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模式
在一個特定國家開展國際業務的長期優勢取決於以下因素:
- 人口統計學意義上的市場規模
- 該市場消費者的購買力
- 競爭性質
透過考慮上述因素,公司可以根據其吸引力和盈利能力對國家進行排名。進入時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家公司領先於其他公司進入市場,它可能會迅速為其產品建立強大的客戶基礎。
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模式有七種。本章將介紹每種模式及其優缺點。
出口
在國內市場生產的產品可以銷往國外。儲存和加工主要在供應公司的母國進行。出口可以增加銷售量。當公司收到委託商品並將其出口時,稱為被動出口。
或者,如果戰略性地決定建立適當的流程來組織出口職能和獲得國外銷售,則稱為主動出口。
優點:低投資;風險低
缺點:市場未知;無法控制國外市場;缺乏外部環境資訊
許可
在這種進入模式中,母國的製造商將智慧財產權(即技術、版權、品牌名稱等)的權利租賃給外國的製造商,費用預先確定。租賃的製造商稱為許可方,獲得許可的國家制造商稱為被許可方。
優點:許可方的投資低;許可方的財務風險低;許可方可以調查外國市場;被許可方在研發上的投資低;被許可方無需承擔產品失敗的風險;可以選擇任何國際地點以享受優勢;沒有所有權、管理決策、投資等的義務。
缺點:雙方機會有限;雙方都必須管理產品質量和推廣;一方的不誠實會影響另一方;誤解的可能性;許可方商業秘密洩露的可能性。
特許經營
在這種模式下,一家名為特許經營商的獨立公司使用另一家名為特許權授予方的公司名稱開展業務。在特許經營中,特許經營商必須向特許權授予方支付費用或利潤的一部分。特許權授予方為特許經營商提供商標、運營流程、產品聲譽以及營銷、人力資源和運營支援。
注意:《創業家》雜誌在“2015年特許經營500強”中排名最高的公司是漢普頓酒店。它在16個國家擁有2000家酒店。
優點:低投資;低風險;特許權授予方瞭解東道國的市場文化、習俗和環境;特許權授予方可以從特許經營商的經驗中學習更多;特許經營商可以低成本獲得研發和品牌名稱;特許經營商無需承擔產品失敗的風險。
缺點:特許經營有時可能會很複雜;難以控制;特許經營商和特許權授予方的市場機會減少;雙方都負責管理產品質量和產品推廣;商業秘密洩露
交鑰匙工程
這是一種特殊的國際業務開展模式。根據合同,公司同意——獲得報酬——完全承擔設計、建立和配備生產設施,並在設施投入運營時將其移交給購買者。
兼併與收購
在兼併與收購中,一家母公司可以與一家外國公司合併以進入國際業務。或者,母公司可以購買一家外國公司並獲得該外國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兼併與收購可以快速獲得國際製造設施和營銷網路。
優點:立即擁有並控制被收購公司資產;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東道國可以透過擺脫最佳產能水平或產能過剩水平而受益
缺點:流程複雜,需要兩國專家;行業產能沒有增加;政府對收購當地公司的限制可能會擾亂業務;將東道國的問題轉移到被收購公司。
合資企業
當兩家或多家公司聯合建立一家新的業務實體時,這稱為合資企業。合資企業的獨特性在於其共有所有權。社會、技術、經濟和政治等環境因素可能會鼓勵合資企業。
優點:合資企業為大型專案提供大量資金;風險在合作伙伴之間或各方之間分擔;為雙方提供技能、技術、專業知識和營銷。
缺點:可能會發生衝突;一方的決策延遲會影響另一方,並且可能代價高昂;由於競爭對手的進入和合作夥伴實力的變化,合資企業可能會倒閉;由於涉及兩個或多個決策者,決策速度緩慢。
獨資子公司
獨資子公司是指其普通股完全由另一家公司(稱為母公司)擁有的公司。獨資子公司可能是透過收購或從母公司剝離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