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定義和意義


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最近受到了廣泛關注。這個跨學科領域借鑑了進化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原理,來理解人類行為是如何進化的。它試圖解釋為什麼某些人類特徵和行為已經發展起來,以及它們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進化心理學的起源

進化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查爾斯·達爾文的工作,他提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是透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在他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簡要地描述了人類是如何由於自然選擇而發展出特定心理適應性的,以應對進化史中環境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基於這樣一個觀點:任何生物體內的性狀(如大小、形狀和行為)都存在差異。某些變異可能有利於在特定環境中生存和繁殖,而另一些則可能不利。具有優勢性狀的個體更有可能生存下來並將它們的性狀遺傳給後代,導致種群特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生變化。這些適應性可能包括認知過程,如感知、記憶、語言、決策以及合作、侵略和配偶選擇等社會行為。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它挑戰了關於生命起源和上帝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傳統觀念。然而,達爾文的理論此後已被廣泛接受,尤其是在心理學領域,並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對地球上生命歷史和多樣性的理解。

進化心理學的核心原則

進化心理學這門學科建立在幾個核心原則之上,這些原則將對心理學傳統理解與進化生物學關於我們大腦功能的思想結合起來。這些原則是:

  • 人腦的目的是處理資訊,在此過程中,它會對外部和內部刺激做出反應。

  • 人腦已經適應並經歷了自然選擇和性選擇。

  • 人腦的各個部分專門用於解決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人腦的大部分功能是在潛意識中完成的。即使是看起來很容易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在潛意識層面進行非常詳細的神經反應。

  • 許多非常專門的機制構成了整個人類心理學的整體。所有這些機制共同創造了人類的本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作用

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史上的敘述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由於他強調父母和家庭在塑造一個人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許多人認為他是文化相對論的化身。然而,弗洛伊德應該被納入考慮,原因有兩個。其次,與許多後來的心理學家不同,弗洛伊德關注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他更感興趣的是理解為什麼個體以特定方式行事,而不僅僅是如何行事。

其次,雖然許多這些理論是反達爾文的(例如俄狄浦斯情結,其中男孩想要殺死父親),但他的一些理論與現代達爾文心理學更一致。例如,弗洛伊德認為我們的意識自我可能完全不知道我們“實際”的意圖,這在羅伯特·特里弗斯的自我欺騙理論中得到了重複。弗洛伊德還認為,我們的意識自我可能不知道我們與生俱來的衝動,包括性衝動。

道金斯的“自私基因”行為解釋的核心是,人類只是我們不朽的遺傳物質或基因(我們今天可能稱之為基因)的短暫載體。道金斯在描述人類時甚至將人稱為“載體”。

評估進化論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利用雙胞胎和收養研究進行行為遺傳學研究,以區分基因和環境的影響。這種研究假設,由於同卵雙胞胎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它們之間的任何差異都必須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行為遺傳學家透過將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和非雙胞胎兄弟姐妹進行比較,已經確定了基因在廣泛的性狀和行為(如智力、性格、肥胖、成癮行為等)中的關聯程度。行為遺傳學研究可以表明行為是由基因驅動的,但不能確定該特徵是否是一種適應性。

比較方法是第二種方法,旨在更直接地解決適應性問題。包括人類在內的幾種其他生物都面臨著類似的經濟壓力。每個人都必須尋找和食用食物,尋找配偶,撫養孩子,等等。人類和非人類動物可能在處理這些具體困難方面存在共同點(或者更準確地說,自然選擇如何為它們解決這些問題)。這對於與人類關係最近的猿類尤其如此。

因此,在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動物中尋找類似物是評估進化假設的一種方法。由於可以假設非人類動物生活在與其祖先相似的環境中,因此測試特定行為在非人類動物中是否具有適應性比在人類中更容易。因此,進化論者可以檢查特定特徵,看看它們通常是否會導致一個人擁有更多可行的後代。

計算機和數學建模是第四種方法。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構建了一個抽象的宇宙,其中具有不同“性狀”的“個體”相互競爭以取得優勢。這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些關於哪些特定品質或性狀組合是理想的,以及幾種性狀如何相互作用的見解。這項研究的一個結果是,給定特徵的成功可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換句話說,特定的特徵或行為方式可能取決於環境中的其他特徵以及其他人在做什麼。例如,搭便車——利用社會交易而不付出任何回報——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但前提是隻有少數其他搭便車者。隨著搭便車者數量的增加,搭便車變得無效,因為合作者要麼拒絕參與社會交易,要麼變得更加懷疑。

進化心理學現代狀況

現代進化心理學領域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當時一群研究人員,包括萊達·科斯米德斯、約翰·圖比、戴維·布斯和馬丁·戴利,開始將進化論的原理應用於人類心理學的研究。這些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大腦的許多認知機制,如語言、記憶和社會行為,之所以進化,是因為它們賦予了我們的祖先某種適應性優勢。

從那時起,進化心理學得到了廣泛發展,研究人員探索了各種主題,包括交配行為、攻擊性、利他主義、情緒和人格。雖然該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但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進化心理學為理解人類行為和認知的本質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進化心理學的生命應用

這門心理學學科可以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提供見解和解釋,包括:

  • 育兒——進化心理學表明,人類已經進化到高度關注後代的福祉。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父母經常高度保護他們的孩子併為他們的利益做出重大犧牲。這可以幫助父母對孩子採取更好的養育方式。

  • 情緒反應——進化心理學表明,人類已經進化到在特定情況下體驗某些情緒,例如面對危險時的恐懼或面對感知到的威脅時的憤怒。這些情緒反應在過去可能是適應性的,但在現代社會有時可能是適應不良的。

  • 食物選擇——進化心理學表明,人類天生偏愛甜食和高脂肪食物,因為這些型別的食物在我們祖先的環境中更為稀缺和寶貴。然而,這種偏好在現代社會會導致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因為這些食物更容易獲得。

  • 冒險——進化心理學還表明,人類已經進化到在潛在收益大於潛在成本的情況下冒險。例如,早期人類必須冒險狩獵或保護他們的部落。然而,這種天生對冒險的傾向也可能導致危險的行為,例如濫用藥物或魯莽駕駛。

  • 配偶選擇——進化心理學表明,人類自然會被潛在配偶中某些身體和人格特徵所吸引,例如對稱的面部特徵、健康跡象和善良。自然選擇可能偏愛這些特徵,因為它們表明潛在伴侶的遺傳適應性和提供資源的能力。

  • 性別差異——進化心理學表明,由於生殖策略的差異,男性和女性已經進化出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例如,男性可能更傾向於攻擊性和冒險以爭奪配偶,而女性可能更具有養育性和投入到養育子女中。

結論

儘管存在所有批評,但這門學科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它為各個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包括社會行為、認知、情緒和心理健康。隨著該領域的不斷發展,它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繼續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它將繼續為生物學、心理學和文化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提供寶貴的見解。

更新於:2023年4月11日

瀏覽量:95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