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質量因素



影響軟體的各種因素被稱為軟體因素。它們可以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因素是可以直接測量的因素,例如邏輯錯誤的數量;第二類因素是隻能間接測量的因素。例如,可維護性,但每個因素都需要進行測量以檢查內容和質量控制。

多年來,人們提出了許多軟體質量因素及其分類的模型。麥卡爾提出的軟體質量因素經典模型包括 11 個因素(McCall 等人,1977)。類似地,德意志和威利斯(1988)以及埃文斯和馬西尼亞克(1987)提出了包含 12 到 15 個因素的模型。

所有這些模型與麥卡爾模型並沒有實質性的差異。麥卡爾因素模型為軟體需求的分類提供了一種實用且最新的方法(Pressman,2000)。

麥卡爾因素模型

該模型將所有軟體需求分類為 11 個軟體質量因素。這 11 個因素分為三類:產品操作、產品修訂和產品轉換因素。

  • 產品操作因素 - 正確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用性。

  • 產品修訂因素 - 可維護性、靈活性、可測試性。

  • 產品轉換因素 - 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互操作性。

產品操作軟體質量因素

根據麥卡爾模型,產品操作類別包括五個軟體質量因素,這些因素處理直接影響軟體日常操作的需求。它們如下:

正確性

這些需求處理軟體系統輸出的正確性。它們包括:

  • 輸出任務

  • 所需輸出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不準確資料或不準確計算的負面影響。

  • 輸出資訊的完整性,可能會受到不完整資料的影響。

  • 資訊的最新程度,定義為事件與軟體系統響應之間的時間。

  • 資訊的可用性。

  • 軟體系統編碼和文件的標準。

可靠性

可靠性需求處理服務故障。它們確定軟體系統的最大允許故障率,並且可以指整個系統或其一個或多個獨立功能。

效率

它處理執行軟體系統不同功能所需的硬體資源。它包括處理能力(以 MHz 為單位)、儲存容量(以 MB 或 GB 為單位)和資料通訊能力(以 MBPS 或 GBPS 為單位)。

它還處理系統行動式單元(例如,位於行動式計算機中的資訊系統單元或放置在室外的氣象單元)的充電間隔時間。

完整性

此因素處理軟體系統安全性,即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以及區分應授予讀寫許可權的人員群體。

可用性

可用性需求處理培訓新員工和操作軟體系統所需的人員資源。

產品修訂質量因素

根據麥卡爾模型,產品修訂類別包括三個軟體質量因素。這些因素如下:

可維護性

此因素考慮使用者和維護人員識別軟體故障原因、糾正故障以及驗證更正成功所需的工作量。

靈活性

此因素處理支援軟體的自適應維護活動所需的功能和工作量。這些包括使當前軟體適應其他情況和客戶而無需更改軟體。此因素的需求還支援完善性維護活動,例如更改和新增軟體以改善其服務並使其適應公司技術或商業環境的變化。

可測試性

可測試性需求處理軟體系統的測試及其操作。它包括預定義的中間結果、日誌檔案,以及軟體系統在啟動之前執行的自動診斷,以找出系統的所有元件是否正常工作並獲取有關檢測到的故障的報告。這些需求的另一種型別涉及維護技術人員應用的自動診斷檢查,以檢測軟體故障的原因。

產品轉換軟體質量因素

根據麥卡爾模型,產品轉換類別包括三個軟體質量因素,這些因素處理軟體對其他環境的適應及其與其他軟體系統的互動。這些因素如下:

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需求傾向於使軟體系統適應其他環境,包括不同的硬體、不同的作業系統等。軟體應該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繼續使用相同的基本軟體。

可重用性

此因素處理在當前正在開發的新軟體專案中使用最初為一個專案設計的軟體模組。它們還可以使未來的專案能夠利用當前開發的軟體的給定模組或一組模組。預期軟體的重用將節省開發資源、縮短開發週期並提供更高質量的模組。

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需求側重於與其他軟體系統或其他裝置韌體建立介面。例如,生產機械和測試裝置的韌體與生產控制軟體介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