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礙與對抗性違抗障礙的區別
品行障礙 (CD) 和對抗性違抗障礙 (ODD) 是兩種可能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的行為障礙。儘管這些障礙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在症狀、原因和治療方面卻有所不同。瞭解這兩種障礙之間的區別對於確定適當的干預措施和對受影響個體的支援至關重要。
什麼是品行障礙?
根據 DSM 5,CD 是一種“反覆且持續的行為模式,其中違反了其他人的基本權利或主要年齡適當的社會規範或規則”。該手冊進一步指出,在過去 12 個月內應滿足以下標準。
個人經常會做以下事情 -
對人和動物的侵略
欺凌、恐嚇或威脅
發起肢體衝突
使用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的武器
對人和動物進行身體虐待
在對抗中偷竊,例如敲詐勒索和搶劫
性騷擾
破壞財產
縱火意圖造成傷害
除了縱火外,還破壞他人的財產
欺騙或偷竊
非法闖入財產
出於自私的目的撒謊
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偷竊,例如入店行竊
什麼是對抗性違抗障礙?
DSM 5 指出,ODD 至少具有以下四個診斷標準,持續時間至少為六個月,並且在非兄弟姐妹互動中表現出來。
個人經常表現出以下行為 -
憤怒/易怒的情緒
失去控制
容易惱怒
感到怨恨或憤怒
爭論/違抗行為
與他人爭論
違抗規則或請求
故意惹惱他人
為自己的錯誤責怪他人
報復心
懷恨在心
差異:品行障礙與對抗性違抗障礙
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違抗障礙之間的主要區別之一是行為的性質。CD 的特徵是攻擊性、破壞性和反社會行為,而 ODD 的特徵是反抗、不服從和敵對行為。患有 CD 的兒童往往具有更強的身體攻擊性,並可能參與犯罪活動,而患有 ODD 的兒童往往具有更強的言語攻擊性,並可能參與不守規矩的行為。
這兩種障礙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它們的發生和病程。品行障礙通常始於童年,如果得不到治療,可能會持續到成年。患有 CD 的兒童可能會表現出破壞性行為的早期跡象,例如說謊、偷竊和打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他們可能會參與更嚴重的違法行為,例如縱火、入室盜竊和襲擊。相反,對抗性違抗障礙通常在幼兒時期發展,並且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尤其是在獲得正確的治療和支援的情況下。患有 ODD 的兒童可能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並可能在應對壓力或挫折時表現出反抗和對抗的行為。
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違抗障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據信,品行障礙既有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有 CD 家族史的兒童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而接觸暴力、忽視、虐待或其他形式的創傷會增加患病風險。相反,據信 ODD 主要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例如父母管教不一致或過於嚴厲、缺乏積極強化以及家庭環境混亂或不穩定。
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違抗障礙的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對於 CD,可能需要結合藥物和治療,具體取決於行為的嚴重程度。認知行為療法 (CBT) 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減少 CD 兒童的攻擊行為,家庭治療也有助於改善溝通並減少家庭內部的衝突。對於 ODD,行為療法和父母管理訓練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這些干預措施側重於教導兒童和父母管理行為、改善溝通和減少衝突的策略。
下表突出了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違抗障礙之間的主要區別 -
特徵 |
品行障礙 |
對抗性違抗障礙 |
---|---|---|
診斷標準 |
CD 的診斷標準是侵略、破壞、欺騙或偷竊以及嚴重違法行為。 |
另一方面,ODD 的診斷標準是憤怒或易怒的情緒、爭論或違抗以及報復心。 |
身體暴力 |
從這些障礙各自的標準可以看出,與 ODD 相比,CD 的特點是更強的身體暴力。 前者包括肢體衝突、搶劫、強姦和縱火,而後者通常涉及情緒低落、不服從和懷恨在心。 |
從這些障礙各自的標準可以看出,與 CD 相比,ODD 的特點是較弱的身體暴力。 |
症狀持續時間 |
CD 的症狀必須持續至少 12 個月,並且在過去 6 個月內至少滿足一個標準。 通常,最終確定 CD 的診斷需要更長的觀察時間。 |
ODD 的症狀必須持續至少 6 個月。 |
嚴重程度 |
對於 CD,嚴重程度根據行為問題的頻率和程度來衡量。 如果行為問題很少並且造成的傷害很小,則為輕度;如果行為問題的發生頻率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則為中度;如果行為問題很多並且造成的傷害很大,則為重度。 |
ODD 的診斷被指定為,如果症狀僅限於特定環境,則為輕度;如果在兩個環境中表現出來,則為中度;如果在至少三個環境中存在,則為重度。 |
亞型 |
品行障礙有三種亞型:童年起病型、青春期起病型和未指明起病型。 |
另一方面,對抗性違抗障礙沒有指定的亞型。 |
結論
總之,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違抗障礙是兩種可能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的行為障礙。儘管它們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在症狀、原因和治療方面卻有所不同。品行障礙的特點是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