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下的收養


單親家庭、無子女的個人和無家可歸的孩子都可以從收養中受益匪淺。它使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夠在父母與子女的層面上建立聯絡。印度唯一處理收養的個人法是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某些個人法,包括伊斯蘭教、帕西教和基督教的個人法,禁止收養。

本文涵蓋了與收養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及其不足之處。它還探討了印度司法機關如何塑造收養環境。

什麼是收養?

該法案沒有明確定義“收養”一詞,但它是從摩奴法典(Manusmriti)繼承下來的印度教習俗,摩奴法典是達爾馬沙斯特拉(Dharamsastra)未編纂的印度教法之一。

在摩奴法典中,收養被定義為“收養他人之子並將其撫養為己子”。

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透過使用“孩子”(kid)而不是“兒子”(son)一詞,極大地擴充套件了“收養”的概念。“孩子”指的是男孩和女孩,而不僅僅是兒子。

由於社會的發展,需要制定具有成文性和一致性的法律來維護民主,因此任何收養都不能不遵循本法案中規定的程式進行。任何未遵守本法進行的收養都將無效。

有效收養的要素

根據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第6條,為了使收養合法,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 收養父母有能力並有權收養;

  • 提供收養的人有能力這樣做;

  • 被收養的人能夠被收養,並且收養是按照法案中規定的其他要求完成的。

誰可以收養孩子?

一個人必須是印度教徒並且有能力收養孩子才能收養孩子。如果一位印度教婦女想收養孩子,她必須遵守該法的第8條,而想收養孩子的印度教男子則必須滿足該法第7條中規定的標準。

印度教男性的收養能力

根據第7條,希望收養孩子的印度教男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 達到法定成年年齡;

  • 神智清醒;

  • 必須獲得妻子的積極同意。

  • 如果妻子因精神錯亂或其他情況而無法給予同意,則可以忽略此條款。

  • 如果當事人有多位妻子,則每位妻子都必須同意收養。

由於原告有兩任妻子,並且在收養前未獲得其中一位妻子的同意,因此在**Bhola等人訴Ramlal等人(AIR 1989 MP198)**案中對收養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當時聲稱,原告的妻子“失蹤了”,這可以等同於死亡。

馬德拉斯高等法院指出,即使妻子逃跑了,在她失蹤七年之前也不能宣告她死亡。只要妻子還活著,就認為需要每位妻子的同意。

如果妻子改變了宗教信仰或放棄了塵世生活,則不需要妻子的同意。

**Ghisala訴Dhapubai(2011)2SCC 298**案確認了這樣一個原則:妻子的許可必須以書面形式表達,或者必須透過肯定的或推定的行為以及她樂意這樣做的意願來證明。

印度教女性的收養能力

根據該法第8條,希望收養孩子的印度教婦女必須:

  • 已達到法定成年年齡;精神健康;

  • 是寡婦、離婚婦女或單身人士才能收養。

  • 如果她的配偶還活著,除非她的配偶給予許可,否則她將無法收養孩子。

  • 如果丈夫放棄了塵世生活,停止成為印度教徒,或被認為神志不清,則不需要他的同意。

收養的影響

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第12條描述了收養的影響。所有孩子的自然權利也適用於被收養的孩子。被收養的孩子擁有的任何財產,即使在收養後仍然屬於他。如果孩子受到任何關於他們可以與誰結婚的限制,例如1956年印度教婚姻法禁止的關係級別,這些限制在收養後也依然存在。

一旦收養完成,收養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取消收養。此外,孩子也不能放棄收養,也不能返回之前的家庭。

結論

被遺棄或成為孤兒的兒童受益於收養,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們現在有機會展現人類更人性化的一面。這是一個有益的計劃,嬰兒獲得與普通新生兒一樣的愛、關懷和關注。它同時也滿足了父母渴望孩子的願望。他們的嬉戲和笑聲在建築物的牆壁間迴盪。雖然可以進行一些調整,使所有收養法略微統一一些,

但由於其成功,現行法律不能被認為是無用的。為了確保每個人擁有平等的地位和獲得福利的機會,有必要解決由於時代變化和差距增多而造成的差距。由於所有宗教的個人法都變得一成不變,並且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因此需要一部統一的民法典。

常見問題

Q1. 法案第12條規定的收養有哪些影響?

A1. 根據1956年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第12條,自收養之日起,被收養的孩子將被視為其養父或養母的孩子,用於所有目的。

Q2. 印度教法中收養的有效性如何?

A2. 成功被收養的孩子將獲得給予親生孩子的所有權利。之後,孩子與之前的家庭切斷所有關係。但是,他仍然擁有在收養前擁有的任何財產。

Q3. 收養過程需要幾個月?

A3. 根據2015年《少年司法(關懷與保護)法》,每個孩子必須在兒童福利委員會認定其合法可供收養後才能被收養。通常,完成該過程至少需要兩個月。因此,在程式完成之前,任何新生兒都不能被放棄收養。

Q4. 最高法院關於收養的裁決是什麼?

A4. 法院裁定,從收養之日起,被收養的孩子應在所有方面都被視為其養父母的孩子。

Q5. 在印度可以收養21歲的孩子嗎?

A5. 因此,在印度,收養21歲的成年人並非可行。只有未達到法定成年年齡(即未滿18歲)的人才能被已達到法定成年年齡(即超過18歲)的成年人收養。

Q6. 在印度誰不能收養孩子?

A6. 根據印度教收養和贍養法的規定,有一些規則定義了男性和女性收養孩子的資格;但是,根據這些規則,以下人員不能收養孩子:

有3歲或以上親生或養子女的夫婦。

患有嚴重殘疾或慢性疾病,無法照顧孩子的夫婦。

  • 未成年人(未滿21歲)不能收養孩子;

  • 有犯罪記錄或被判犯有罪行的夫婦;

  • 單身男性不能收養女孩;

  • 任何艾滋病毒陽性者或患有其他可能影響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者;

  • 有吸毒、酗酒或成癮史的夫婦或個人;

  • 無法為兒童提供安全穩定環境的夫婦或個人。

更新於:2023年4月5日

瀏覽量:968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