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 - 被動測試
軟體測試的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多地檢測軟體中的錯誤,並確認其是否按照客戶需求或規格正確執行。因此,它致力於提高軟體的整體質量和效能。
什麼是軟體被動測試?
軟體被動測試用於評估和監控軟體的特性,而無需直接與其通訊。這意味著這種型別的測試不包括直接與網頁上的Web元素互動,例如單擊連結或按鈕,在輸入框中鍵入文字,從下拉列表中選擇選項等。但是,它依賴於各種自動化測試工具以及藉助這些工具編寫的測試指令碼,以收集下面列出的軟體多個引數的資訊:
效能 - 它收集有關記憶體洩漏、記憶體利用率、響應時間等資訊。
安全 - 它收集有關各種漏洞、流量檢查、資料誤用等資訊。
合規性 - 它收集有關軟體是否符合法規、標準、政策等的資訊。
使用者行為 - 它收集有關軟體與終端使用者特性的資訊。
被動測試軟體的重要性
軟體被動測試的重要性如下:
- 軟體被動測試在正常情況下評估軟體的屬性,這有助於瞭解其效能。
- 軟體被動測試持續監控軟體,從而有助於檢測在主動測試階段未被檢測到的細微問題和差異。
- 軟體被動測試為軟體提供穩定性和可靠性,這有助於長期保持其效能。
- 在被動測試階段收集的資訊有助於做出關於流程改進、最佳化和資源規劃的重要決策。
- 軟體被動測試識別軟體所有潛在風險,並協助降低這些風險。
為什麼要進行軟體被動測試?
進行軟體被動測試是為了詳細瞭解軟體在現實場景中的行為。它與主動測試完全不同,主動測試是在受控環境下進行軟體驗證。
被動測試非常關鍵,因為它有助於檢測在主動測試階段未被發現的缺陷。與主動測試階段相比,它可以更好地瞭解軟體效能和健壯性。透過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SDLC) 的早期識別軟體中的錯誤,被動測試有助於做出更周全的決策,以便軟體能夠長期高效地執行。
何時進行軟體被動測試?
軟體被動測試在以下場景中進行:
- 軟體被動測試跟蹤長期效能指標,即資源利用率、終端使用者期望、軟體一段時間內的效能等。
- 軟體被動測試跟蹤微小的效能損失、安全威脅和其他問題,否則這些問題將無法被檢測到。它不僅限於檢查軟體,還收集資料以瞭解其在正常情況下的行為,識別其可能的風險區域,並尋找長期效能的最佳化技術。
- 軟體被動測試觀察客戶在現實條件和使用情況下的軟體通訊方式。
軟體被動測試的優勢
軟體被動測試的優勢如下: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在正常和真實的條件下了解軟體的實際效能,而這些條件在測試環境中是缺失的。
- 軟體被動測試允許持續監控軟體及其問題,而不會影響其使用。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在SDLC的早期階段檢測缺陷,並降低在生產環境中檢測錯誤的可能性。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收集真實世界用例資料,併為最佳化、資源規劃等做出重要決策。
- 軟體被動測試透過減輕安全、可靠性、效能風險並提高軟體質量來幫助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
執行軟體被動測試的步驟
執行軟體被動測試的步驟如下:
步驟1 - 確定目標,並跟蹤軟體效能和客戶行為,識別安全漏洞,確保符合標準。
步驟2 - 選擇正確的指標並檢測與已識別目標相關的特定資訊,例如遇到的問題率、資源利用率和終端使用者特徵。
步驟3 - 建立一個與生產環境類似的測試環境,以便正確收集資料。
步驟4 - 利用正確的監控工具、API、外掛等來跟蹤軟體。
步驟5 - 配置監控工具以收集正確的資訊。
步驟6 - 確保收集的軟體資訊涵蓋各種使用趨勢和時間。資料的收集是一個自動化過程或持續進行。
步驟7 - 評估收集的資料,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步驟8 - 生成收集資料的報告,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共享。
步驟9 - 超過閾值限制時配置警報。
步驟10 - 收集反饋並改進被動測試策略、工具、指標等。
軟體被動測試的應用
軟體被動測試的應用如下: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跟蹤網路流量。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跟蹤軟體效能、健壯性、穩定性、可靠性等。
- 軟體被動測試在SDLC的早期階段檢測缺陷。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監控客戶行為及其軟體使用情況。
- 軟體被動測試識別軟體中所有潛在的安全威脅。
- 軟體被動測試透過收集使用者與軟體互動的資料來幫助設計主動測試的測試用例。
- 軟體被動測試有助於設定CI/CD開發流程。
軟體主動測試和被動測試的區別
軟體主動測試和被動測試的區別如下:
序號 | 主動測試 | 被動測試 |
---|---|---|
1 | 測試人員主動與軟體互動以驗證其效能和功能。 | 在不干擾軟體與其真實使用者互動的情況下跟蹤軟體的特性。 |
結論
本教程對軟體被動測試進行了全面概述。我們首先介紹了什麼是軟體被動測試,軟體被動測試的重要性,為什麼執行軟體被動測試,何時執行軟體被動測試,軟體被動測試的優勢,執行軟體被動測試的步驟,軟體被動測試的應用以及軟體主動測試和被動測試的區別。這使您對軟體被動測試有了深入的瞭解。建議您不斷練習所學知識,並探索與軟體測試相關的其他內容,以加深理解並拓寬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