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管理介紹
協同管理可以定義為一系列管理技巧的集合,這些技巧能夠增強企業組織中管理人員、主管和員工之間的團結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廣義上講,它是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目標的行為。
協同管理風格背後的理念是:
允許管理者將他們的優勢與團隊的優勢結合起來
使團隊能夠共同克服團隊成員中發現的任何弱點
提高整個公司的效率和生產力。
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 (MBO) 是一種定義組織內要實現的目標的過程,以便管理層和員工就目標達成一致,並瞭解他們在為實現目標而為組織所扮演的角色和職責。
目標管理過程包括五個步驟:
審查組織目標 - 管理者清楚地瞭解組織的總體目標。
設定員工目標 - 管理者和員工會面,就員工在給定時間段結束前要實現的目標達成一致。
監控進度 - 在正常運營期間的定期間隔內,管理者和員工會檢查目標是否正在實現。
評估績效 - 在正常運營期結束時,員工的績效將根據員工實現目標的程度來衡量。
給予獎勵 - 根據目標實現的程度,給予員工獎勵。

目標管理的一些重要優勢如下:
激勵 - 它鼓勵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承諾。
更好的溝通與協調 - 頻繁的審查和主管與下屬之間的互動,能夠在組織內部建立和諧的關係並解決問題。
目標清晰 - 下屬對自己設定的目標往往比別人強加給他們的目標更有責任感。
協同管理的必要性
羅莎貝絲·莫斯·坎特在1994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文章“協同優勢”中提到,領導者認識到,有一些關鍵的業務關係是無法透過正式系統控制的,而是需要密集的人際關係網路。
克里斯利普和拉爾森在同年出版的一本書中瞭解到,協同管理需要一種不同型別的領導力。它需要能夠維護流程、促進互動並耐心處理高度挫敗感的領導者。
2013年,《哈佛商業評論》作者尼克·洛夫格羅夫和馬修·托馬斯探討了企業、政府和各個社會部門之間複雜的關係。他們的研究表明,協同領導力的未來取決於領導者與企業、政府和社會部門互動和合作的能力。
協同管理的特點
協同管理的一些重要特點如下:
它基於所有團隊成員積極參與規劃和控制過程以及使用資訊、溝通和協作模組進行網路化的原則。
管理不被視為僅供管理人員專用的活動,而是所有團隊成員團隊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它在團隊成員之間創造了高度的透明度和對質量的共同認識。
協作流程
協作流程在許多方面優於傳統流程:
參與者將協作理解為一種視角和彼此以及組織之間互動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策略、一套技能或工具。
它提供了一種清晰而詳盡的方法,可以透過共同工作來實現目標。
成員之間的信任克服了最初的猶豫或懷疑。
參與者努力滿足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利益,還有所有成員和組織的利益。
廣泛納入並開放所有必要的視角。
透過從形成階段轉向共同參與和行動,協作產生了有形、實質性和可持續的結果。
協同決策
協同決策 (CDM) 是一項聯合倡議,旨在透過加強上級和下級之間資訊交流來改善流程管理。
CDM 是一種執行模式,其中決策基於領導者和團隊成員共同共享的觀點,以及對共同做出的決策後果的認識。
下圖顯示了協同決策:

CDM有兩個核心假設:
更好的資訊將導致更好的決策。需要有工具和程式來輕鬆應對不斷變化的條件。
透過共享資訊、價值觀和偏好,團隊成員可以互相學習並建立一個共同的知識庫,從而做出對系統最有價值的決策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