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收入與衡量



國民收入的定義

在一個特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總淨值,代表向該國居民支付的工資、利潤、租金、利息和養老金的總和。

國民收入的衡量

為了衡量和分析的目的,國民收入可以看作是各種構成部分流的總和。最全面、最廣為人知的國民總收入衡量指標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

總量和淨量概念

“總量”強調尚未考慮資本消耗或尚未扣除折舊。“淨量”表示已經考慮了資本消耗或已經扣除了折舊。

國民和國內概念

“國民”一詞表示所考慮的總量代表的是在當年由於參與世界生產而歸屬於一個國家常住居民的總收入。

也可以衡量在一個國家的特定地理邊界(稱為國內領土)內產生的總產出或收入的價值。由此得出的衡量指標稱為“國內生產總值”。

市場價格和要素成本

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民產品價值表示最終購買者實際支付的總額,而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民產品價值是衡量生產要素對其對最終產出的貢獻所獲得的總額。

按市場價格計算的GNP = 按要素成本計算的GNP + 間接稅 - 補貼。

按市場價格計算的NNP = 按要素成本計算的NNP + 間接稅 - 補貼

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

對於某些目的,我們需要找到在一個經濟體的領土邊界內產生的總收入,而不考慮它是否屬於該國的居民。這種收入被稱為國內生產總值 (GDP),計算方法如下:

GDP = GNP - 國外淨要素收入

國外淨要素收入 = 從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 - 向國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國民淨收入

NNP是另一種與國民收入密切相關的衡量指標。它與GNP只有一個不同之處。GNP是最終產品的總和。它包括商品消費、總投資、政府商品和服務支出以及淨出口。

GNP = NNP − 折舊

NNP包括淨私人投資,而GNP包括國內總私人投資。

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的計算方法是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已賺取但未收到的收入型別,並加上已收到但未當前賺取的收入型別。

個人收入 = 按要素成本計算的NNP − 未分配利潤 − 公司稅 + 轉移支付

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個人實際剩餘的用於自由支配的總收入。它與個人收入的差別在於個人支付的直接稅額。

可支配收入 = 個人收入 − 個人所得稅

增加值

增加值的概念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可以找出在生產的每個階段新增到最終產品價值中的確切金額。增加值可以定義為該企業生產的產出價值與其從其他企業購買的材料和中間產品的總支出之間的差額。

衡量國民收入的方法

讓我們看看衡量國民收入的以下幾種方法:

產品法

在產品法中,國民收入被衡量為商品和服務的流量。一年內在一個經濟體中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值。最終商品是指直接消費且不用於進一步生產過程的商品。在我們的經濟中,產品法使林業、農業、採礦等各個部門受益於對總值和淨值的估計。

收入法

在收入法中,國民收入被衡量為要素收入的流量。將勞動力、資本、土地和企業家精神等基本要素獲得的收入加總。這種方法也稱為收入分配法。

支出法

這種方法被稱為最終產品法。在這種方法中,國民收入被衡量為社會在特定年份發生的支出的流量。支出被分類為個人消費支出、國內淨投資、政府商品和服務支出以及對外淨投資。

這三種衡量國民收入的方法得出的結果相同。它們提供了三種衡量基本上相同數量的替代方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