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原則
這條一般規則規定,任何未經授權的人員不得轉讓任何財產。因此,如果某人缺乏財產所有權,他就不能有效地將其轉讓給他人。即便如此,由於此類個人與受讓人之間的“衡平法上的調整”,這一要求實際上已被修改。本條規定的例外情況之一在《財產轉讓法》第43條中規定。
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原則究竟定義了什麼?
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原則基於格言“nemo dat quod nonhabet”,意思是沒有人可以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財產轉讓法》第43條規定:“如果某人欺詐或錯誤地表示自己有權轉讓某些不動產,並聲稱有償轉讓該財產,則在受讓人選擇的情況下,該轉讓應適用於轉讓人在轉讓合同仍然有效期間隨時可能獲得的任何權益。”
無權個人轉讓——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
對某項財產沒有權益或控制權的人無權轉讓該財產。如果他這麼做了,該轉讓將被視為由無權個人進行。當他獲得該財產時,他不能否認將其轉讓給他錯誤地或欺詐性地告知他將把該財產轉讓給他的人,因為前者將被阻止撤回他先前作出的陳述,而現在他已獲得該財產,他必須將其轉讓給他承諾轉讓該財產的人。《財產轉讓法》第43條基於兩項指導原則:
英格蘭普通法的禁止反言原則
衡平法原則,即當某人承諾履行超出其能力範圍的事情時,他必須在其獲得履行能力時履行。
禁止反言是一項證據規則,它阻止某人拒絕其作出的陳述,當該陳述被用來反對他的時候。即便如此,《財產轉讓法》也描述了轉讓人(在獲得轉讓權之前和之後)與有償受讓人之間的關係,而無需提供任何通知。
基本要素
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原則的要素如下:
關於所有權的欺詐性或錯誤陳述
為了使該原則適用,轉讓人必須做出不誠實或錯誤的陳述,聲稱自己是實際所有人或擁有轉讓權。其動機無關緊要。唯一需要的是做出了虛假陳述,並且受讓人依賴了該陳述。
有償轉讓
為了使該原則適用,財產轉讓必須是有償的,即具有某種價值。如果轉讓是無償的,則該原則不適用。
受讓人的選擇權
財產轉讓取決於受讓人的選擇。在該原則的應用中,受讓人決定合同的有效性,當受讓人使轉讓有效時,轉讓人的所有權就變得完善了。
現存的轉讓合同
為了使該原則適用,轉讓合同必須仍然存在。如果受讓人取消或終止合同,則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關係將終止,並且不能對該財產提出任何索賠。
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
根據英國法律,受讓人自動獲得任何後續取得的利益。其基於這樣一個概念:如果某人承諾超出其所能給予的範圍,則當其獲得履行能力時,必須履行承諾。
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是由無行為能力的人做出的贈與,該人使他人相信其具有行為能力。當無行為能力消除時,禁止反言得到補給,並且他被禁止在最初轉讓時聲稱其無行為能力。
第二受讓人的權利
第二受讓人的權利在本節第二段中作為附加條款提供。這符合善意第二受讓人(有償取得,未收到第一受讓人“選擇權”的通知)的利益。如果第二受讓人(1)善意行事,(2)支付對價,(3)未收到選擇權的通知,以及(4)在選擇權行使之前接受轉讓,則其權利不受第一受讓人根據第43條提出的索賠的影響。如果存在此類條件,則財產將轉讓給第二受讓人而不是第一受讓人。
無效轉讓
如果根據法律被禁止,則第43條項下的轉讓將無效,例如,如果違反公共政策或由未成年人進行。本節僅旨在糾正轉讓人在轉讓時的所有權缺失。如果轉讓從一開始就無效,則即使轉讓人後來獲得該財產,也不能適用本節。因此,如果轉讓人在虛假承諾轉讓財產時是未成年人,則即使未成年人後來獲得財產並達到成年年齡,受讓人也不能使用本條規定。因此,如果財產根據第6條不可轉讓,則不能使用第43條使其有效。
第43條不要求受讓人謹慎行事並善意地確定其轉讓人是否有轉讓授權。即使如此,也沒有證據表明受讓人知道轉讓人對該財產缺乏權益。
《財產轉讓法》(1882年)第43條的例外情況
在以下情況下,第43條不適用:
未給予任何對價的情況
如果雙方都瞭解關於轉讓的確切情況
執行銷售
如果受讓人沒有被轉讓人的虛假或錯誤陳述誤導
贈與
根據法律不可轉讓的轉讓。
判例法
Muhammad Hayat訴Abdul Rahim案,MLD 1524, 2001
《財產轉讓法》(1882年)第43條所設想的轉讓必須是不誠實或錯誤的虛假陳述的結果。否則,本部分將不適用。
Omar Ali Sheikh訴Shamsul Alam Mridha及其他人案,55 DLR 257
如果某人持有財產的部分權益,並以價值轉讓最大權益,則受讓人有權獲得隨後購買後獲得的權益。
結論
第43條原則基於衡平法概念:如果某人承諾超出其能力範圍的事,則當其獲得履行能力時,必須履行承諾。根據《印度證據法》第115條,在印度適用的規則是衡平法擴充套件的規則。因為衡平法的禁止反言原則要求一個人使其陳述有效,所以如果轉讓人聲稱轉讓,則其不能否認其先前的贈與。
常見問題解答 (FAQ)
Q1。《財產轉讓法》第6(a)條和第43條有什麼區別?
A1。第6(a)條制定了實體法的規則,而第43條包含了禁止反言的規則。期待權原則同樣適用於動產和不動產,但第43條項下的禁止反言原則僅適用於不動產轉讓的情況。
Q2。“補給贈與”在禁止反言第43條中是什麼意思?
A2。如果某人轉讓其無權擁有的財產,並聲稱其擁有現在可轉讓的權益,並且受讓人根據此陳述行事,則第43條顯然適用。
Q3。如何區分期待權和禁止反言的補給贈與原則?
A3。期待權原則既適用於動產也適用於不動產,但第43條項下的禁止反言原則僅適用於不動產轉讓的情況。第43條僅適用於有償轉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