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並非均勻分佈在其表面。世界上有超過一千個主要的生態區。據估計,世界上大約有200個最豐富、最稀有和最獨特的自然區域。這些被稱為全球200。

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指具有顯著生物多樣性水平、物種豐富度高且特有物種高度集中的生物地理區域,然而,它們正受到盲目開發和破壞的威脅。

如果一個生物多樣性地區滿足以下條件,則被稱為熱點地區:

  • 至少有1500種維管植物為特有物種。

  • 必須受到相當程度的威脅或破壞威脅。

全世界約有35個地區被標記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它們佔地球陸地表面的2.3%,但卻支援著全球一半以上特有植物物種,以及近一半特有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

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列表

北美洲和中美洲 - 加利福尼亞植物區系省,馬德雷松-櫟林地,中美洲

加勒比地區 - 加勒比群島

南美洲 - 大西洋森林,塞拉多,智利冬季降雨-瓦爾迪維亞森林,圖姆貝斯-喬科-馬格達萊納,熱帶安第斯山脈

歐洲 - 地中海盆地

非洲 - 好望角植物區系區,東非沿海森林,東非高地,西非幾內亞森林;非洲之角;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洋島嶼;馬普圖蘭-龐多蘭-奧爾巴尼;多汁卡魯

中亞 - 中亞山區

南亞 - 東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印度-緬甸,印度和緬甸;西高止山脈,印度;斯里蘭卡

東南亞和亞太地區 - 東美拉尼西亞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菲律賓;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西南澳大利亞;巽他群島;華萊士區

東亞 - 日本;中國西南山區

西亞 - 高加索;伊朗-安納托利亞

目前,人類已知約有180萬種物種。然而,科學家估計,地球上動植物物種的數量可能高達200億。這意味著大多數物種仍未被發現。

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大多位於南方。另一方面,大多數能夠開發生物多樣性的國家是發達的北方國家。這些國家的生物多樣性水平非常低。

發達國家希望將生物多樣性視為“全球資源”。然而,像印度這樣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不願放棄對其生物多樣性的主權,除非全球對共享各種自然資源(如鈾、石油等稀有礦物,甚至智慧財產權和技術資源)的觀念發生革命性變化。

印度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高於印度的國家位於南美洲,如巴西,以及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生物多樣性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價值難以估量。世界遺產公約、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BAP)等國際倡議旨在保護和支援生物資源豐富的自然區域,並應對受威脅物種和棲息地,以保護和恢復生物系統。

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旨在透過控制其產品和寵物貿易來減少對瀕危動植物的利用。

印度作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大國

生物多樣性超級大國或國家是指擁有地球大部分物種的國家,因此被認為生物多樣性極高。印度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印度陸地的地質事件,全國不同的氣候區域以及其位於兩個不同的生物進化和物種輻射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印度豐富多樣的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印度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十大國家之一,也是世界十二個生物多樣性超級大國之一。印度已建立了約18個生物圈保護區。

印度是350多種哺乳動物(世界最高)的家園,擁有1200種鳥類,453種爬行動物和45000種植物。印度是50000種已知昆蟲的家園,其中包括13000種蝴蝶和飛蛾。據估計,未命名的物種數量可能遠高於現有數量。

超過18%的印度植物是該國的特有物種(原產於特定地區),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印度有27個本土牛品種,40個綿羊品種,22個山羊品種和8個水牛品種。

在印度發現的兩棲動物中,62%是該國特有的。在各種開花植物、昆蟲、海洋蠕蟲、蜈蚣、蜉蝣和淡水海綿中也記錄了高特有性。

除了印度野生動植物的顯著多樣性外,還有大量栽培作物和家畜品種。傳統栽培品種(透過選擇性育種在栽培中生產的植物品種)包括約50000個水稻品種以及許多穀物、蔬菜和水果。最高多樣性的栽培品種集中在西高止山脈、東高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北部和東北部山區的高降雨地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