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學:定義與含義
分析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挑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傳奇概念。由卡爾·榮格提出,這一心靈理論導致了心理學歷史上最具戲劇性的友情破裂之一。榮格在1913年離開精神分析學界並結束與弗洛伊德的關係時使用了這個術語。他用它來描述一門新的心理學科學,其目標是探索無意識及其與意識的關係。
分析心理學的定義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說法,分析心理學是一種精神分析體系,其中精神主要透過符號、哲學價值觀和原始意象來解釋,並具有自我實現的驅動力。然而,它最初是由榮格定義的,其獨特之處在於關注象徵和精神體驗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心理學意味著什麼?
該理論的核心在於榮格的原型概念以及深層心理空間或集體無意識的存在。榮格的這一工作對治療中提出的問題採取了前瞻性的方法。這意味著個人的生活史對於理解他們當前的處境至關重要。它也包含著未來成長和發展的種子。榮格分析的目標是個體化。榮格將個體化定義為在個人心理、人際關係和文化體驗方面獲得更高程度的意識。兩種深層的心理運作水平塑造了色彩並影響了個人的生活體驗。榮格認識到早期生活經歷以及由於個人潛意識中生活中的干擾而產生的個人情結的重要性。
榮格將這一概念更進一步,認識到個人也受到其個人經驗之外的無意識因素的影響,並且這些因素具有普遍性。他將這些因素稱為原型,它們構成集體無意識,並賦予普遍敘事、神話、宗教現象等以形式。
分析過程旨在將這些因素(集體和個人)帶入意識。這使個人能夠更清楚地瞭解哪些力量在他們的生活中起作用。這種個體化過程旨在為個人提供塑造未來生活的資源。原型是其隱含的理解目標。分析師可以透過提供知情解釋環境來促進這一過程,以便更好地理解。
榮格的心理層次
榮格理論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強調的不是一種,而是兩種無意識型別。他關於心理模型的總結如下:
分析心理學關鍵概念
根據榮格的說法,心理的每一層次中都存在各種其他結構。它們構成了該理論的關鍵構建塊。它們如下:
人類的本質
儘管名稱和結構存在相似之處,但分析心理學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很大不同——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基本概念。與弗洛伊德一樣,榮格也認為人類受先天生理衝動的驅動,他將其定義為與生俱來的、統一的、有規律地重複出現的行動和反應模式。他還同意心理活動是由心理能量(力比多)驅動的。然而,榮格的力比多指的是投入心理活動的總心理能量,而不管所涉及的本能是什麼。這種能量不僅僅是性本能或權力本能;它有多個來源。
心理能量吸引稱為情結的情緒和相關思想,情結是心理表達自己的獨特方式。低價值情結關聯的思想數量少,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也較小。另一方面,高價值情結對人格施加相當大的控制。情結可以是完全或部分無意識的,也可以完全處於兩個意識領域中。
對立原則
榮格認為生命由複雜的對立面組成。當一種極端主要處於意識狀態時,無意識就會透過強調另一種極端來進行補償。由於心理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從人格的一個方面撤回的力比多會在其他地方重新出現。由於心理也是自我調節的,因此力比多會從更強烈的成分流向強度較低的成分。榮格稱之為“倒錯”,即一個被過分重視的成分會將其心理能量傳遞給其被低估的成分,從而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相反的情況。
榮格提出了超越功能的概念,該功能負責將人格的各種對立方面統一到中間地帶。此功能為人格發展提供指導,使一個人能夠成為真正的自我。這些在外部世界或他人的意見中是找不到的。
目的論
榮格認為,必須從其目的或目標來理解行為。人格不僅受過去的影響,還受未來意圖和計劃的影響。在這裡,榮格拒絕了弗洛伊德將心理事件簡化為生理原因的做法。本能具有有機方面,但通常伴隨著精神生活。
評價
需要注意的是,榮格的作品也受到了嚴格審查和批評。當代批評家傾向於將神秘主義和神秘主義的使用視為非理性且工作量過大。另一個主要的批評是,他的作品缺乏可證明或可衡量的科學研究,許多人認為他的思想和觀察不足以進行科學觀察。
結論
榮格的作品激勵了全球數千名精神分析學家,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的成立是對其作品的致敬。直到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榮格分析師仍然聚在一起舉行會議,討論當代分析心理學,並在研究中應用這些概念。他們正試圖調整和發展這個心理學分支,並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當代分析心理學作品包括馬庫斯·韋斯特的《情結》、維蕾娜·卡斯特的《象徵》、喬治·布萊特的《紅色之書》、布里吉特·蘇布魯亞爾的《意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