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視法:定義和含義
根據TeamLease的一項調查,約48%的印度人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歧視,尤其是在工作場所。大多數偏見基於種姓或宗教(18%)、年齡(22%)和性別(25%)。因此,為了遏制這種歧視,一些反歧視法被立法。
歧視的含義是什麼?
歧視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它區別對待不同的人。人們根據他人的身體、經濟、社會和智力地位來評判他人。此外,最常見的歧視形式可見於工作場所。在工作場所,它可能由單一因素或多種因素共同導致。工作場所歧視可能基於:資格;年齡;性別;殘疾,懷孕;原籍國;種族或膚色;以及宗教。
根據報告,德里、浦那和欽奈的員工經歷的偏見率最高,而艾哈邁達巴德的員工經歷的偏見率最低。令人驚訝的是,只有30%的受訪企業聲稱擁有正式的反歧視政策。
基於殘疾的歧視
殘疾歧視是指僱主或其他組織因申請人或僱員的殘疾而對其進行負面對待。這種不利的行為可以在招聘、薪酬、晉升等過程中看到。
印度透過成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締約方,承諾促進、維護和捍衛該公約中確認的權利。印度已經制定了不同的法案以禁止殘疾歧視。以下是根據該法案被視為“殘疾”的一些情況:失明,視力低下,麻風病治癒,聽力障礙,運動障礙,智力遲鈍和精神疾病。
1995年《殘疾人平等機會、權利保護和充分參與法案》規定,所有政府組織必須為殘疾人預留至少6%的空缺職位。此要求適用於所有職位,無論職位或晉升。
基於種姓的歧視
種姓歧視是影響印度約18%勞動力的偏見形式之一。根據1955年《公民權利保護法》,任何騷擾、傷害、惱怒、抵制、阻撓或侮辱受保護種姓成員的人,都可能被判處至少一個月至六個月的監禁,並處罰款。如果受保護種姓成員受到抵制,阻止他們與他人一起工作、與他們進行交易、從他們那裡獲得服務或從事通常在業務過程中進行的任何其他行動,則可以向警方報案。
反歧視法
雖然印度禁止某些形式的歧視,例如公平薪酬、性騷擾以及基於懷孕或殘疾的歧視,但其他形式的工作場所歧視,例如基於種姓、宗教或民族的歧視,在私營部門並未被禁止。然而,在公共部門,除了給予私營部門員工的保護外,員工還受到保護,免受基於種姓、信仰、膚色、性別、宗教或出生地點的歧視。
印度憲法中的許多條款為其公民提供某些基本權利,包括平等權。印度憲法第14條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根據第15條,國家不得基於宗教、種族、種姓、性別或出生地點進行歧視。除此之外,第16條規定,國家有權在招聘或提供就業方面為弱勢社會階層的成員制定例外規定。
但是,這些特殊權利只有在國家或其他政府實體(例如中央和州政府的政府辦公室有空缺職位)時才適用。
重要的反歧視立法
以下是印度一些禁止歧視的立法:
印度憲法——印度憲法禁止基於宗教、種族、種姓、性別或出生地點的歧視。它還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併為所有人提供法律的平等保護。
1989年《受保護種姓和受保護部落(暴行預防)法案》——這是專門為受保護種姓和受保護部落制定的特別立法,他們歷史上在印度面臨歧視和社會排斥。
1955年《公民權利保護法案》——該法案旨在預防和懲罰不可接觸制和其他形式的歧視行為。
1976年《同工同酬法案》——該法案旨在確保男性和女性從事相同工作獲得同等報酬。
2013年《工作場所女性性騷擾(預防、禁止和補救)法案》——這是一部特別法案,嚴格預防和處理工作場所對女性的性騷擾。
2019年《變性人(權利保護)法案》——該法案保護變性人的權利,並防止對其進行任何歧視。
2005年《保護婦女免受家庭暴力法案》——該法案禁止對婦女的家庭暴力,並在發生家庭暴力時為她們提供快速的法律追索權。
補救措施
如果您的任何權利受到侵犯或您感到受到歧視,您可以選擇適當的法律。例如,如果您受到歧視和/或您的權利受到侵犯,您可以根據印度憲法第32條直接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訴狀,根據第226條直接向高等法院提起訴狀,通常是在您永久居住地或事件發生地。
憲法還規定了一些基本義務,雖然這些義務不能在法庭上受到質疑,但理想情況下應該由政府執行。憲法第四部分第39條規定,國家有責任保證人民有適當的生計、住房、食物和就業機會,男女比例平等。
同工同酬
根據1976年《同工同酬法案》,僱主必須為男性和女性工人從事相同或性質類似的勞動或工作支付同等報酬。根據該法案第5條,任何僱主不得制定不利於女性的招聘程式,因為在工作方面與男性可獲得的工作相同或非常相似,包括在調動和晉升方面。
結論
根據歧視的型別,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反歧視法。但是,儘管有這些法律,歧視仍然以各種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加強和收緊這些法律的實施和執行。此外,還需要提高認識,以確保人們瞭解他們的權利,並在發生歧視時能夠獲得法律追索權。
常見問題
Q1. 誰對歧視負責?
A1. 除非僱主能夠證明他們已採取一切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防止歧視或騷擾的發生,否則當僱員以騷擾或歧視的方式行事時,僱主也負有法律責任。這被稱為“替代責任”。
Q2. 印度有哪些反歧視法律?
A2. 根據歧視的性質,例如基於種姓的歧視、基於性別的歧視、基於宗教的歧視、工作場所歧視等,存在不同的法律。然而,最常見的是印度憲法第三部分,它保護每個人的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