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政治制度教程
- 印度政治制度 - 首頁
- 印度政治制度 - 導言
- 印度政治制度 - 憲法制定
- 印度政治制度 - 憲法特徵
- 憲法的指導思想
- 印度政治制度 - 憲法的淵源
- 政治制度 - 憲法如何運作
- 印度政治制度 - 中央政府及其領土
- 印度政治制度 - 公民身份
- 印度政治制度 - 基本權利
- 印度政治制度 - 指導性原則
- 印度政治制度 - 基本義務
- 印度政治制度 - 中央行政部門
- 印度政治制度 - 中央立法部門
- 印度政治制度 - 地方政府
- 印度政治制度 - 司法部門
- 印度政治制度 - 聯邦制度
- 印度政治制度 - 中央與各邦的關係
- 印度政治制度 - 緊急狀態條款
- 印度政治制度 - 選舉制度
- 印度政治制度 - 政黨
- 憲法修正案
- 印度 - 憲法附表
- 印度政治制度 - 三權分立
- 印度政治制度 - 憲法各部分
- 政治制度 - 國際組織
- 印度政治制度 - 環境與政治
- 印度政治制度 - 全球化
- 印度政治制度 - 群眾運動
- 印度政治制度 - 外交政策
印度政治制度 - 指導性原則
導言
憲法中包含一份政策指導方針列表,稱為“國家政策指導原則”(DPSP)。
這些指導方針是“非可訴的”,即憲法中司法機關無法強制執行的部分。

DPSP 的目標
以下是 DPSP 的重要目標:
人民的福祉;社會、經濟和政治正義;
提高生活水平;資源的公平分配;
促進國際和平。
DPSP 的政策
以下是 DPSP 的重要政策:
統一民法;
禁止飲用酒精;
促進家庭手工業;
防止屠宰有用的牲畜;
促進村莊自治。
DPSP 的非可訴權利
以下是 DPSP 的主要非可訴權利:
充分的生計;
男女同工同酬;
反對經濟剝削的權利;
工作的權利;以及
為六歲以下兒童提供早期兒童保育和教育。
DPSP 與基本權利的區別
以下是基本權利與國家政策指導原則之間主要區別:
基本權利主要保護個人權利,而指導原則則確保整個社會的福祉。
基本權利是可訴的,可以在法庭上主張,而國家政策指導原則則不能由司法機關強制執行。
基本權利限制政府做某些事情,而國家政策指導原則則要求政府做某些事情。
關於財產權,憲法明確規定,政府可以為了公共利益而沒收財產。
1973年,最高法院裁定,財產權並非憲法基本結構的一部分,因此議會可以透過修正案來限制這項權利。
1978年,第44次憲法修正案將財產權從基本權利清單中刪除,並將其轉變為第300A條規定的簡單法定權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