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與青春期
青春期是身體和心理發展的時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情緒和行為。在這個階段,年輕人更容易受到敵意的影響,無論是作為施暴者還是受害者。攻擊性被定義為旨在對他人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的行為。

攻擊與青春期
攻擊性是一種複雜的行為,它可能在青春期出現,這是一個快速的身體、情緒和認知發展的時期。雖然並非所有青少年都具有攻擊性,但在人生這個階段,攻擊傾向的增加並不罕見。身體攻擊、言語攻擊和關係攻擊是青少年中最常見的敵意形式。毆打、踢、推以及其他形式的身體暴力是身體攻擊的例子。辱罵、嘲笑以及其他形式的言語虐待是言語攻擊的例子。關係攻擊是透過社會操縱他人來傷害他們,例如散佈謠言或將他們排除在社交活動之外。
遭受攻擊的青少年可能會遭受各種長期的影響。這可能導致焦慮、抑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以及身體健康問題。它還會損害學業成績,增加物質依賴的風險,並使建立和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困難。
攻擊的形式
根據各種特徵,攻擊性可以分為多種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見攻擊型別的例子:
身體攻擊——身體攻擊是指使用身體力量,例如毆打、踢、推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身體暴力,來對他人造成傷害。
言語攻擊——言語攻擊被定義為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來攻擊、批評、侮辱或威脅他人。大喊大叫、辱罵、威脅或使用不愉快的語言都是例子。
關係攻擊——關係攻擊,也稱為社會攻擊或間接攻擊,包括利用社會關係來傷害他人。散佈謠言、孤立、社會操縱和破壞關係都是這種行為的例子。
反應性攻擊——反應性攻擊是作為對感知到的威脅、挑釁或刺激的反應而發生的。它是一種本能的和快速的反應,旨在防禦或報復感知到的威脅或挫折的原因。
工具性攻擊——工具性攻擊是為達到特定目標或預期結果而使用的攻擊性。攻擊的動機是透過有計劃的策略來獲得某種東西或控制他人,而不是憤怒或刺激。
敵意性攻擊——敵意性攻擊是由憤怒、仇恨或傷害他人的願望驅動的。它不是目標導向的,通常是個人衝突、怨恨或感知到的冒犯的結果。
網路攻擊——隨著數字通訊的發展,網路攻擊是指使用電子裝置和線上平臺從事攻擊性行為,例如網路欺凌、線上騷擾或傳播有害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型別的攻擊並非相互排斥,個體可能會根據情況和潛在因素表現出多種攻擊行為。

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因素
多種因素都會影響青少年的攻擊行為。這些因素可以相互作用,並促成攻擊性行為的發展或表現。以下是一些與青少年攻擊行為相關的最常見因素:
生物因素——青少年的荷爾蒙變化,特別是睪酮水平的升高,可能會影響攻擊性。有些人可能由於遺傳原因而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認知因素——青少年某些認知過程和偏見可能導致攻擊性。例如,衝動控制、問題解決、換位思考和情緒管理方面的困難可能會增加攻擊性行為的可能性。
媒體的影響——接觸暴力媒體內容(例如暴力電子遊戲、電影或電視節目)的青少年可能會對攻擊性麻木,並更容易參與攻擊性行為。
心理因素——個體心理特徵可能導致青春期出現攻擊性。例如,低自尊、挫折、難以控制憤怒、有創傷或虐待史、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品行障礙、對抗性違抗障礙或某些人格障礙)或物質成癮等。
環境因素——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會強烈影響他們的攻擊性水平。
家庭環境——嚴厲或不一致的養育方式、家庭衝突、家庭暴力或忽視都會影響青少年的攻擊行為。
同伴的影響——與具有攻擊性或犯罪行為的同伴交往、遭受欺凌或成為受害者,或屬於一個美化攻擊性的社會群體,都會增加參與攻擊性行為的風險。
社群和社會因素——生活在高犯罪率地區,目睹社群暴力、貧困和社會不平等,都會導致青少年攻擊行為。
容易出現攻擊行為的兒童特徵
注意力缺陷,通常稱為多動症,主要是遺傳的。表現出這種不安分、衝動行為方式的兒童並不一定一開始就具有攻擊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部分兒童會變得具有攻擊性。他們在社交場合和遊戲中難以輪流等待,這會導致報復和衝突。當多動症和品行障礙在年幼時相互作用時,長期預後非常黯淡。
在開始暴力行為之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智商比守法同齡人低8-10分。易怒和暴躁、缺乏社會意識和焦慮以及尋求刺激的行為都會導致行為問題。兒童的品質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複雜的。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環境更多地受到他們的行為和決定的影響。可能會有分水嶺時刻,關鍵決定會決定未來的走向。因此,影響後期結果的不僅僅是年輕人反社會行為的數量,還有這種行為如何塑造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這具有重要的干預意義。
與朋友和學校的困難
這些孩子在學校操場上無法參與遊戲和輪流等待,而不會打擾他人或變得具有敵意。同伴的拒絕通常是迅速的,孩子們會與其他擁有相同理想的反社會兒童交往。那些閱讀困難的孩子在畢業時通常沒有任何文憑,因此失業。這可能會導致暴力行為的持續。
父母對孩子情緒和態度的影響
困難經常可以追溯到童年。許多發展出行為問題的幼兒都具有混亂的依戀模式,在短暫離開後與父母團聚時會表現出焦慮、憤怒和痛苦。這種不良行為通常是對可怕的、難以接近的和不一致的養育方式的反應。母親談論自己父母關係的方式在情緒上扭曲、混亂,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就高度自信地預測嬰兒依戀的穩定性。
到童年中期,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很可能會誤解他人的中性舉動為敵意,並且難以評估他人的感受。他們不善於制定建設性的衝突解決方法,而是認為攻擊性會有效。這種對輕微挑釁都容易冒犯的傾向反映在對不尊重的街頭敏感性上,這可能導致迅速的報復。這反映了這些年輕人由於多年的挫折和失敗而形成的低自尊和對抗性的世界觀。有些人認為具有攻擊性有助於他們感覺良好並賦予他們力量。
結論
青少年攻擊性是一個普遍但嚴重的問題。它通常是由不滿引起的,並且可能由多種生物學、認知、環境和心理原因造成。瞭解這些特徵對於識別、預防和治療青少年的攻擊行為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