新增到選民名單中,而那些搬離居住地或已去世的人的姓名則會被刪除。

  • 選民名單每五年進行一次全面修訂。

候選人提名

  • 在一個民主國家,自由公平的選舉制度讓每個階層的人民都有真正選擇的權利,也有公平的機會參加競選。除了保留選區外,任何人參加競選都沒有限制。

  • 要參加選舉,候選人必須年滿 25 歲(或以上),神志清醒,沒有犯罪背景。

  • 政黨推出自己的候選人,併為他們提供政黨的“門票”。

  • 希望參加選舉的候選人必須填寫“提名錶”並繳納一些錢作為“保證金”。

Nomination of Candidates
  • 此外,最高法院還指示,每個參選候選人都必須向選民披露其個人資訊。以便選民可以根據提供的資訊選擇合適的候選人。

  • 根據最高法院的指示,印度選舉委員會建立了宣誓書宣告制度。

  • 擬議候選人必須做出法律宣告,提供其以下完整資訊:-

    • 候選人面臨的未結刑事案件;

    • 候選人及其家人的資產和負債明細;

    • 候選人的教育資格。

候選人的教育資格

  • 在印度政治體系中,無論是選民還是參選候選人,都不需要教育資格。

  • 印度的政治不需要一個人具備教育資格才能被選為領導者。這就像板球隊的選拔標準一樣,球員的板球能力而不是他的教育資格。

  • 在政治中,立法議會議員或國會議員的基本資格是他們能夠理解民眾的關注、問題,並代表他們的利益。

  • 由選民決定他們的代表是否有資格理解他們的問題並能夠解決他們。

競選活動

  • 選舉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代表,並組建他們選擇的政府,該政府制定政策以解決他們的關注。

  • 在競選期間,選民有機會就誰是更好的候選人、哪個政黨可以提供更好的政府或他們的政策是什麼進行自由公開的討論。

Election Campaign
  • 在印度,競選活動在公佈候選人最終名單和投票日期之間進行兩週。

  • 在競選期間,政治領導人發表競選集會講話,政黨動員支持者。

  • 參選候選人透過各種方法聯絡選民,例如:-

    • 他們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上做廣告;

    • 他們出版小冊子並在各自的選區分發;

    • 他們在選區的每個公共場所組織集會並發表演講;

    • 他們告訴選民他們的計劃和政策,並詢問他們的(選民)問題。

    • 他們試圖說服選民支援他們,並呼籲他們投票選舉合適的候選人。

行為準則

  • 印度選舉制度以法律為基礎,為每個參選人員提供了行為準則。

  • 如果任何政黨或候選人違反了這一行為準則,即使他們已被宣佈當選,他們的選舉也可能被法院否決。

  • 該行為準則規定,任何政黨或候選人都不得:-

    • 賄賂或威脅選民;

    • 以種姓或宗教的名義呼籲/迷惑他們(選民);

    • 利用政府資源進行競選活動;

    • 在議會選舉中,每個選區花費超過 250 萬盧比;

    • 在議會選舉中,每個選區花費超過 100 萬盧比。

  • 除了法律之外,印度所有政黨都同意一項選舉競選活動的行為準則。根據此,任何政黨或候選人都不得:-

    • 利用任何禮拜場所進行選舉宣傳;

    • 利用政府車輛、飛機和官員進行選舉;

    • 一旦宣佈選舉,部長不得為任何專案奠基;

    • 做出任何重大政策決定或承諾提供公共設施。

  • 任何違反規則的行為都需要報告給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會擁有足夠的權力和權威對違規者採取適當的行動。

投票和計票

  • 印度選舉委員會制定選舉時間表。在特定選區確定特定日期進行投票。這被稱為選舉日,通常宣佈為假日。

  • 選民名單上有名的選民前往附近的“投票站”逐一投票。

Counting of Votes
  • 在投票站內,選舉官員根據選民名單上的姓名識別選民(並檢查其身份證)。

  • 在識別出合適的選民後,選舉官員會在其左手食指上蓋章,然後允許其投票。

  • 投票官員會記錄投票者的資訊,並妥善保管登記冊。

  • **選票**是一張紙,上面列出了所有參選候選人的姓名、政黨名稱和標誌。

  • 以前,選民會在**選票**上他們選擇的候選人的姓名和標記上蓋章來表示他們的選擇。

  • 現在,使用電子投票機 (EVM) 投票;機器會顯示候選人的姓名和政黨標誌(如給定影像所示)。

Ballot Unit
  • 選民需要按下他們想選舉的候選人姓名旁邊的按鈕。

  • 投票結束後,所有 EVM 都會被密封並運送到一個集中的地方,在那裡所有 EVM 都會被儲存起來,之後才會計票。

獨立選舉委員會

  • 我國的選舉由一個強大的獨立機構——印度選舉委員會進行。

  • 印度選舉委員會是一個憲法機構,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自治機構。它享有與印度最高法院法官同等型別的獨立性。

  • 印度首席選舉委員會 (CEC) 由印度總統任命,但在任命後,首席選舉專員不對總統或政府負責。

  • 在選舉事務中,它被賦予了廣泛的權力來進行自由和公平的選舉。他們積極運用這些權力來形成公平的政府。

  • 政府或執政黨沒有機會影響或施壓選舉委員會。

選舉委員會的作用

  • 選舉委員會從宣佈選舉到宣佈結果,對與選舉相關的各個方面做出決定。

  • 選舉委員會監督和控制選舉的管理。它檢查並立即糾正任何錯誤。

  • 選舉委員會執行行為準則,並懲罰任何被發現違規的候選人或政黨。

  • 在選舉期間,選舉委員會獲得權力命令政府遵守既定的指導方針,以防止利用和濫用政府權力來增加其贏得選舉的機會,或調動一些政府官員。

  • 所有被派往選舉崗位的政府官員和工作人員都受選舉委員會的控制,而不是政府的控制。

接受選舉結果

  • 印度的選舉結果通常被落敗的候選人或政黨接受為人民的裁決。

  • 印度自由公平選舉的檢驗體現在選舉結果中。

  • 在印度,選舉結果經常導致執政政府更迭,這清楚地表明印度的選舉是自由和公平的。

  • 執政黨在印度經常輸掉選舉,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州層面。事實上,在過去十五年裡舉行的三次選舉中,有兩次執政黨都輸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