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不罰:含義和定義


這句拉丁格言直接翻譯為“無法律,則無犯罪”。根據戴西的說法,英國人只受法律的約束。英國人可能會因違反法律而受到懲罰,但不會因其他任何罪行而受到懲罰。被告的生命和自由面臨風險這一事實支援了這一點。至關重要的是,他首先要確定自己在刑法中的位置。否則,對他因違反該法律而處以懲罰將是極端的殘酷行為。

這種保障在世界各地所有文明的法律體系中幾乎都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印度,而不僅僅是英國。根據禁止溯及既往刑事化的原則,該原則規定,除非法律明確宣佈某種行為為犯罪,否則該行為不能被視為犯罪,任何追溯性犯罪的制定在刑法中都應被視為無效。

什麼是無罪不罰?

“Nullum crimen sine lege, nulla poena sine lege” 這句話傳達了以下四個原則:

  • 刑法不具有溯及力。

  • 嚴格起草刑法。

  • 立法的確定性

  • 法律的可及性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無罪不罰”原則日益重要。紐倫堡法庭的法官不得不定義許多犯罪要素,因為國際罪行尚未確立。在整個審判過程中,根據其行為反人類的論點,檢方沒有得到任何關於這項追溯性刑事法規的保護。紐倫堡法庭的訴訟程式受到了批評。

無罪不罰原則的例證

如果一項新的法律規定不繫安全帶駕駛是非法的,那麼在該法律透過之前這樣做的人將不會被追究責任。然而,在法律透過之後,如果人們繼續不繫安全帶駕駛,他們可能會受到懲罰,因為這現在被明確定義為犯罪。

重要的案例法

此類的一些重要案例包括:

Soni Devrajbhai Babubhai訴古吉拉特邦政府及其他人案 (1991)

上訴人試圖將最近引入的關於嫁妝殺人的條款(印度刑法典第304-B條)適用於該條款插入之前發生的所謂事件的嘗試被駁回。涉事事件據信發生在1986年8月,而第304-B條於同年11月成為法律。根據法院的意見,追溯適用第304-B條將剝奪人們憲法第21(1)條保證的保護。

Selvi及其他人訴卡納塔克邦政府及其他人案 (2010)

在著名的Selvi訴卡納塔克邦政府案中,高等法院認定,第20條規定的保障措施是“控制個人與刑事司法系統之間互動關係的基本保護”。法院在描述這兩條規定的保障措施如何相互作用時強調,1978年的第四十四修正案賦予第20條和第21條不可剝奪的性質。

Rao Shiv Bahadur及其他人訴中央邦政府案 (1953)

印度最高法院對憲法第20(1)條作出瞭如下解釋。根據法院的意見,根據憲法第20(1)條,以判決或處罰某人是違法的。然而,使用與犯罪行為不同的方式對某人進行審判並不屬於上述條款中規定的禁令的範圍。

因此,不能認為某個審判是不合憲的。應該強調的是,除非存在基於歧視或違反其他基本權利的憲法異議,否則被指控犯有某種行為的人無權根據特定程式由陪審團進行審判。

Hirota訴McArthur案 (1948)

該宣告包含在道格拉斯法官在本案中的 concurring opinion 中,道格拉斯法官表示,“無罪不罰格言並非對主權的限制,而通常是正義原則”。該原則限制被告不公正地受法律約束,但它並沒有阻止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將日本政府領導人判決犯有戰爭罪,這一點得到了解釋。聲稱那些違反條約和承諾未經通知入侵各國的個人不應受到懲罰,這顯然是錯誤的。

結論

上述概念基本上指出,除非基於適用的法律,否則對犯罪者的懲罰不會產生任何功利主義目的。說無罪不罰原則的非溯及力是一項基本的法律原則,並非誇大其詞。該原則從個人權利的角度說明了確立公平審判權的保證。

從本質上講,透過先前制定的法規向個人發出“公平警告”的理念承認了他們在根據現有法律做出決策方面的自由。在印度,憲法第20(1)條維護了上述法律原則。

常見問題

Nullum crimen nulla a sine lege:這是什麼意思?

格言“nullum crimen sine lege”的意思是,沒有法律,罪行就無法成立。

在印度,nullum crimen nulla poena sine lege 是什麼意思?

“nullum crimen, nulla poena sine lege”(無罪不罰,無刑不罰)原則規定,除非立法者首先確定並公佈犯罪的名稱和處罰,否則行為不構成犯罪,也不需要處罰。

nulla poena sine lege 在實踐中是什麼樣的?

例如,如果一個城市認識到塗鴉現象,但沒有相關的法律,那麼 nulla poena sine lege 就會認為,在制定法律將這種行為定為犯罪之前,不能對塗鴉者進行處罰。

更新於:2023年10月6日

417 次瀏覽

啟動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