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撫養權:《1955年印度教婚姻法》第26條


在印度,婚姻被視為神聖且一生一次的事件。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已婚夫婦經歷了痛苦和不相容。在印度,婚姻不幸福的情況顯著增加,導致離婚和分居案件增多,其原因是多種社會經濟因素造成的。自從離婚合法化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離婚後問題的適當方法。

子女撫養權

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關於子女撫養權、教育、撫養費和探視權問題的充分答案。子女撫養權可以指離婚後子女居住地(實際撫養權)或誰對子女的撫養擁有法律權力(法律撫養權)。父母雙方在支援子女的成長和發展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父母必須將其視為首要任務,將子女培養成健康、快樂、樂於助人,受過良好教育,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人。因此,監護權立法的目標應該是確保兒童的成長和保護其利益。

《印度教婚姻法》第26條

《印度教婚姻法》第26條規定,在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監護權、撫養費和教育方面,法院可以根據其認為公平合理的原則,施加臨時命令和判決條款,只要這些條款儘可能接近未成年子女的意願。如果提起訴訟,法院還可以就判決後的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撫養費和教育問題作出命令和判決條款。法院還可以不時撤銷、暫停或修改此類命令和規定。

由此可見,法院有權判決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如果法院認為這樣做符合子女的最佳利益,並考慮其意願,可以隨時撤銷。

時間期限:法院必須在向被告發出傳票後60天內決定上述申請。

《1956年印度教未成年人及監護法》第13條

根據《1956年印度教未成年人及監護法》第13條,法院應只考慮一個引數,即兒童福利的首要考慮因素;此外,如果法院認為某人的監護權不利於未成年人的福利,則任何人均無權獲得監護權。

判決子女撫養權的考慮因素

法院在決定子女撫養權命令時,會考慮許多因素,包括:

  • 兒童的福利

  • 父母的意願

  • 孩子的意願

  • 孩子的年齡和性別

兒童的福利

《1890年監護人和受監護人法》第25條規定,在涉及未成年人監護和撫養權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福利應是首要考慮因素”。最高法院在**Rajinah訴Dhanpal**案中將此部分作為司法觀點提出。

在**Vesudevan訴Vishwa Laxmi**案中,喀拉拉邦高等法院以父親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因此有權獲得撫養權為由,將五歲以下孩子的撫養權判給了父親而不是母親。

父母的意願

父母的意願應予以考慮,但僅作為影響兒童福利的因素之一,如果兒童的福祉需要,可以忽略。

在**Fulkumari訴Budh Singh**案中,法院指出,雖然父母的願望並非決定性因素,但應給予相當大的重視。然而,如果執行這些願望會損害孩子,則應予以忽略。

孩子的意願

所有印度婚姻法中都有一項法定條款,即如果孩子年齡足夠大到可以表達意願,法院將考慮孩子的意願。

然而,在**1925年Murarilal訴Saraswati**案中,印度法院得出結論,孩子的意願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孩子能夠表達其明智偏好的年齡取決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或成熟度。法院在**Venkataramma訴Tulsai**案中駁回了孩子的意見,因為這些意見受到了廣泛勸說甚至折磨的影響。因此,法院認為,孩子的偏好是一個相關因素,但並不比孩子的福祉更重要。

孩子的年齡和性別

《1956年印度教未成年人及監護法》有一項立法條款規定,一般情況下,不應強迫16歲以上男性兒童和14歲以上女性兒童居住在其反對的監護權下。

印度教法允許的子女撫養權型別

子女撫養權

當一方父母獲得實際撫養權時,孩子將由其照顧,而另一方父母可以探視。這是為孩子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教養最常用的方法。當孩子還小時,他的環境令人滿意且豐富多彩。

共同撫養

在共同撫養的情況下,父母雙方都可以輪流照顧孩子。與普遍觀點相反,離婚配偶不必為了共同撫養而住在一起。共同撫養是最佳撫養選擇之一,基於兩個標準。沒有父母感到受騙。撫養權和探視權不可同日而語。共同撫養確保父母雙方都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其次,孩子得到父母雙方的愛。無論情況如何,父母離婚的孩子都會受到精神傷害。父母雙方給予孩子同等的關注。

第三方撫養

正如術語所暗示的那樣,沒有任何一個親生父母擁有撫養權。因為法院認為父母雙方都無法撫養孩子,給予他們任何一方撫養權都會對孩子有害。孩子的監護人必須與父母有親屬關係。

住所權

一方父母擁有唯一的撫養權。由於存在虐待行為史或無法使孩子受益,另一方父母完全與孩子分離。

結論

根據印度教法,子女撫養權考慮了確定子女撫養權的諸多方面,但主要關注的是年幼孩子的福祉,包括教育、撫養和膳食需求。此外,如果確定監護人的態度不符合孩子的福祉,法院有權撤銷撫養權。

常見問題

Q1. 印度教法中關於子女撫養權的法律是什麼?

A1. 對於未成年子女,離婚後,父母雙方享有平等的撫養權。如果沒有達成共識,家庭法院將決定誰可以保留孩子併為他或她做出重要的生活決定。

Q2. 在印度,父親可以帶走孩子離開母親嗎?

A2. 離婚後,父親有可能獲得孩子的撫養權。根據印度的子女撫養權規定,即使在正式分居後,離婚父母雙方也擁有對孩子的平等權利。當一方父母獲得撫養權時,另一方不會失去撫養權和對孩子的所有權利。

Q3. 在印度,父親在什麼年齡可以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A3. 如果母親無法照顧孩子,撫養權將轉移給父親。如果孩子13歲或以上,並表示希望與父親一起生活,法院將允許他。

Q4. 在印度,母親如何獲得孩子的全部撫養權?

A4. 最高法院在**Geeta Hariharan訴印度儲備銀行**案中裁定,只有在父親去世或缺席的情況下,母親才能尋求撫養權。然而,如果孩子是非婚生子女,此規定不適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母親有權獲得撫養權。

更新於:2023年3月17日

10,000+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