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在18世紀和19世紀,幾乎所有國家和民族國家都認為,保護主義是國內經濟福祉的必要條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想法開始發生變化。自由化的理念以及由此帶來的保護主義措施的廢除在20世紀中葉達到頂峰。自由主義的縮影第一次以關貿總協定(GATT)的形式具體體現出來,後來被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取代。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包括一些旨在取消配額和減少參與國之間各種關稅的多邊貿易協定。關貿總協定由23個國家於1947年在日內瓦簽署協議而成立。其目的是提供一項臨時安排,以便很快由聯合國機構取代。
關貿總協定在20世紀後半葉推動世界貿易發展方面發揮了英雄作用。在1995年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時,已有125個國家成為關貿總協定的簽署國。
關貿總協定——主要原則
關貿總協定的主要原則是**非歧視貿易**。參與國公平地向所有其他成員開放市場。根據關貿總協定,一旦一個國家及其最大的貿易盟國同意降低關稅,該降稅將自動適用於所有其他關貿總協定成員。
關貿總協定**更傾向於透過關稅進行保護**,並透過利用關稅,關貿總協定系統地試圖消除進口配額或其他數量貿易限制。
關貿總協定還擁有**統一的海關法規**,以及參與國在任何其他國家的請求下協商降低關稅的義務。
**逃脫條款**也適用於締約國,以便在國內生產商因貿易讓步而遭受過大損失時修改協議。
關貿總協定在促進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關貿總協定的作用在以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貿總協定製定了標準,指導締約國參與國際貿易。如上所述,關貿總協定為締約方規定了一些基本原則。
關貿總協定為了加速貿易自由化,降低了關稅,使雙方互惠互利。在肯尼迪輪和東京輪中,關稅平均下降了約35%。
關貿總協定減少了關稅歧視,以促進減少其他貿易壁壘。關貿總協定規定,參與國不得隨意提高關稅。
關貿總協定在其發展過程中,試圖在國際貿易方面保護髮展中國家的願望。它制定了一些特殊措施,包括對特定行業的關稅保護。關貿總協定確保發展中國家得到優惠待遇。
最後,關貿總協定是“國際貿易法庭”。解決兩個或多個當事方之間的爭端是其主要目標之一。關貿總協定已成為國家解決貿易爭端的法律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