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lotly 教程
- Plotly - 首頁
- Plotly - 簡介
- Plotly - 環境配置
- Plotly - 線上和離線繪圖
- 在 Jupyter Notebook 中內聯繪圖
- Plotly - 包結構
- Plotly - 匯出為靜態影像
- Plotly - 圖例
- Plotly - 格式化座標軸和刻度
- Plotly - 子圖和嵌入圖
- Plotly - 條形圖和餅圖
- Plotly - 散點圖、Scattergl 圖和氣泡圖
- Plotly - 點圖和表格
- Plotly - 直方圖
- Plotly - 箱線圖、小提琴圖和等高線圖
- Plotly - 直方圖、密度圖和誤差條形圖
- Plotly - 熱力圖
- Plotly - 極座標圖和雷達圖
- Plotly - OHLC 圖、瀑布圖和漏斗圖
- Plotly - 3D 散點圖和曲面圖
- Plotly - 新增按鈕/下拉選單
- Plotly - 滑塊控制元件
- Plotly - FigureWidget 類
- Plotly 與 Pandas 和 Cufflinks 的結合使用
- Plotly 與 Matplotlib 和 Chart Studio 的結合使用
- Plotly 有用資源
- Plotly - 快速指南
- Plotly - 有用資源
- Plotly - 討論
Plotly - 直方圖
直方圖由卡爾·皮爾遜 (Karl Pearson) 引入,是數值資料分佈的精確表示,是對連續變數機率分佈的估計 (CORAL)。它看起來類似於條形圖,但是,條形圖關聯兩個變數,而直方圖只關聯一個變數。
直方圖需要bin(或bucket),它將值的整個範圍劃分為一系列區間,然後計算每個區間內有多少值。bin 通常指定為變數的連續的、不重疊的區間。bin 必須相鄰,並且通常大小相等。在 bin 上方繪製一個矩形,其高度與頻率成比例——每個 bin 中的情況數。
直方圖軌跡物件由go.Histogram()函式返回。它的自定義是透過各種引數或屬性完成的。一個重要的引數是 x 或 y 設定為列表、numpy 陣列或Pandas 資料框物件,這些物件需要在 bin 中分佈。
預設情況下,Plotly 將資料點分佈在自動大小的 bin 中。但是,您可以定義自定義 bin 大小。為此,您需要將 autobins 設定為 false,指定nbins(bin 的數量)、其起始和結束值以及大小。
以下程式碼生成一個簡單的直方圖,顯示班級中學生分數的分佈情況 (bin 大小自動確定) −
import numpy as np x1 = np.array([22,87,5,43,56,73,55,54,11,20,51,5,79,31,27]) data = [go.Histogram(x = x1)] fig = go.Figure(data) iplot(fig)
輸出如下所示 −

go.Histogram()函式接受histnorm,它指定此直方圖軌跡使用的歸一化型別。預設為"",每個條的跨度對應於出現次數(即位於 bin 內的資料點數)。如果賦值為"percent" / "probability",則每個條的跨度對應於相對於樣本點總數的出現百分比/分數。如果它等於"density",則每個條的跨度對應於 bin 中出現的次數除以 bin 區間的大小。
還有一個histfunc引數,其預設值為count。因此,bin 上方矩形的高度對應於資料點的計數。它可以設定為 sum、avg、min 或 max。
可以將histogram()函式設定為顯示連續 bin 中值的累積分佈。為此,您需要將cumulative 屬性設定為啟用。結果如下所示 −
data=[go.Histogram(x = x1, cumulative_enabled = True)] fig = go.Figure(data) iplot(fig)
輸出如下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