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重 - 快速指南
舉重 - 概述
舉重是一項競技運動,需要以漸進的方式舉起沉重的重量。它不僅考驗個人的體能,還考驗其爆發力,即在最短時間內舉起重量的彈道動作。
這項運動起源於古埃及和古希臘社會,並在19世紀的1896年雅典奧運會上首次進入國際賽場。從那時起,它的普及程度成倍增長,並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練習和關注。
舉重運動員需要完成兩個基本動作——抓舉和挺舉。前者是一個連續的動作,將槓鈴以伸展的姿勢舉過頭頂;後者是一個離散的過程,包括將槓鈴舉到肩部,然後以伸展的姿勢舉過頭頂。
運動員需要逐漸舉起更重的槓鈴。計分基於參賽者舉起合格重量後的累積重量。得分最高者獲勝。
隊伍規模
在舉重運動中,比賽由國際舉重聯合會 (IWF) 舉辦。每個國家允許派出一支由十名男運動員和九名女運動員組成的隊伍,但只有八名男運動員和七名女運動員可以參賽。事實上,每個級別只允許一名運動員參賽。
參賽國家
舉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競技運動之一。作為一項力量測試專案,它擁有大量的粉絲。亞洲和非亞洲國家都大量參與亞運會、世界舉重錦標賽和奧運會,這證明了它在世界上的普及程度。
在亞洲國家中,舉重在中國和哈薩克等國家非常流行,這兩個國家也在世界舉重錦標賽和夏季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獲得獎牌最多的國家之列。
伊朗、印度尼西亞、韓國、越南、泰國、日本、烏茲別克和伊拉克對舉重運動的支援力度巨大,這些國家也都有培養出該運動專案冠軍的歷史。
在最近結束的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上,來自32個國家的約200名舉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其中中國、哈薩克和韓國的參賽人數最多。
在美國等非亞洲國家中,美國在舉重比賽中的表現最佳。美國的成功歸功於國家管理機構美國舉重協會 (USAW) 的不懈努力。全國錦標賽和美國公開賽是USAW舉辦的舉重比賽的巔峰賽事。
這項運動起源於希臘,在土耳其、烏克蘭、保加利亞、俄羅斯、希臘等歐洲國家得到廣泛支援。歐洲舉重聯合會認可、組織和推動該地區所有主要的舉重賽事。
舉重 - 比賽環境
比賽臺
比賽臺是一個正方形區域,尺寸為4米×4米,所有舉重動作都必須在上面進行。比賽臺可以由塑膠、木材或任何堅固材料製成,但必須覆蓋防滑材料。如果比賽臺的顏色與周圍地板的顏色相同,則比賽臺頂部邊緣必須有150毫米寬的不同顏色邊框。此外,比賽臺的高度不得超過地面150毫米。
比賽場地(舞臺)
比賽場地包括比賽臺和周圍的地板。與比賽臺一樣,它也是正方形,尺寸為10米×10米。從裁判席測量,最大高度允許為10米。放置比賽臺時,比賽臺與舞臺的固定距離,距比賽臺前緣至少2.5米,距後緣至少2米。限位杆的最大高度和寬度為200毫米。
熱身區
為參賽者提供熱身區,儘可能靠近比賽場地,其唯一目的是讓參賽者為比賽做好準備。熱身區必須配備基本的必需品,例如根據參賽者編號的比賽臺、槓鈴、粉筆等。
舉重 - 器材
