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有效的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SDLC) 應產生一個高質量的系統,滿足客戶期望,在時間和成本評估範圍內完成,並在當前和計劃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中有效、高效地工作。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SDLC) 是一種概念模型,其中包括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開發或更改系統的策略和程式。

分析師使用 SDLC 來開發資訊系統。SDLC 包括以下活動 -

  • 需求
  • 設計
  • 實施
  • 測試
  • 部署
  • 運營
  • 維護

SDLC 的階段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它明確地將工作分解成實現新的或修改後的資訊系統所需的階段。

SDLC Phases

可行性研究或規劃

  • 定義現有系統的問題和範圍。

  • 概述新系統並確定其目標。

  • 確認專案可行性並生成專案進度表。

  • 在此階段,還考慮了系統的威脅、約束、整合和安全。

  • 在此階段結束時,將建立整個專案的可行性報告。

分析與規格說明

  • 收集、分析和驗證資訊。

  • 定義新系統的需求和原型。

  • 評估備選方案並對需求進行優先順序排序。

  • 檢查終端使用者的的資訊需求並增強系統目標。

  • 在此階段結束時,將準備一份軟體需求規格說明 (SRS) 文件,其中指定了系統的軟體、硬體、功能和網路需求。

系統設計

  • 包括應用程式、網路、資料庫、使用者介面和系統介面的設計。

  • 將 SRS 文件轉換為邏輯結構,其中包含可在程式語言中實現的詳細且完整的規範集。

  • 建立應急、培訓、維護和操作計劃。

  • 審查擬議的設計。確保最終設計必須滿足 SRS 文件中陳述的需求。

  • 最後,準備一份設計文件,該文件將在後續階段使用。

實施

  • 透過編碼將設計實現到原始碼中。

  • 將所有模組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檢測錯誤和缺陷的培訓環境。

  • 透過測試計劃準備一份包含錯誤的測試報告,該測試計劃包括與測試相關的任務,例如測試用例生成、測試標準和測試資源分配。

  • 將資訊系統整合到其環境中並安裝新系統。

維護/支援

  • 包括所有活動,例如安裝系統後所需的電話支援或終端使用者的現場支援。

  • 實施軟體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更改,或在軟體部署到客戶位置後實施任何新的需求。

  • 它還包括處理殘餘錯誤並解決系統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問題,即使在測試階段之後也是如此。

  • 對於大型系統,維護和支援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對於小型系統,則需要較短的時間。

系統分析與設計生命週期

下圖顯示了分析和設計階段期間系統的完整生命週期。

Life Cycle

系統分析師的角色

系統分析師是一個完全瞭解系統並透過提供適當的方向來指導系統開發專案的人。他是一位專家,擁有技術和人際交往技能,可以執行每個階段所需的開發任務。

他致力於將資訊系統的目標與組織目標相匹配。

主要角色

  • 透過各種事實調查技術定義和理解使用者的需求。

  • 透過獲得使用者共識來確定需求的優先順序。

  • 收集事實或資訊並獲取使用者的意見。

  • 維護分析和評估以得出更友好的適當系統。

  • 建議許多靈活的替代解決方案,選擇最佳解決方案,並量化成本和收益。

  • 繪製某些規範,以便使用者和程式設計師能夠以準確和詳細的形式輕鬆理解這些規範。

  • 實施系統的邏輯設計,該設計必須是模組化的。

  • 計劃在系統使用一段時間後進行評估的週期性,並根據需要修改系統。

系統分析師的屬性

下圖顯示了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屬性 -

Attributes of Analyst

人際交往能力

  • 與使用者和程式設計師互動。
  • 促進團隊並領導小型團隊。
  • 管理期望。
  • 良好的理解、溝通、銷售和教學能力。
  • 有信心解決疑問的激勵者。

分析能力

  • 系統研究和組織知識
  • 問題識別、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
  • 良好的常識
  • 權衡取捨的能力
  • 對學習新組織的好奇心

管理技能

  • 瞭解使用者的術語和實踐。
  • 資源和專案管理。
  • 變更和風險管理。
  • 透徹理解管理職能。

技術技能

  • 計算機和軟體知識。
  • 緊跟現代發展。
  • 瞭解系統設計工具。
  • 對新技術的廣泛瞭解。
廣告