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是可用於貨幣交易的最安全的金融市場之一。它通常被大型金融機構、大公司和國家政府使用。貨幣市場中的投資通常期限很短,因此通常被稱為現金投資。
國際貨幣市場
國際貨幣市場是一個市場,各國眾多中央銀行之間進行國際貨幣交易。交易主要使用黃金或以美元為基礎進行。國際貨幣市場的基本運作包括政府或大型金融機構的借貸。
國際貨幣市場受各個國家貨幣的跨國貨幣交易政策管轄。國際貨幣市場的首要責任是處理各國之間的貨幣交易。這種用一個國家的貨幣交易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過程也稱為外匯交易。
與股票市場不同,國際貨幣市場見證了非常大量的資金轉移。市場參與者不是個人;他們是規模非常大的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市場的投資風險較低,因此投資獲得的回報也較低。國際貨幣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投資方法是透過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或國庫券。
注意 - 國際貨幣市場每天處理鉅額的國際貨幣交易。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顯示,傳統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額約為18800億美元。
一些主要的國際貨幣市場參與者包括:
- 花旗集團
- 德意志銀行
- 滙豐銀行
- 巴克萊資本
- 瑞銀集團
- 蘇格蘭皇家銀行
- 美國銀行
- 高盛
- 美林證券
- 摩根大通
國際貨幣市場定期追蹤貨幣對之間的匯率。貨幣區間、固定匯率、匯率制度、掛鉤匯率和浮動匯率是微妙地支配國際貨幣市場的常見指標。
國際貨幣市場
國際貨幣市場 (IMM) 成立於 1971 年 12 月,並於 1972 年 5 月正式成立。IMM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71 年史密森尼協定結束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及尼克松廢除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
IMM 成立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一個獨立實體。截至 2009 年底,IMM 是全球第二大貨幣期貨交易所。IMM 的主要目的是交易貨幣期貨。它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產品,學術界曾將其作為運營自由交易的交易市場以啟動各國之間貿易的工具進行研究。
首批期貨交易包括以美元計價的貨幣交易,例如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加拿大元、日元和法郎。澳大利亞元、歐元、新興市場貨幣(如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墨西哥比索和南非蘭特)後來也被引入。
貨幣期貨的缺點
IMM 的挑戰在於將 IMM 外匯合約的價值與銀行間市場聯絡起來,銀行間市場是 20 世紀 70 年代主要的貨幣交易方式。另一個方面是如何讓 IMM 成為最佳的自由浮動交易所。
為了應對這些方面,允許清算會員公司充當中央銀行和 IMM 之間的套利者,以在買賣價差之間形成有序的市場。
後來,芝加哥大陸銀行被納入為合約的交割代理。這些最初的成功導致了對新期貨產品的激烈競爭。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是一個競爭對手。它獲得了交易美國 30 年期債券期貨的權利,而 IMM 獲得了交易歐元美元合約的官方權利。歐元美元是 90 天的利率合約,以現金結算,而不是實物交割。
歐元美元后來成為“歐元貨幣市場”,主要用於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歐佩克要求以美元支付石油。
這種現金結算方式後來引入了稱為 IMM 指數的指數期貨。現金結算也使 IMM 後來被稱為“現金市場”,因為交易是短期利率敏感型工具。
交易系統
隨著競爭的加劇,需要一個交易系統來處理 IMM 的交易。CME 和路透社推出了場外交易 (PMT) 用於全球電子自動化交易。該系統成為連線東京和倫敦等主要金融中心的單一清算實體。
現在,PMT 被稱為環球交易系統 (Globex),它不僅處理清算,還處理全球交易員的電子交易。1976 年,美國國庫券開始在 IMM 上交易。1986 年 4 月推出了國庫券期貨,並獲得了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批准。
金融危機和流動性
在金融危機中,中央銀行需要提供流動性以穩定市場,因為風險可能以高於銀行目標利率的溢價(貨幣利率)進行交易。然後,中央銀行需要向交易和控制利率的銀行注入流動性。這些被稱為回購利率,它們透過 IMM 進行交易。
回購市場允許參與銀行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快速再融資,這獨立於任何信用額度,以平滑市場。
借款人必須抵押證券化資產(例如股票)以換取現金,以使其運營能夠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