比賽中使用許多器材。下面詳細介紹每種器材。
槓鈴
槓鈴是一根長杆,兩端連線著配重。舉重比賽中使用的槓鈴均經國際舉重聯合會 (IWF) 認證。它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 槓鈴杆
- 槓鈴片
- 卡子
槓鈴杆
槓鈴杆由鋼製成,兩端帶有直徑較大的旋轉套筒。套筒的旋轉使槓鈴片的旋轉慣性最小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受傷的可能性。根據IWF制定的規範,男子槓鈴重20公斤,長2.2米,軸直徑28毫米。女子槓鈴重15公斤,長2.01米,軸直徑25毫米。槓鈴杆上還設有稱為刻紋的紋理,男子槓鈴的刻紋位於中心位置,女子槓鈴則沒有。
槓鈴片
槓鈴片,也稱為緩衝片,採用橡膠設計,便於每次舉起後從不同高度放下槓鈴。根據IWF的規定,舉重比賽中使用以下重量範圍為0.5公斤至25公斤,並有指定顏色的槓鈴片。
重量 | 顏色 |
---|---|
25 公斤 | 紅色 |
20 公斤 | 藍色 |
15 公斤 | 黃色 |
10 公斤 | 綠色 |
5 公斤 | 白色 |
2.5 公斤 | 紅色 |
2 公斤 | 藍色 |
1.5 公斤 | 黃色 |
1 公斤 | 綠色 |
0.5 公斤 | 白色 |
所有槓鈴片上都應標明其各自的重量,最大槓鈴片的直徑應為450毫米,公差為±1毫米。
卡子
使用兩個2.5公斤重的卡子將槓鈴片固定在槓鈴杆上,以防止它們脫落。
粉筆
參賽者將粉筆塗抹在手和鎖骨以上部位,以保持乾燥,並防止槓鈴移動。
資訊裝置
除了舉重器材外,還使用資訊裝置來檢查運動員舉起重量所用的時間並計算得分。
電子裁判燈光系統
控制箱上有三個裁判。該系統配有兩個紅色和白色的按鈕和一個訊號裝置。它是一個位於比賽臺前方,距比賽臺高度為0.5米的裝置,用於發出放下的聲光訊號。
秤——舉重場地配備精度為10克、量程為200公斤的秤。
計時鐘——使用能夠連續執行15分鐘的計時鐘。它應該是倒計時型別的,最小刻度為1秒。電子鐘必須在分配給舉重運動員的剩餘時間為90秒和30秒前發出自動聲響訊號。
嘗試板——嘗試板上寫有參賽者的姓名、其IWF/IOC國家程式碼、嘗試次數、起始編號和要舉起的重量。
計分牌——為了記錄和記錄各種比賽的進展和結果,在比賽場地的各個地方都設定了計分牌。
舉重 - 服裝
服裝
運動員穿的服裝必須是緊身的。可以是一件式或兩件式,無領,必須包裹軀幹。參賽者需要確保服裝不遮蓋膝蓋或肘部。他/她可以在服裝內穿一件T恤。他們也可以選擇在服裝內或外穿緊身體操服,但要確保它不遮蓋膝蓋。如果穿襪子,襪子高度不得超過膝蓋,並且不得遮蓋任何繃帶。
舉重鞋
對舉重運動員使用的鞋的材質、鞋底最大高度或形狀沒有限制。只對鞋的上部高度有限制,其高度從鞋底頂部算起不得超過130毫米。鞋子的用途是提供穩固的站姿、穩定性和在舉重時保護參賽者的腳。
腰帶
腰帶不得穿在服裝裡面,寬度不得超過120毫米。
膏藥、膠帶和繃帶
這些部件只能戴在手、手腕和膝蓋上,不過膠帶和膏藥可以戴在手指或拇指上。佩戴這些服裝時,需要遵循一些明確的規則。
使用的材料可以是皮革或紗布。
也可以佩戴護膝。
對手腕(100毫米)和膝蓋(300毫米)上使用的繃帶長度有限制。肘部、軀幹、大腿、小腿和手臂不得纏繞任何繃帶。
只允許一種型別的繃帶。
繃帶和身體之間應留有間隙。
如何進行舉重比賽?
