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 - 個性



“個性”一詞源於希臘語“persona”,意思是“透過…說話”。個性是形成一個人獨特身份的特徵或品質的組合。它代表一個人在公眾場合扮演的角色。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這是其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

個性特質主要受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

  • 遺傳特徵
  • 後天特徵

遺傳特徵

一個人從父母或祖先那裡獲得的特徵,換句話說,一個人天生就擁有的天賦特徵,被稱為遺傳特徵。它包括以下特徵:

  • 眼睛顏色
  • 宗教/種族
  • 鼻子形狀
  • 耳垂形狀

後天特徵

沒有人天生就學會一切。首先,我們的學校是我們的家,然後是我們的社會,接著是教育機構。一個人透過觀察、實踐和從他人和周圍環境中學習而獲得的特徵被稱為後天特徵。

後天特徵包括以下特徵:

  • 知覺 - 來自不同感官的結果,例如感覺、聽覺等。

  • 價值觀 - 影響對情境的感知和決策過程。

  • 個性 - 思考、感覺、理解和行為的模式。

  • 態度 - 積極或消極的態度,例如表達自己的想法。

個性特質

個性特質是定義個人行為的持久特徵。個性特質是個人獨有的特徵。心理學家認為存在五種主要的個性特質,每個人至少可以歸入其中一種。這五種個性特質是:

  • 外向型
  • 神經質型
  • 開放型
  • 宜人性
  • 盡責性

主要人格特質

以下是影響組織行為的五個主要人格特質:

控制點

控制點指的是個人行為準則的控制中心。人們可以分為兩類:內部控制者和外部控制者。

認為自己是自己命運主宰的人被稱為內部控制者,而認為自己的生活受外部力量控制的人被稱為外部控制者。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內部控制者會積極尋找資訊,他們以成就為導向,並希望掌控自己的環境。因此,內部控制者在需要複雜資訊處理、主動性和獨立行動的工作中表現出色。

另一方面,外部控制者更順從,更願意服從指令,因此,他們在結構化、例行的工作中表現出色。

馬基雅維利主義

馬基雅維利主義是指實用、情感疏離以及相信目的正當化手段。

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總是想要獲勝,並且是優秀的勸說者。以下是高馬基雅維利主義個體的顯著特徵:

  • 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更喜歡直接的互動,而不是拐彎抹角。
  • 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傾向於即興發揮;他們並不總是遵守規章制度。
  • 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容易被與專案結果無關的情感細節分散注意力。

自尊

它指的是人們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程度。自尊與成功的期望和工作滿意度直接相關。

自尊心高的人認為自己具備成功所需的條件。因此,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會承擔更多挑戰。

另一方面,自尊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擾。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尋求他人的認可,並採納他們尊重的人的信念和行為。

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是指根據社會情境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具有高自我監控能力的個人可以輕鬆地根據外部、情境因素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的衝動才能使他們能夠展現出與私人個性完全不同的公眾形象。

然而,自我監控能力低的人無法掩飾自己。無論什麼情況,他們始終如一。他們的態度是“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

風險承擔

通常情況下,管理者不願承擔風險。然而,個人的風險承擔傾向會影響管理者所需資訊的多少以及他們做出決策所需的時間。

因此,識別這些差異並將風險承擔傾向與具體的工作需求相匹配非常重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