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含義與特徵


"侵略"一詞描述了各種可能對自己、他人或無生命物體造成傷害的行為。侵略的特點是意圖對他人造成痛苦。我們都會不時地感到憤怒,但持續或過度的侵略可能表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藥物濫用或其他醫療問題。

什麼是侵略?

侵略是指任何帶有意圖對另一生物造成身體傷害的行為,而該生物的生存本能告訴它要避免這種待遇。憤怒和仇恨可以透過侵略以各種原因表達,包括恐嚇和潛在的危險、成功地完成某事、展示所有權、應對焦慮、處理不適以及挑戰競爭對手。為了構成侵略行為,必須對另一個人採取具體的行動,而這個人有理由相信自己不想受到傷害。

跨文化侵略影響人際關係、職業和立法

經常看到“侵略和暴力”這兩個詞連在一起使用,彷彿它們是同一件事。侵略和暴力經常被互換使用,但它們並非一回事。暴力被定義為嚴重的、意圖造成嚴重傷害的身體侵略。換句話說:侵略不需要體力,但體力必然伴隨著侵略。假設你和你的兄弟發生爭吵,你失去理智,把書扔到房間裡。書意外地擊中了他的頭部,留下了一個你並沒有打算打他的瘀傷。這是一個涉及身體接觸的侵略行為,但它可能達不到暴力的程度。相反,暴力行為則是把你兄弟推到障礙物上,然後出於傷害他的意圖打他。侵略行為不僅可能違反規範,也可能造成身體傷害。除了影響人際關係外,它還可能對一個人的職業和司法系統產生嚴重影響。

非理性侵略

衝動性侵略,也稱為情緒性或反應性侵略,其特點是毫無理由地爆發憤怒。杏仁核、垂體和伏隔核灰質都參與大腦的急性威脅反應系統,當一個人一時衝動地採取侵略行為時,尤其是在憤怒是根本原因的情況下,該系統就會被啟用。這種暴力很少是有意的,而且總是發生在危機中。衝動性侵略的一個例子是,當另一個司機在交通中超車時,暴力和憤怒地做出反應。

基於手段的攻擊

工具性侵略,通常稱為機會性侵略,是指為達到某種更大目標而採取的侵略行為。為了達到某個戰略目標而採取的侵略被稱為“工具性侵略”。這種敵意的一個例子是在搶劫過程中傷害某人。侵略者的動機是經濟利益;如果受害者拒絕付錢,他們將訴諸暴力。

侵略行為中的意圖

攻擊任何不想被攻擊的人是侵略的最終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理由解釋為什麼他們這樣做。侵略可能是面對身體或情感痛苦時的保護機制,也可能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例如偷走他人的財物。

侵略受精神控制

侵略涉及大腦的幾個不同區域。海馬體、下丘腦和導水管周圍灰質都在識別危險和引發情緒反應方面發揮作用。然而,前額葉皮層對我們是否會根據這些情緒採取行動有一定的發言權。

隱蔽的侵略

侵略也可以間接地表現出來,這被稱為被動侵略。這種行為仍然對他人有害,但更難以察覺和應對。被動侵略的行為可能包括故意忽略某人或“忘記”完成分配給你的任務。

反應性侵略

對任何事情做出反應的侵略被稱為反應性侵略。這種暴力是自發的,通常源於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反應性敵意包括在受到侮辱後毆打某人的行為。

微侵略

是對弱勢群體的細微偏見形式。即使某人並不打算用他們的微侵略行為傷害另一個人,但從長遠來看,它們仍然可能對目標造成有害影響。

為什麼人們會訴諸侵略行為?

侵略行為背後的意圖是對一個表示不想被傷害的人造成傷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由去做這樣的事情。侵略可能是某些人對不適或焦慮的反應。相反,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例如竊取另一使用者的金錢或財產以滿足財務或物質需求。

結論

侵略是一個多方面的術語,貫穿一個人的一生。侵略行為的傾向以及實施侵略行為的環境似乎是更大模式的一部分。然而,某些情況可能會引發這種敵意。在考察年齡時,這似乎是普遍存在的。相反,在嬰兒期,暴力行為可能會帶來好處;那些是家庭主要照顧者或成年生活中養家餬口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親密伴侶虐待的受害者。侵略和自殺意念與老年人的身體殘疾和個人空間的侵犯有關。上面列出了一些可能出現侵略行為的情況的例子。預防侵略的策略可能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減少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由於侵略行為可能對個人和社會產生嚴重後果,因此這一點至關重要。侵略行為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其原因和症狀可能因年齡組而異。對於醫療保健人員來說,瞭解這些資訊非常重要,因為他們經常與暴力行為的受害者和施暴者打交道。因此,護士必須理解這些與年齡相關的差異,才能正確地設計和制定有效的干預和預防策略。

更新於:2022年12月22日

802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