舉重比賽要求運動員嘗試兩種舉法——即抓舉和挺舉。獲勝者通常根據每種舉法和總和(包括兩種舉法的組合)舉起的最大重量來決定。
在舉重比賽中,必須按以下順序用雙手執行兩種舉法:
- 抓舉
- 挺舉
對於每種舉法,參賽者最多允許三次嘗試。
抓舉
參賽者需要將放在其腿前、掌心朝下握住的水平槓鈴,從比賽臺舉起,直到雙手完全伸展過頭頂。這必須透過一個動作完成,可以採用彎腿或分腿姿勢。
在執行舉重動作期間,比賽臺上只有腳可以觸碰,其他部位不得觸碰。舉起的槓鈴必須保持靜止狀態,手臂和腿部完全伸展,雙腳與舉起槓鈴前的姿勢相同。一旦運動員的整個身體靜止不動,裁判發出放下重量的訊號,抓舉就完成了。
挺舉
在這種型別的舉重中,第一部分是挺舉。參賽者需要將放在其腿前、掌心朝下握住的水平槓鈴,從比賽臺舉到肩膀。
允許腿部分開或彎曲,但在達到最終姿勢之前,槓鈴重量不得觸及胸部,儘管在舉起過程中可以滑過大腿。然後應將其放在胸部乳頭上方、完全彎曲的胳膊上或鎖骨上。在進行挺舉之前,雙腳應回到舉起重量之前的同一位置。
舉起的第二部分是**挺舉**。從抓舉姿勢開始,舉重運動員需要伸直彎曲的腿和胳膊,使身體處於完全伸展的姿勢,並牢牢握住槓鈴。參賽者需要確保雙腳回到舉起重量之前的同一位置。一旦裁判發現其所有身體部位均保持不動,他們就會發出訊號讓舉重運動員放下槓鈴,確保抓舉和挺舉完成。
每個舉重運動員有三次嘗試進行抓舉和挺舉。在第一階段,參賽者需要依次進行三次抓舉嘗試。休息10分鐘後,舉重運動員進行三次挺舉嘗試。
裁判
任命三名裁判,每位裁判對一次舉重擁有同等的決定權和裁決權。
舉重運動員嘗試舉起槓鈴後,裁判需要發出“放下”訊號。“放下”訊號可以是“成功舉起”,透過按下白色按鈕發出訊號;也可以是“失敗舉起”,透過按下紅色按鈕發出訊號。
一旦三名裁判中有兩名裁判做出相同的決定,就會向舉重運動員發出正確的“放下”訊號,使其將槓鈴放下到平臺上。累積“放下”訊號顯示3秒後,將顯示個別裁判的決定。
如果任何參賽者未按照規定的規則和條例放下槓鈴,裁判有權推翻其決定。必須在原始決定後的三秒鐘內更改決定。如果超過規定的三秒鐘,裁判可以透過舉起紅旗來更改其決定。
計分
每次舉重都有一個官方規定的重量。參賽者必須嘗試舉起官方規定的重量以獲得最高分數。然後,舉重運動員可以在比賽過程中選擇嘗試舉起更大重量的槓鈴。
一旦每個舉重專案的最高重量確定,抓舉的總重量將與挺舉的總重量相加。舉起總重量最高者將被評為冠軍。如果出現平局,則體重較輕者被宣佈為冠軍。如果體重也相同,則先嚐試舉重者被宣佈為獲勝者。
錯誤動作
舉重專案中不允許出現以下動作,如果發現任何參賽者出現這些姿勢和錯誤嘗試,他們可能會收到“失敗舉起”的“放下”訊號。
除了雙腳外,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應接觸平臺。
舉重完成時,手臂應完全伸展。否則,舉重將被判為“失敗舉起”。
不允許在手臂伸展過程中停頓。
恢復過程中肘部不得彎曲。
在裁判發出訊號之前,舉重運動員不得將槓鈴放回平臺上。
裁判發出訊號後,舉重運動員不應丟下槓鈴,而應從肩部高度放下槓鈴。
如果舉重運動員未能使雙腳和槓鈴與軀幹平面保持一致和平行,則將被視為錯誤動作。
舉重開始時沒有面向主裁判,被視為錯誤姿勢。
進行抓舉時,不得停頓,舉重運動員的頭部也不得接觸槓鈴。
進行挺舉時,在將槓鈴放在胸部之前,槓鈴的任何部位不得接觸大腿、膝蓋、肘部或手臂。
舉重 - 變種
在舉重比賽中,舉重運動員根據體重參加不同的級別。國際舉重聯合會(IWF)認可三個年齡組,以劃分他們的活動,即:
