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計費教程
- 電信計費 - 首頁
- 電信計費 - 簡介
- 電信計費 - 系統架構
- 電信計費 - 產品與服務
- 電信計費 - 資費規劃
- 客戶獲取
- 電信計費 - 用量採集
- 電信計費 - 計費流程
- 電信計費 - 流程
- 電信計費 - 折扣應用
- 電信計費 - 發票生成
- 電信計費 - 信用控制
- 電信計費 - 收款流程
- 電信計費 - 支付處理
- 爭議與調整
- 電信計費 - 報表生成
- 高階電信計費主題
- 預付費與後付費
- 零售計費
- 互聯計費
- 漫遊計費
- 虛擬行動網路運營商 (MVNO) 計費
- 融合計費
- 支援與維護
- 電信計費 - 系統介面
- 有用的電信計費資源
- 電信計費 - 主要系統
- 電信計費 - 術語
- 電信計費 - 快速指南
- 電信計費 - 有用資源
- 電信計費 - 討論
電信計費 - 預付費與後付費
大多數運營商為客戶提供兩種選擇:後付費或預付費連線。後付費和預付費連線各有優缺點。
通常,運營商的客戶群中70%-80%是預付費客戶,其餘來自後付費客戶。對於運營商而言,擁有更多後付費客戶總是好的。
您可能想知道這兩種型別的客戶、服務和系統之間的區別。讓我們列出兩者之間的一些主要區別:
服務支付 - 這是區分這兩個客戶群的最重要因素。預付費客戶在使用服務之前預先付款,而後付費客戶則在整個月使用提供的服務,並在月底收到賬單,並在規定的時間內支付。
計費 - 對於預付費客戶,需要對其所有使用情況進行即時計費,而後付費客戶可以在月底計費。
服務提供 - 與即時計費系統相比,後付費計費系統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即時計費系統不靈活,無法維護複雜的企業客戶層次結構,而後付費計費系統可以處理多達N級的客戶層次結構。
支援與維護 - 運營商需要對這兩項業務給予同樣的關注。如果對於預付費業務,運營商需要擁有熟練的人力來控制運營,那麼同時運營商也需要一支優秀的團隊來處理後付費客戶關於其計費、賬單和解決運營問題的查詢。
支援的網路 - 很久以前,預付費和後付費連線的網路是不同的。這曾經引發了投訴,即預付費連線比後付費連線提供更好的連線,反之亦然。這是融合計費的時代,運營商正在使用相同的網路開展業務,而不會影響通訊質量。
後付費場景
網路元素(如交換機、SMSC)產生稱為使用詳情記錄 (UDR) 或呼叫詳情記錄 (CDR) 的原始用量,其中包含計費系統所需的資訊:
主叫號碼(A號碼)
被叫號碼(接聽電話的號碼)(B號碼)
呼叫開始時間(日期和時間)
呼叫時長
呼叫型別(MOC、MTC等,MOC代表移動發起呼叫,MTC代表移動終止呼叫)
計費系統接收來自網路元素以及其他服務提供商的上述原始UDR,並將這些UDR轉換為系統可理解的格式。然後,引導上述格式化/轉換後的UDR查詢應向其計費的客戶/帳戶,然後相應地對事件進行計費。
然後將上述計費後的UDR儲存在計費資料儲存中,在計費週期日期,計費流程提取這些計費後的UDR並對其進行處理,並生成賬單/發票,同時考慮付款、稅款、折扣等。
然後客戶支付賬單,計費系統會更新支付詳細資訊。下圖顯示了上述標準計費流程:

預付費場景
簡而言之,預付費計費涉及以下步驟:
當客戶撥打電話時,預付費交換閘道器捕獲主叫號碼並將帳戶資訊傳送到即時計費系統。
即時計費系統使用上述資訊,驗證使用者的身份,使用計費資費表和呼叫的最大允許時長計算客戶帳戶的剩餘餘額,並將此資訊傳送到預付費閘道器。
閘道器建立呼叫。
在呼叫期間,閘道器監控呼叫,以確保使用者不會超過最大允許呼叫時長。
呼叫結束後,閘道器將實際呼叫時長髮送到預付費計費系統,然後該系統計算實際呼叫成本並更新帳戶餘額,減少剩餘餘額。
下圖顯示了一般的預付費計費場景:

預付費計費流程包括以下重要步驟,以及收集帳戶資訊和呼叫完成後更新帳戶:
身份驗證 - 身份驗證是驗證使用者身份的過程。使用者提供使用者ID和身份驗證憑據,例如密碼。系統接受這些輸入並驗證使用者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可以訪問系統。
授權 - 授權是驗證已驗證使用者被允許執行的操作的過程。通常,使用遠端訪問撥入使用者伺服器 (RADIUS) 協議來限制對系統的訪問,僅限於已註冊和授權的客戶。
提供收費建議 (AOC) - 這提供了有關呼叫實際成本的資訊,可以在事件之前或之後提供。AOC 提供了電信系統在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提供事件實際成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