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機制
控制機制在任何商業組織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沒有它,管理者的角色就會受到限制。控制是按照預定方式實現目標所必需的,因為它提供了影響組織績效和決策過程的工具。事實上,控制與應用於組織內活動的法規有關,以實現既定的政策、計劃和實踐中預期的結果。
控制機制可以根據職能、產品屬性、地理屬性以及總體戰略和財務目標來設定。
控制目標
在國際公司中設定控制機制有三個主要目標,它們是:
為高層管理提供資料和線索,以便他們監控、評估和調整其決策和運營目標。
獲得線索,以此為基礎制定共同目標,以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最佳協調。
評估各級管理人員的績效指標。
1916年,**亨利·法約爾**對**管理控制**的定義如下:
“對一個企業的控制在於確保一切都在既定的計劃、指令和原則下進行。其目的是指出錯誤,以便糾正錯誤並防止其再次發生。”
控制機制型別
控制機制有多種模式,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有以下幾種:
個人控制
個人控制是透過與下屬的個人接觸來實現的。對於小型公司來說,這是最常用的控制機制型別,用於對運營和員工管理進行直接監督。在跨國公司中,個人控制用於構建不同級別員工之間管理者的關係流程。國際公司執行長可以使用一套個人控制策略來影響下屬的行為。
官僚控制
這與國際公司固有的官僚機構有關。這種控制機制由一套規則和程式組成,用於指導和影響子部門的行為。
官僚控制最常見的例子是**資本支出規則**,當資本支出超過一定限額時,需要獲得高層管理的批准。
成果控制
成果控制用於為子公司設定目標,以實現各部門的目標產出。成果控制是國際商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公司的效率與官僚控制有關。
衡量成果控制的主要標準包括生產力、盈利能力、增長、市場份額和產品質量。
文化控制
公司文化是獲得最大產出和盈利能力的關鍵,因此文化控制是衡量公司整體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當公司的員工試圖採納公司宣揚的規範和價值觀時,它就形成了。
員工通常傾向於遵循公司的文化控制規範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如果運用得當,它可以減少對直接監督的依賴。在一個文化強大的公司裡,自我控制會自動蓬勃發展,進而減少對其他型別控制機制的需求。
控制機制的方法
控制商業組織有七種主要方法。這些方法將在下面討論:
市場方法
市場方法認為,外部市場力量塑造了控制機制以及跨國公司組織單元內管理層的行為。市場方法適用於任何具有分散化文化的組織。在這些組織中,轉讓價格是公開且自由協商的。在這種方法中,決策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力量指導和支配的。
規則方法
規則方法適用於一個規則導向的組織,其中大部分決策都用於嚴格執行組織規則和程式。它需要高度發達的計劃和預算系統以及廣泛的正式報告。規則控制方法以有組織且完全正式的方式利用投入控制和產出控制。
公司文化方法
在遵循公司文化方法的組織中,員工透過建立一套強大的價值觀來內化目標。這種價值觀聯合影響了組織的運作機制。據觀察,即使有些組織有強大的行為控制規範,它們也是非正式的和不太明確的。公司文化方法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在組織中帶來預期的變化或調整。
報告文化
報告文化是一種強大的控制機制。它在分配資源或高層管理希望監控公司和員工績效時使用。獎勵員工在這種控制方法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然而,為了從報告方法中獲得最大收益,報告必須頻繁、準確且有用。
訪問子公司
訪問子公司是一種常見的控制方法。缺點是並非所有資訊都可以透過訪問來交換。公司員工通常會頻繁訪問子公司,以便與當地管理層進行交流和社交。訪問可以使訪問者收集有關公司資訊,從而使他們能夠提供建議和指令。
管理績效評估
管理績效評估用於評估子公司管理人員的子公司績效。然而,由於決策權與運營管理人員不同,因此某些方面的控制無法透過這種方法來管理。公司緩慢的增長速度和風險較高的經濟和政治環境需要這種方法。
成本和會計比較
成本和會計比較是一種財務方法。這是由於子公司各單位支出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為了充分發揮這種方法的作用,有必要對各單位的運營績效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成本會計比較使用一套適用於本國原則的規則來滿足當地的報告要求。
控制方法的制約
控制機制不可能在每個國家都統一。國際公司必須面對嚴重的制約,根據這些制約,它們必須修改每個國家的控制機制。以下是影響組織建立管理控制機制的一些主要制約:
**距離**——地理距離和各種形式的文化差異是控制系統的一大制約。如今,電子郵件和傳真傳輸已經取代了人工溝通,改變了組織單位和員工之間距離的含義。
**多樣性**——由於多樣性,很難對每個人都採用通用的控制系統。這需要管理人員對當地做出響應,以滿足公司運營所在國家的需求。多樣性屬性可能以勞動力、成本、貨幣、經濟因素、商業標準等形式存在。
**不確定性程度**——與報告機制相關的資料可能不準確和不完整,這給控制機制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不確定性,控制機制必須側重於設定目標和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