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
國際勞工組織 (簡稱 ILO) 是負責制定和執行全球勞工標準的國際機構。它是聯合國中唯一一個“三方”組織,彙集了政府、僱主和工人領導人,共同設計支援人人享有體面工作的政策和方案。由於這種獨特的安排,國際勞工組織在結合關於就業和工作的“現實世界”知識方面具有優勢。
什麼是國際勞工標準?
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旨在確保全世界所有人的就業機會公平、安全和有尊嚴。它們共同保障結社自由、有效承認集體談判權、廢除強迫勞動或強制勞動、禁止童工以及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
這些標準載於189個公約和條約中,其中8個被1998年《關於工作中基本原則和權利的宣言》認為是基本公約。
國際勞工組織對全球勞工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成立於1919年,是凡爾賽條約的一部分,該條約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反映了這樣一種信念:社會公平必須是任何持久、普遍和平的基礎。1946年,國際勞工組織被提升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國際勞工組織公約
國際勞工組織公約清單上有190部國際勞工標準的編纂。工會、僱主和政府官員協商制定三方協議,以制定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然後在每年的國際勞工大會 (ILC) 上批准。之後,成員國的政府批准公約,並將它們的條款納入國內法。
第一份公約於1919年透過,涉及工作時間;最新一份公約於2019年透過,涉及工作場所的暴力和騷擾。1998年,成員國透過的《關於工作中基本原則和權利的宣言》概述了八項基本公約。其中四項公約禁止童工和強迫勞動,另外四項公約則規定了集體談判權、組織權、同工同酬和免受工作場所歧視的權利。
國際勞工組織密切關注公約的適用情況,並就成員國的遵守情況發表意見,但對於不遵守或違反公約的情況,沒有內部執行程式。相關成員國承認的法院的法律專業知識將決定公約是否會被執行。
國際勞工組織總部
國際勞工組織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在其1919年成立的最初幾個月裡,其辦公室設在倫敦。然而,在1920年夏天,它們搬到了日內瓦。日內瓦的最初辦公室位於現在作為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總部的建築內,以前是阿里亞納莊園普雷尼山上的一所圖迪庫姆寄宿學校。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它搬到了日內瓦萊芒湖畔特別建造的總部,該總部由喬治·埃皮託設計,並於1926年開放。(現在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辦公室曾短暫地搬遷到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
國際勞工組織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勞工組織作為國際聯盟的機構而成立。
它由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建立。
在該組織成立之前,其創始人對社會思想和行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6年,它被提升為聯合國第一個專門機構的地位。
國際勞工組織在促進勞工和人權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它一直保持著保護勞工權利的重要地位。
它對非殖民化程序和擊敗南非種族隔離制度至關重要。
由於其為促進不同階層之間的和平以及其他原因所做的努力,該組織於196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國際勞工組織的目標
國際勞工組織的目標包括:
促進和實施規範、核心概念和工作場所權利。
增加男女獲得充足工作和收入的機會。
提高社會保障對所有人的有效性和覆蓋面。
加強社會對話和三方合作。
國際勞工組織提供其在90多年來響應全球人民對體面就業、生計和尊嚴的需求中積累的關於工作場所的專業知識和知識,以支援其目標。它透過多種方式使它的三個組成部分以及整個社會受益,例如:
制定全球政策和倡議,以促進基本人權、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以及增加就業機會。
制定全球勞工規範,並由一個專門的系統支援其執行。
與利益攸關者合作,制定並實施全面的國際技術合作方案,以協助各國有效實施這些政策。
開展培訓、教育和研究活動,以促進這些工作的開展。
結論
國際勞工組織的三大主要職責之一是制定國際勞工標準,即公約和建議,供成員國實施。公約和建議包括關於童工、婦女勞動者保護、工作時間、帶薪休假、勞工檢查、職業諮詢和培訓、社會保障保護、工人住房、職業健康和安全、海事工作條件以及移徙工人保護的指南。
常見問題
問1. 國際勞工組織的工作是什麼?
答. 國際勞工組織 (ILO) 秉承勞工和平對繁榮至關重要的信念,致力於促進社會公平以及廣為人知的人權和勞工權利。
問2. 國際勞工組織有多少個成員國?
答. 國際勞工組織有187個成員國,包括庫克群島,以及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的186個。其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在世界各地設有約40個外地辦事處。它在107個國家擁有3381名員工,其中1698名員工受僱於技術合作方案和倡議。
問3. 印度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嗎?
答. 是的,印度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
令人驚訝的是,印度是國際勞工組織的創始成員國(自1919年起)。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資格確保了成員國之間三方制度的發展。
問4. 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機構是什麼?
答. 國際勞工組織由三個主要機構組成,即
成員國代表大會(“國際勞工大會”);
理事會;以及
國際勞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