**青年組** - 17歲及以下。
**少年組** - 20歲及以下
**成年組** - 20歲以上。
男子和少年男子組有八個級別:
- 56公斤
- 62公斤
- 69公斤
- 77公斤
- 85公斤
- 94公斤
- 105公斤
- 105公斤
女子和少年女子組有七個級別:
- 48公斤
- 53公斤
- 58公斤
- 63公斤
- 69公斤
- 75公斤
- 75公斤以上
青年男子組(男孩)有八個級別:
- 50公斤
- 56公斤
- 62公斤
- 69公斤
- 77公斤
- 85公斤
- 94公斤
- 94公斤以上
青年女子組(女孩)有七個級別:
- 44公斤
- 48公斤
- 53公斤
- 58公斤
- 63公斤
- 69公斤
- 69公斤以上
所有這些比賽必須按照國際舉重聯合會(IWF)規定的規則和條例依次進行。
舉重 - 冠軍
全年世界各地都會舉辦無數舉重比賽。其中,只有一部分比賽由國際舉重聯合會(IWF)承辦、組織和監督。這些比賽實施國際舉重聯合會(IWF)制定的規則和條例。在所有比賽中,世界舉重錦標賽和奧運會舉重比賽是最重要的比賽。
世界舉重錦標賽每年舉行一次,而奧運會舉重比賽則每屆夏季奧運會舉行一次,即每四年一次。但是,1964年、1968年、1972年、1976年、1980年和1984年夏季奧運會期間舉行的比賽被視為當年世界舉重錦標賽。
舉重——冠軍中的冠軍
許多舉重冠軍在各個級別和比賽中贏得了金牌、銀牌和銅牌。下面列出其中一些冠軍的詳細資訊。
哈利爾·穆特魯
哈利爾·穆特魯是一位土耳其舉重運動員,他連續三屆奧運會獲得金牌。他創造了20項世界紀錄。此外,他還獲得了五次世界冠軍和九次歐洲冠軍。
他參加了1992年奧運會並獲得第五名。1996年,他打破了世界紀錄並獲得金牌。在2000年奧運會上,他還獲得了抓舉和挺舉專案的金牌。他因服用類固醇於2005年被禁賽,在2008年奧運會上,他表示自己無法舉起目標重量,因此被取消參賽資格。
廖輝
廖輝是一位中國舉重運動員,他是奧運會冠軍,還在69公斤級抓舉、挺舉和兩項總和中創造了紀錄。
他於2007年打破了青年世界紀錄,並在2008年奧運會上獲得金牌。2009年和2013年舉行的世界錦標賽對他來說也很順利,他在這兩屆比賽中都獲得了金牌。
廖輝因服用違禁藥物於2011年被禁賽。禁賽於2012年解除,他在2013年世界錦標賽上再次打破了抓舉、挺舉和兩項總和的紀錄。
哈菲茲·蘇萊曼諾格魯
哈菲茲·蘇萊曼諾格魯是一位退役的土耳其舉重運動員,祖籍亞塞拜然。他於1985年在亞塞拜然開始了他的舉重生涯,並進入蘇聯隊。
他於1989年為蘇聯贏得了世界冠軍和歐洲冠軍頭銜。之後,他移居土耳其,並在1990年世界錦標賽和1991年歐洲錦標賽上獲得金牌。
他還參加了奧運會,但未能獲得任何獎牌。在1998年和1999年世界錦標賽上他也未能成功,因此被土耳其舉重錦標賽除名。
納伊姆·蘇萊曼諾格魯
納伊姆·蘇萊曼諾格魯是一位土耳其舉重運動員,他創造了挺舉190公斤的紀錄。他16歲時創造了他的第一項紀錄,之後他加入了蘇聯抵制行動。然後他搬到土耳其並獲得了土耳其國籍。
他參加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並獲得金牌。他還參加了1989年世界錦標賽並獲得金牌。他在1992年獲得了他的第二枚奧運會金牌。在1996年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後,他退役了。
蒂格蘭·格沃爾格·馬蒂羅相
