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法:意義與相關性


印度法律體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體系之一。在過去的幾百年裡,法律體系得到了更新和編纂。在現代,印度憲法是印度立法體系的來源。

印度擁有可追溯到吠陀時代的著名法律史。人們認為,即使在青銅時代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時期,古代印度也存在司法制度。印度長期以來一直利用哲學和宗教教義來塑造法律。這是一個富有成效的領域,得到了各個印度教哲學學派,以及後來的耆那教和佛教徒的實踐者的增強。它起源於吠陀經、奧義書和其他聖典。印度世俗法律因地區和君主而異。許多古代印度王朝的顯著特徵包括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法庭系統。在印度現代普通法體系建立之前,孔雀王朝(公元前321-185年)和莫臥兒王朝(16-19世紀)擁有完善的世俗法庭系統。

印度教法

歷史上,“印度教”一詞被用來描述一個種族群體,而不是一種宗教。“印度教”一詞最初由波斯人,然後由希臘人用來指代被稱為印度人的族群,並且在十三世紀變得更常見,以將他們與印度境內的伊斯蘭王國區分開來。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擁有如此悠久而豐富的民族認同傳統。文明谷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社會之一。Nyaya 的理念可以在《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聖典》和《吠陀經》等經文中找到。

一些人認為印度教法包含自古代吠陀文明時期到1772年(英國為孟加拉的司法管理制定規章)以來在印度生效的各種法律。一些人利用它來區別於自1772年以來存在的英國法律體系以及存在於穆斯林莫臥兒帝國在十三和十六世紀獲得的印度地區中的伊斯蘭法律體系。一些人認為印度教法僅與受其管轄的社群相關,而其他人則遵循自己獨特的習慣法。

人們認為印度教法是神聖的法律,因為它起源於吠陀經,並且是神向人們啟示的。吠陀經中幾位智者所描述和解釋的哲學人生理念得到了闡述和完善。

印度教法的淵源

主要來源為:

  • 古代來源 — श्रुति(Shruthi)、 स्मृति(Smriti)、註釋和摘要、習俗。

  • 現代來源 — 前例、立法、公平與良知。在印度教政權中,司法建立在達摩(dharma)原則的基礎上。

印度教法的三個主要分支是:

  • 古典印度教法,

  • 英印教法,

  • 現代印度教法。

這三個分支也有一定的歷史背景。這個體系就是印度教法。古典印度教法包括從吠陀時代到1772年(英國為孟加拉的司法管理制定規章)期間存在的眾多法律程式。這些實踐與吠陀傳統有些關聯。在1772年至1947年英國佔領印度期間,古典印度教法讓位於英印教法。英國採用了英國法律體系取代現有的印度法律,但管轄婚姻、繼承和財產繼承的家庭或個人法律除外。現代印度教法被稱為個人法或家庭法,適用於印度教徒。

在古代印度社會,法律和達摩(dharma)並非截然不同的概念。在達摩沙斯特拉(dharma Sastras)、聖典(Smrities)和 अर्थशास्त्र(Arthasastra)中,正義、法律和宗教的概念並沒有區分,正義總是等同於達摩(dharma),反之亦然。10 以色列的摩西律法認為法律和正義是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的11,正義被認為是道德的一個獨立部分,法律必須符合它。

伊斯蘭法

公元七世紀初,第一批穆斯林定居者來到印度。然後,阿拉伯商人到達南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公元12世紀,土耳其入侵也把伊斯蘭教帶到了印度。隨著莫臥兒帝國在十六世紀中葉的興起,莫臥兒司法和行政系統後來在印度實施。在英國於1772年為孟加拉的司法管理制定規章之後,莫臥兒法院系統最終被英國法律體系所取代;以下部分討論了印度的莫臥兒法院系統和英國司法系統。最後一部分關於家庭司法系統的內容也涵蓋了印度伊斯蘭法,因為它涉及婚姻、繼承和其他個人法律問題等民事法律問題。

伊斯蘭法的兩個主要來源是《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遜娜。伊斯蘭法基於五個共同被稱為伊曼(Iman)或信仰的信條。基本教義是對上帝完全統一和和諧的信心。對天使及其作為上帝使者和助手作用的信仰構成了第二種哲學。第三個教義是關注預言的使者。第四個信念是最終的判斷或最終教義。第五個基本的伊斯蘭信仰是“神聖的法令結束了宿命論”。與印度教法一樣,伊斯蘭法也基於宗教原則。

英國時期

為了進一步推進英國在海外的商業利益,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成立。在賈漢吉爾統治時期,該公司的成員前往印度進行貿易。他們建立了許多工廠,最終為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在三個總統城市——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都建立了一個基本的司法系統。在那之後,1774年在加爾各答建立了最高法院。這是一個英國法庭。馬德拉斯和孟買也分別於1801年和1823年建立了類似的法庭。作為1862年英國議會透過的印度高等法院法的一部分,某些法院透過立法函件轉移到高等法院。1862年之前印度法律體系的一個突出方面是建立了兩個平行的法院:總統城市以外的最高法院和總統城市以外的莫福西爾法院。為了滿足居住在那裡的英國人的需求,英國司法體系也被複制。

結論

印度現有的法律結構並非一夜之間形成的。這個結構是在數年間逐步形成的。它根據情況經歷了許多變化。正義的概念並非新事物;它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印度擁有豐富的法律遺產。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是其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展示了該社會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徵。因此,在不瞭解其運作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情況下理解法律體系可能會很困難。

常見問題

Q1. 我們為什麼應該學習普通法?

A1. 普通法是一種基於先例的法律體系,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英國的君主制時代。這意味著新案件的判決方式取決於之前的案件和司法裁決。透過學習較新的法律體系,可以瞭解以往法律體系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這樣運作。

Q2. 古代是如何制定法律的?

A2. 印度法律主要從傳統的習俗和宗教戒律發展到基於憲法的現代、完全編纂的法案和法律。

Q3. 古代印度有多少法律?

A3. 瑪努法典(Manu Smriti)聲稱,在近代以前的印度法律體系中,大約有十八個基本的法律標題。

更新於:2023年3月10日

瀏覽量:587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