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定義和含義
一些價值觀——那些作為道德判斷基礎的價值觀——似乎對判斷有著更強烈的直觀影響,影響著人們對某個主題、情況或選項的感覺,而與他們對該主題、情況或選項的認知評估無關。因此,價值觀可以引發情感(感覺)和認知(思考)反應。在決策過程中是否會刻意考慮某個價值觀仍然會影響判斷和行為。換句話說,價值觀可以與決策相關聯,而無需明確關聯。
什麼是價值觀?
當價值觀對行動者具有重要意義且與情境相關時,它們更有可能被啟用並影響行為。價值觀和行為是相互關聯的。一項針對天然食品市場和超市顧客的調查評估了幾個個人價值觀。與更重視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顧客相比,那些更重視自我實現和自尊的顧客表示,他們更頻繁地光顧天然食品商店並在那裡花費更多金錢。可以像其他認知結構一樣,在個體層面研究價值觀。雖然很少討論態度作為群體層面的現象,但可以在社會或群體層面考察價值觀。換句話說,社會、文化和其他社會群體具有基於價值觀的規範、優先事項和規則,這些規範、優先事項和規則規定了人們應該採取哪些行動才能以“適當”,“道德”和“有價值”的方式行事。保守或自由的價值觀、傳統或進步的價值觀、宗教或世俗的價值觀等等,都可以用來對社會、政黨或地理區域進行分類。
基本人類價值觀理論
施瓦茨發展了一個主要的價值觀理論,並指出了動機中的十個獨特價值觀。價值觀理論提供了一個價值觀的定義,該定義確定了六個關鍵要素,這些要素通常被理論家撰寫,但沒有明確地在他們的作品中陳述。
價值觀是與情感密切相關的觀點,並且當價值觀被喚醒時,就會充滿情感。那些高度重視獨立性的人在獨立性受到威脅時會變得焦慮,在他們無法保護它時會感到沮喪,並且在他們能夠享受它時會感到快樂。
價值觀是指能夠激發行動的理想目標。那些高度重視社會秩序、公平與樂於助人的人會努力實現這些目標。
價值觀超越了特定的行為和情境。例如,價值觀在工作或學校、政治或商業,甚至在朋友或陌生人之間都可能很重要。這種特徵將價值觀與規範和態度區分開來,規範和態度通常指的是特定行為、事物或情境。
價值觀充當基準或標準。價值觀會影響對倡議、法規、個人和場合的選擇或評估。人們根據潛在的後果對他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做出關於什麼是好或壞、有效或無效、有價值或可避免的決定。然而,人們需要有意識地考慮他們的理想如何影響日常決策。當一個人考慮的決策或行動對他們珍視的幾個價值觀產生矛盾的影響時,價值觀就會變得有意識。
價值觀會根據它們彼此之間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定義個人為個人的價值觀建立了一套有組織的優先順序。他們是否更重視公平或成功、新穎性或傳統?這種等級結構也使價值觀有別於信念和行為。
各種價值觀的相對權重作為行動的指示。通常,任何態度或行為都會對多個價值觀產生影響。例如,去教堂可能會表達和支援傳統和一致性價值觀,而不是享樂主義和刺激價值觀。
影響價值觀的因素
在一項研究中,999 名參與者(其中 52% 為女性)接受了價值觀評估。價值觀的結構和每個價值觀重要性平均判斷不受性別影響。年齡和特定價值觀的相關性相關;老年人更重視傳統和慈善,而成就和享樂主義則較低。教育也影響了重要性;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刺激、自我導向和普遍主義的評價更高,而對傳統、一致性和權力的評價則較低。因為價值觀是普遍的,所以它們可以在一個人的各種角色之間提供連貫性或整合。儘管是普遍的,但它們也會影響各種特定態度、決策和行動。
例如,我們對公共政策的觀點受我們的價值觀影響。因此,一個人對支付更高稅收以幫助窮人的態度與他/她對個人財產和社會平等的重視程度有關。雖然那些更重視財產的人會反對增稅,但那些更重視平等的人會贊成增稅以幫助窮人。對於那些認為這些理想同等重要的人來說,做出選擇應該很困難。選擇與價值觀相關。
價值觀的本質
當我們考慮我們的價值觀時,我們考慮的是生活中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它們在不同程度上都很重要,例如成功、安全和慈善。對於某些人來說,某個價值觀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其他人來說則無關緊要。
結論
如果人們認為其他人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他們就會不信任他人,部分原因是假設價值觀和行為是相關的。知道某人有價值觀會讓人覺得他們也瞭解自己在不同場景中的行為。儘管普遍認為價值觀決定行為,但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取決於情境的機遇和限制。個人價值觀與行為和決策相關,但只有在它們被調動或變得明顯時才有時相關。但是,如果價值觀沒有出現在腦海中,則不太可能影響判斷和行為。因此,當文化價值觀被調動或變得突出時,它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集體行為和個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