蒂格蘭·格沃爾格·馬蒂羅相是一位亞美尼亞舉重運動員,他在2004年歐洲青年錦標賽上獲得了他的第一枚金牌。次年,他在青年組的同一錦標賽中獲得金牌。
2006年,他作為一名成年運動員首次亮相,在世界舉重錦標賽上獲得第六名。在2007年世界錦標賽上,他獲得銀牌,次年,他在世界舉重錦標賽上獲得金牌。
在2008年奧運會上,他為他的國家贏得了銀牌,成為亞美尼亞最年輕的奧運獎牌獲得者。在2009年世界錦標賽上,他獲得銀牌,但在2010年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再次獲得金牌。由於背部受傷,他未能參加2012年奧運會。
努爾坎·泰蘭
努爾坎·泰蘭是一位土耳其舉重運動員,她擁有六項世界紀錄。她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她還在48公斤級創造了五項世界紀錄。
在世界錦標賽上,她獲得一枚金牌、兩枚銀牌和兩枚銅牌,而在歐洲錦標賽上,她獲得了七枚金牌。由於興奮劑檢測呈陽性,她於2011年被禁賽四年。
祖爾菲婭·欽尚洛
祖爾菲婭·欽尚洛是來自哈薩克的舉重運動員。她在2012年奧運會上創造了世界紀錄。她還在2014年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金牌。
在倫敦奧運會上,她抓舉92公斤,挺舉131公斤,總計226公斤。這讓她獲得了第一名和金牌。此外,她還在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金牌,在亞運會和青年奧運會上獲得銀牌。
卡納姆·馬萊斯瓦里
卡納姆·馬萊斯瓦里是一位印度舉重運動員,曾九次獲得全國冠軍。她在52公斤級獲得了兩次冠軍,在54公斤級獲得七次冠軍。
她從1992年開始職業生涯,在亞洲運動會上獲得三枚銀牌。她還在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過銅牌。
此外,她在2000年悉尼夏季奧運會上獲得一枚銅牌。她獲得了拉吉夫·甘地克謝爾·拉特納獎、蓮花勳章和阿朱納獎。在1995年世界錦標賽和亞洲運動會上,她獲得了金牌。在1998年亞洲運動會上,她獲得了一枚銀牌。
亞歷山德拉·克萊諾夫斯卡
亞歷山德拉·克萊諾夫斯卡是一位波蘭舉重運動員,為她的國家贏得了許多獎牌。她首次出現在2000年奧運會上,獲得第五名。
在2001年世界錦標賽上,她以202.5公斤的成績獲得世界冠軍。2002年,她接受了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因此被禁賽兩年。
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上,她都沒有獲得任何獎牌。她在2008年舉起212公斤的重量,贏得了世界冠軍。
曹磊
曹磊是中國舉重運動員,於2001年開始職業生涯,並在亞洲錦標賽上獲得金牌。2002年,她獲得了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2005年,她參加了東亞運動會並獲得金牌。
2006年,她在世界舉重錦標賽和亞洲運動會上分別獲得兩枚金牌。在200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她再次獲得金牌;2008年,她在75公斤級比賽中獲得金牌,抓舉128公斤,挺舉154公斤,總成績339公斤。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