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經濟教程
- 印度經濟 - 首頁
- 印度經濟 - 導論
- 印度經濟 - 規劃
- 印度經濟 - 部門
- 印度經濟 - 人口統計
- 印度經濟 - 人力資源
- 印度經濟 - 國民收入
- 印度經濟 - 貧困
- 印度經濟 - 食品安全
- 印度經濟 - 就業
- 印度經濟 - 基礎設施
- 印度經濟 - 農村發展
- 印度經濟 - 貨幣與銀行
- 經濟 - 政府預算
- 印度經濟 - 消費者權益
- 印度經濟 - 改革
- 印度經濟 - 概述
- 印度經濟 - 微觀經濟學
- 印度經濟 - 宏觀經濟學
- 經濟 - 可持續發展
- 印度經濟有用資源
- 印度經濟 - 線上測驗
- 印度經濟 - 線上測試
- 印度經濟 - 快速指南
- 印度經濟- 有用資源
- 印度經濟 - 討論
印度經濟 - 概述
介紹
在現代世界,大多數經濟體都是“開放經濟”,這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市場聯動 - 這意味著消費者和企業都有機會在國內和國外商品之間進行選擇。
金融市場聯動 - 這意味著投資者有機會在國內和國外資產之間進行選擇。
要素市場聯動 - 這意味著企業可以選擇生產地點,工人可以選擇工作地點。

對外貿易總額(即出口+進口)佔GDP的比例是衡量經濟開放程度的常用指標。
開放經濟的特點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在國際市場上,有數百種不同價值的貨幣;因此,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是為了處理這些問題,並確保國際交易的穩定。
國際收支(BoP)記錄了某個國家居民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特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商品、服務和資產交易情況。
經常賬戶記錄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以及轉移支付。
當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當進口大於出口時,稱為貿易逆差;商品進出口的差額稱為貿易平衡。

匯率是指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
雙邊名義匯率是指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匯率,之所以稱為名義匯率,是因為它們以貨幣形式表示匯率,例如,一英鎊或一美元等於許多盧比。
實際匯率通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指標。
在浮動匯率制度(也稱為自由浮動匯率)下,匯率由市場力量(即供求關係)決定。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匯價格的變化被稱為貨幣貶值或貨幣升值。
管理浮動匯率制是浮動匯率制(浮動部分)和固定匯率制(管理部分)的混合體。
管理浮動匯率制,也稱為髒浮動,是指中央銀行干預買賣外匯以緩和匯率波動,只要他們認為這種行動是合適的。因此,官方儲備交易不等於零。
金本位制
在金本位制下,每個參與國都承諾以固定價格保證其貨幣自由兌換成黃金,這意味著居民可以使用其國內貨幣以固定價格自由兌換成另一種資產(黃金),該資產可用於所有國際支付。
金本位制使得每種貨幣都能以固定價格兌換成任何其他貨幣。
1967年,黃金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建立了特別提款權(SDR)(也稱為“紙黃金”),目的是增加國際儲備。

封閉經濟與開放經濟
在封閉經濟中,對國內商品的需求有三種來源。來源如下:
- 消費(C)
- 政府支出(G)
- 國內投資(I)
封閉經濟 = C + G + I。
另一方面,在開放經濟中,出口和進口是衡量經濟的額外要素。
外國收入的增加會導致出口增加。這進而增加了國內產出並改善了貿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