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預測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總是傾向於預測未來的匯率,以便他們可以依靠這些預測來獲取貨幣價值。有不同的模型用於找出貨幣的未來匯率。

然而,就像預測一樣,幾乎所有這些模型都充滿了複雜性,並且沒有一個模型可以聲稱能夠100%有效地得出準確的未來匯率。

匯率預測是透過計算某一特定時期內一種貨幣相對於其他外國貨幣的價值得出的。有許多理論可以預測匯率,但它們都有自己的侷限性。

匯率預測:方法

預測匯率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

  • 基本面分析法 - 這是一種預測技術,它利用與一個國家相關的基本資料,例如GDP、通貨膨脹率、生產力、貿易平衡和失業率。其原理是,貨幣的“真實價值”最終將在某個時間點實現。這種方法適用於長期投資。

  • 技術分析法 - 在這種方法中,投資者情緒決定了匯率的變化。它透過繪製模式圖來進行預測。此外,這種方法還使用倉位調查、移動平均趨勢跟蹤交易規則和外匯交易商的客戶流量資料。

匯率預測:模型

下面討論一些重要的匯率預測模型。

購買力平價模型

購買力平價 (PPP) 預測方法基於一價定律。它指出,不同國家中的相同商品應該具有相同的價格。例如,該定律認為,澳大利亞的一支粉筆與美國的一支尺寸相同的粉筆的價格相同(考慮到匯率並排除交易和運輸成本)。也就是說,不會有任何套利機會,即在一個國家以低價購買並在另一個國家以更高的價格出售以獲利。

根據該原理,PPP 方法預測匯率將透過抵消因通貨膨脹而產生的價格變化來進行調整。例如,假設預測美國未來一年的價格將上漲 4%,而澳大利亞的價格只會上漲 2%。那麼,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通貨膨脹差異為

4% – 2% = 2%

根據這一假設,美國的價格相對於澳大利亞的價格將上漲得更快。因此,PPP 方法預測美元將貶值約 2%,以平衡這兩個國家的價格。因此,如果匯率為每澳元 90 美分,則 PPP 將預測匯率為:

(1 + 0.02) × (0.90 美元/澳元) = 0.918 美元/澳元

因此,現在需要 91.8 美分才能購買 1 澳元。

相對經濟實力模型

相對經濟實力模型透過考慮不同國家經濟增長實力來確定匯率的方向。這種方法背後的理念是,強勁的經濟增長將吸引更多來自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為了購買某個國家的這些投資,投資者將購買該國的貨幣——這將增加該國貨幣的需求和價格(升值)。

吸引投資者到一個國家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利率。高利率將吸引更多投資者,並且對該貨幣的需求將會增加,這將導致該貨幣升值。

相反,低利率將產生相反的效果,投資者將回避對特定國家的投資。投資者甚至可能會借入該國價格低廉的貨幣來為其他投資提供資金。當日本日元利率極低時,情況就是這樣。這通常被稱為套利交易策略

相對經濟實力方法不像 PPP 方法那樣精確地預測未來匯率。它只是說明一種貨幣將升值還是貶值。

計量經濟模型

這是一種透過收集可能影響某種貨幣的所有相關因素來預測匯率的方法。它將所有這些因素聯絡起來以預測匯率。這些因素通常來自經濟理論,但如果需要,可以新增任何變數。

例如,假設一位加拿大公司的預測員研究了他認為會影響美元/加元匯率的因素。透過他的研究和分析,他發現最具影響力的因素是:利率差 (INT)、GDP 增長率差異 (GDP) 和收入增長率 (IGR) 差異。

他提出的計量經濟模型為:

美元/加元 (1 年) = z + a(INT) + b(GDP) + c(IGR)

現在,使用此模型,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變數,即 INT、GDP 和 IGR 來生成預測。使用的係數 (a、b 和 c) 將影響匯率並決定其方向(正或負)。

時間序列模型

時間序列模型完全是技術性的,不包括任何經濟理論。流行的時間序列方法被稱為自迴歸移動平均 (ARMA) 過程。

其基本原理是,過去的行為和價格模式會影響未來的價格行為和模式。這種方法使用的資料只是時間序列資料,以利用所選引數建立可行的模型。

總之,預測匯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和投資者只是傾向於對沖貨幣風險的原因。儘管如此,有些人仍然相信預測匯率並試圖找出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對於他們來說,上述方法是一個良好的起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