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讓票據:含義和型別


在不斷發展的商業世界中,始終攜帶大量現金並透過實物貨幣(鈔票)進行交易非常困難且不可行,原因有很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轉讓票據的使用應運而生。

可轉讓票據到底定義了什麼?

可轉讓票據是一張紙,其功能類似於合同,因為它概述了簽署該票據的一方與承諾支付款項的一方之間的理解。必須明確規定金額,並且可能有一個截止日期,在此日期之前必須支付或根據要求提供。可轉讓票據被歸類為匯票或本票。使用匯票來要求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給某人。另一方面,本票可以用來提供財務擔保,例如貸款擔保。

為了被視為有效,可轉讓票據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 它必須以書面形式簽署,並由出票人或簽發人簽字

  • 它必須包含無條件承諾或命令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

  • 它必須按要求支付或在固定或可確定的未來時間支付

  • 它必須支付給持票人或指定人。

重要的是,一旦簽發可轉讓票據,就可以透過背書和交付將其從一個人轉讓給另一個人。這意味著持有票據的人可以在票據背面簽字,然後將其交付給下一個人,然後下一個人成為新的持票人。

可轉讓票據在金融行業和商業交易中非常普遍,因為它是一種安全便捷的價值轉移方式。此外,它還具有易於轉讓的額外優勢,因此在商業領域被廣泛使用。

立法

1881 年的可轉讓票據法負責監管印度的可轉讓票據。

1881 年可轉讓票據法第 13 條將可支付給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本票、匯票或支票定義為可轉讓票據。

該法分為 147 個獨立的章節。第 4 條(本票)、第 5 條(匯票)、第 6 條(支票)和第 15 條是關鍵部分(背書)。

可轉讓票據的目的

可轉讓票據用於將資金從一個實體轉移到另一個實體。該票據可以轉讓給不同的當事方;這被稱為“可轉讓”。一旦票據被轉讓,則不再對持票人提出任何條件或要求。“不可轉讓”票據則不能轉讓或轉讓。因此,可轉讓票據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在將來需要額外資金時尤其有用。如前所述,某些可轉讓票據的例項可能會指定此付款的日期和時間,但其他票據則在需要時可用。

可轉讓票據的功能

用於付款的檔案稱為可轉讓票據。在支付款項之前,這些票據的所有權可以從一方轉讓到另一方。

在現代企業界,交易通常涉及鉅額資金。接收和傳送現金付款通常對雙方來說都是一項麻煩。

如今,專業人士經常使用允許轉移和支付大筆資金的特定檔案。其中一些檔案可能符合可轉讓票據的條件。

1881 年可轉讓票據法第 13 條將可轉讓票據定義為“本票、匯票或支票,可支付給指定人或持票人”。

但由於它們可以具有可轉讓性,因此許多其他票據,包括國庫券、股票認股權證、匯票等,在專業和習慣用語的背景下也被視為可交易的。此外,如果您要借錢給某人用於商業用途,請確保您瞭解他們是否有能力償還您。

可轉讓票據的型別

以下是主要型別的可轉讓票據:

個人支票

個人支票上寫有要支付的金額、持票人的姓名,並由在銀行存入資金的人(收款人)簽署和授權。

儘管技術提高了網上銀行的使用,但支票仍然用於各種付款。但是,個人支票確實有一個缺點,即與其他選擇相比,它們是一種相對緩慢的付款方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處理。

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是另一種可轉讓票據,旨在作為遊客在國外購物時替代外幣。

金融機構發行帶有序列號的旅行支票,並且金額預先支付且確定。它們使用雙簽名機制,要求支票購買者籤兩次名:一次在使用支票之前,一次在交易期間。只要兩個簽名匹配,發行支票的金融機構將絕對保證向收款人付款。

使用旅行支票,購買者可以避免擔心在度假時攜帶大量外幣,並且銀行為丟失或被盜的支票提供安全保障。

近年來,隨著技術創新導致出現更實用的海外付款方式,旅行支票的使用有所減少。旅行支票還存在其他安全問題,因為它們可能會被偽造,無論是支票的簽名還是實際的支票。由於交易的麻煩和兌現支票相關的費用,許多企業和金融機構不再廣泛接受旅行支票。簽帳金融卡和信用卡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旅行支票作為一種付款方式。

匯票

匯票與支票類似,因為它們保證向持有該票據的人支付一定金額。匯票廣泛可用,由金融機構和政府發行。但是,它們與支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價值通常有一個上限,通常為 1000 美元。

對於超過 1000 美元的需求,實體必須下達多個訂單。購買匯票後,購買者填寫收件人的資訊,指定金額,並將訂單傳送給指定的收件人。

與支票相比,匯票包含更少的個人資訊,支票僅包含傳送方和收件方的姓名和地址,而不包含其他個人資訊。如今,由於國際匯票無需在簽發時兌現,因此向國外匯款也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因此,它們使資金能夠以快速簡便的方式轉移。

本票

本票是雙方之間的書面協議,其中一方(付款人)承諾在將來的某個日期向另一方(收款人)支付特定金額的款項。與其他可轉讓票據一樣,本票包含承諾的所有相關細節,例如規定的本金金額、利率、期限、簽發日期和付款人的簽名。

本票主要用於幫助個人和企業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外的來源獲得融資。貸款人是簽發本票的人。

本票不像欠條那樣隨意,欠條只說明債務的存在,但它們也不像貸款合同那樣嚴格和正式,貸款合同更具體,並概述了不支付票據的後果以及其他影響。

2018 年可轉讓票據(修正)法案

2017 年 1 月 2 日,可轉讓票據(修正)法案在人民院提交,並於 2018 年成為法律。擬議法律修改了現行法律。該法案中定義了本票、匯票和支票。該法案還概述了未能尊重支票的後果以及涉及可轉讓票據的其他一些違規行為。

根據最近的一份通告,對於拒付支票,個人將需要支付高達 10,000 印度盧比以及 6% 至 9% 的利息。該法案還增加了一項條款,允許法院為因不誠實方(負責的人或公司)導致支票退票的人員命令支付臨時賠償。此類臨時付款不得超過支票總金額的百分之二十 (20%)。

存款證

金融機構和銀行提供存款證 (CD),這是一種產品,客戶可以將特定金額存入並保持一段時間不動,以換取獲得非常高的利率。

定期存款的利率通常會隨著期限的延長而逐漸上升。定期存款必須存到期滿才能取回本金和利息。因此,提前取款通常會被處以罰款。

銀行和信用合作社通常提供定期存款,但利率、期限限制和罰款金額差異很大。由於定期存款的利率遠高於儲蓄賬戶(高出三到五倍),大多數人在決定購買定期存款之前都會四處尋找最佳利率。

客戶之所以選擇定期存款,不僅因為其高利率,還因為其安全性與保守性,因為利率在整個期限內都是固定的。

結論

經濟依賴於談判工具,因為它們允許你進行商業交易,並確保你在提供商品或服務後獲得付款,而無需轉移任何現金。如果沒有保障付款人和收款人雙方的法律,經濟將無法像現在這樣平穩執行。此外,使用記賬本是另一種節省時間的絕佳方法,因為你通常會在對所有業務交易進行彙總時浪費時間。

常見問題

Q1. 支票是否屬於流通票據?

A1. 支票是一種流通票據,按需支付,可以透過背書進行進一步轉讓。

Q2. 盧比是否屬於流通票據?

A2. 請注意,根據印度貨幣法第 21 條,貨幣紙幣不屬於流通票據。

更新於: 2023年2月14日

769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