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模糊邏輯教程
- 模糊邏輯 - 首頁
- 模糊邏輯 - 簡介
- 模糊邏輯 - 經典集合論
- 模糊邏輯 - 集合論
- 模糊邏輯 - 會員函式
- 傳統模糊邏輯複習
- 近似推理
- 模糊邏輯 - 推理系統
- 模糊邏輯 - 資料庫和查詢
- 模糊邏輯 - 量化
- 模糊邏輯 - 決策制定
- 模糊邏輯 - 控制系統
- 自適應模糊控制器
- 神經網路中的模糊性
- 模糊邏輯 - 應用
- 模糊邏輯有用資源
- 模糊邏輯 - 快速指南
- 模糊邏輯 - 有用資源
- 模糊邏輯 - 討論
模糊邏輯 - 傳統模糊邏輯複習
邏輯學最初只是研究區分可靠論證與不可靠論證的方法,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而嚴謹的體系,透過該體系,可以發現真命題,前提是已知其他命題為真。
謂詞邏輯
這種邏輯處理謂詞,謂詞是包含變數的命題。
謂詞是在某個特定域上定義的一個或多個變數的表示式。透過為變數賦值或對變數進行量化,可以將包含變數的謂詞變成命題。
以下是一些謂詞的例子:
- 令E(x, y)表示“x = y”
- 令X(a, b, c)表示“a + b + c = 0”
- 令M(x, y)表示“x與y結婚”
命題邏輯
命題是由宣告性語句組成的集合,這些語句具有真值“真”或真值“假”。命題由命題變數和連線片語成。命題變數用大寫字母(A、B等)表示。連線詞連線命題變數。
以下是一些命題的例子:
- “人是凡人”,返回真值“真”
- “12 + 9 = 3 – 2”,返回真值“假”
以下不是命題:
“A小於2” - 因為除非我們給A一個特定的值,否則我們無法判斷該語句是真還是假。
連線詞
在命題邏輯中,我們使用以下五個連線詞:
- 或 (∨)
- 與 (∧)
- 否定/非 (¬)
- 蘊含/如果-那麼 (→)
- 當且僅當 (⇔)
或 (∨)
兩個命題A和B的或運算(寫成A∨B)如果命題變數A或B中至少有一個為真,則為真。
真值表如下:
A | B | A ∨ B |
---|---|---|
真 | 真 | 真 |
真 | 假 | 真 |
假 | 真 | 真 |
假 | 假 | 假 |
與 (∧)
兩個命題A和B的與運算(寫成A∧B)如果命題變數A和B都為真,則為真。
真值表如下:
A | B | A ∧ B |
---|---|---|
真 | 真 | 真 |
真 | 假 | 假 |
假 | 真 | 假 |
假 | 假 | 假 |
否定 (¬)
命題A的否定(寫成¬A)當A為真時為假,當A為假時為真。
真值表如下:
A | ¬A |
---|---|
真 | 假 |
假 | 真 |
蘊含/如果-那麼 (→)
蘊含A→B是命題“如果A,那麼B”。如果A為真而B為假,則為假。其餘情況為真。
真值表如下:
A | B | A→B |
---|---|---|
真 | 真 | 真 |
真 | 假 | 假 |
假 | 真 | 真 |
假 | 假 | 真 |
當且僅當 (⇔)
A⇔B是雙條件邏輯連線詞,當p和q相同時為真,即兩者都為假或兩者都為真。
真值表如下:
A | B | A⇔B |
---|---|---|
真 | 真 | 真 |
真 | 假 | 假 |
假 | 真 | 假 |
假 | 假 | 真 |
良構公式
良構公式 (wff) 是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謂詞:
- 所有命題常量和命題變數都是wff。
- 如果x是一個變數,而Y是一個wff,則∀xY和∃xY也是wff。
- 真值和假值是wff。
- 每個原子公式都是一個wff。
- 連線wff的所有連線詞都是wff。
量詞
謂詞的變數由量詞量化。謂詞邏輯中有兩種型別的量詞:
- 全稱量詞
- 存在量詞
全稱量詞
全稱量詞指出其範圍內的語句對於特定變數的每個值都為真。它用符號∀表示。
∀xP(x) 讀作對於x的每個值,P(x)都為真。
示例 - “人是凡人”可以轉換成命題形式∀xP(x)。這裡,P(x)是表示x為凡人的謂詞,論域是所有的人。
存在量詞
存在量詞指出其範圍內的語句對於特定變數的某些值都為真。它用符號∃表示。
∃xP(x) 讀作對於x的某些值,P(x)為真。
示例 - “有些人是不誠實的”可以轉換成命題形式∃x P(x),其中P(x)是表示x不誠實的謂詞,論域是某些人。
巢狀量詞
如果我們使用出現在另一個量詞範圍內的量詞,則稱為巢狀量詞。
示例
- ∀a∃bP(x,y),其中P(a,b)表示a+b = 0
- ∀a∀b∀cP(a,b,c),其中P(a,b)表示a+(b+c) = (a+b)+c
注意 - ∀a∃bP(x,y) ≠ ∃a∀bP(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