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猶太主義:定義和含義
反猶太主義的各種表現和事件,包括歧視行為、騷擾和暴力,持續存在,並對整個文明構成嚴重問題。它們可能採取含蓄的、隱蔽的或隱晦的形式。作為一種基於仇恨和偏見的意識形態,反猶太主義不僅對猶太人(個人或集體)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還威脅到所有人民人權的實現以及存在反猶太主義國家的整體安全。
此外,反猶太主義侵犯了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縱觀歷史,反猶太主義採取了許多不同的形式,從針對特定猶太人的言語或肢體虐待到暴徒、警察甚至種族滅絕的有組織的暴動。這個詞語首次出現在19世紀,儘管它仍然被用來指稱更早和更晚的反猶太事件。
反猶太主義的含義
德國記者威廉·馬爾 (Wilhelm Marr) 於1879年創造了“反猶太主義”一詞,用來指對猶太人的偏見或敵意。反猶太主義,常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仇恨,是對猶太人的敵意或偏見。歷史上記載的最嚴重的的反猶太主義事件是納粹犯下的浩劫。阿道夫·希特勒並非第一個反猶太主義者;反猶太主義的信念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
在歐洲中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猶太人被剝奪公民權,並被限制在猶太人居住區生活。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大規模的反猶太暴動席捲了俄羅斯帝國;最近,反猶太事件在歐洲、中東和北美的幾個地區有所增加。
反猶太主義的起源
莫里茨·斯坦施奈德 (Moritz Steinschneider) 對歐內斯特·雷南 (Ernest Renan) 觀點的回應是“反猶太主義”等詞語首次出現的地方。亞夫內·貝恩 (Alex Bein) 認為,“斯坦施奈德似乎最先使用了‘反猶太主義’這個複合詞,以其‘反猶太偏見’(即他對‘閃米特人’作為一個種族貶低)為理由挑戰雷南。”類似地,阿夫納·法爾克 (Avner Falk) 指出,奧地利猶太學者莫里茨·斯坦施奈德在1860年使用了“antisemitische Vorurteile”(反猶太偏見)一詞,標誌著德語“反猶太主義”一詞的首次使用。斯坦施奈德用這個詞來形容法國哲學家歐內斯特·雷南關於“閃米特種族”劣於“雅利安種族”的錯誤觀念。
在19世紀下半葉,關於種族、文明和“進步”的偽科學觀念在歐洲相當普遍,特別是自普魯士民族主義歷史學家海因裡希·馮·特里奇克 (Heinrich von Treitschke) 主動推廣以來。他創造的“猶太人是我們的不幸”這句話最終會被納粹廣泛使用。阿夫納·法爾克認為,與雷南相反,特里奇克基本上將“閃米特人”與“猶太人”同義使用。雷南則主要基於語言學理由將其用於指稱各種各樣的人。
喬納森·M·赫斯 (Jonathan M. Hess) 聲稱,該詞語的早期使用者旨在“強調他們自己的‘反猶太主義’與早期對猶太人和猶太教的敵對形式之間的根本區別”。
中世紀歐洲的反猶太主義
事實上,納粹德國實施的許多反猶太主義做法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在許多歐洲城市,猶太人被隔離在被稱為猶太人居住區的特定區域。在一些國家,猶太人也被迫戴上Judenhut(一種獨特的帽子)或在衣服上佩戴黃色標誌,以區別於基督徒。由於早期基督教禁止利息貸款,一些猶太人在銀行和金融領域崛起。
這導致了經濟上的憤怒,在14世紀和15世紀,導致猶太人被驅逐出包括法國、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在中世紀的大部分歐洲,猶太人被剝奪公民權和公民權利,包括信奉其宗教的權利。
有一個主要的例外:波蘭。1264年,波蘭國王博萊斯瓦夫五世虔誠者 (Bolesaw the Pious) 的一項公告賦予了猶太人個人、政治和宗教自由。但直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猶太人才在大部分西歐獲得了公民權和權利。
現代歐洲的反猶太主義
到中世紀末期,歐洲猶太人的處境並沒有多大改善,天主教改革重新引入了反猶太法律,並在天主教國家加強了隔離的猶太人居住區制度。然而,猶太人偶爾也會成為大屠殺的受害者,例如17世紀中期東正教烏克蘭人和天主教波蘭人之間戰爭期間發生的大屠殺,這與中世紀最致命的猶太人大屠殺不相上下。
直到18世紀末,西歐的猶太人都受到週期性的迫害;然而,啟蒙運動改變了這種情況,至少在西方是這樣。反猶太主義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儘管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倡導利用理性來消除他們認為是基督教信仰中的迷信,但他們的思想並沒有增加對猶太人的容忍。
啟蒙思想家將基督教的誕生以及一神教信徒實施的不公正和暴力歸咎於猶太人,而不是將十字架的釘死歸咎於猶太人。一些最著名的人物,如狄德羅 (Denis Diderot) 和伏爾泰 (Voltaire),嘲笑猶太人為一個堅持過時和迷信信仰的被排斥的種族。
直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歐洲猶太人的處境仍然岌岌可危。他們被視為被驅逐者,幾乎沒有公民權利。他們不是被單獨徵稅,而是作為一個群體被徵稅。他們被排斥在更大的社會之外,這促進了他們的宗教認同以及他們社群內部的機構,這些機構發揮著準政府和司法作用。
法國大革命為猶太人賦予了公民權,它代表著自由、平等和博愛。然而,尊重和權利取決於猶太人是否願意放棄他們長期以來的傳統以及對特定社群的歸屬感。“對猶太人個人來說,一切;對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來說,什麼也沒有”,這句話就具有這種含義。
結論
反猶太主義是對猶太人作為種族或宗教社群的仇恨或歧視。為了描述當時在中歐發生的反對猶太人的運動,德國煽動者威廉·馬爾 (Wilhelm Marr) 在1879年創造了“反猶太主義”一詞。
納粹的反猶太主義導致了浩劫,其中包含一個種族主義成分,因為它根據猶太人所謂的生物特徵來挑選猶太人,包括那些已經皈依其他宗教或其父母已經皈依其他宗教的人。與較早的反猶太偏見不同,這種型別的反猶太種族主義直到19世紀所謂的“科學種族主義”興起才出現。
常見問題
Q1. 你所說的日本的反猶太主義是什麼意思?
A1. 儘管存在一個規模較小且未被注意到的猶太人社群,但在日本,反猶太主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在二戰前夕日本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和宣傳開始傳播之前,該國沒有傳統的反猶太主義。納粹德國,日本在戰爭期間的盟友,敦促日本實施反猶太法律。
Q2. 反反猶太主義是什麼意思?
A2. 反反猶太主義是對反猶太主義或對猶太人的偏見的反對,並且與反猶太主義的歷史一樣,它漫長而複雜。
Q3. 次級反猶太主義是什麼意思?
A3. 被稱為“次級反猶太主義”的反猶太主義被認為是在二戰後出現的。人們經常聲稱,次級反猶太主義是由浩劫造成的,而不是儘管有浩劫而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